族中人(散文)
2018-10-20岑燮钧
岑燮钧
大叔公
我小时候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母亲称他为大叔公,我也称他大叔公,难道我与母亲是同辈?
有一回,我就问大叔公,为什么这样叫?大叔公笑笑说,你母亲是自谦,旧时女子地位低,沿袭孩子的称法,相当于“孩子他大叔公”。我“哦”了一声,似懂非懂。但我知道,我母亲很尊重他,因为大叔公是教过大学的人。
我们周塘是大族,这一带除了几个零零碎碎的外姓,几乎都姓周。前祠的大房和二房,最是发达,祖先曾做过清朝的大官,有说是道台的,有说是府台,反正出过很多读书人。大叔公就出自大房。
大叔公很早就出去了,后半辈子才回来。我父亲说他是“大右派”,其实对他也不甚了了。毕竟,我们是后祠的。
前祠的老房子比我们好得多,马头墙很高,墙基都是大方石。大房与二房之间,隔着一条青石板的弄堂,很是幽深,小孩子就在这样的弄堂间跑来跑去。有一回捉迷藏,我推开一扇侧门,躲了进去。
这是个独立的小院,与隔壁人家隔着花墙,花墙下种着月季。
许是听见了动静,里面走出来一个半老头,头发很整齐,戴着宽大的茶色眼镜,像个算命瞎子。背有点驼,总感觉被什么压着。他笑眯眯地看着我,问我是谁家的孩子。我就说了我父亲的名字。他“哦”了一声。我听见门外同伴们在弄堂里跑来跑去,就往里躲。他明白了我们小孩子在捉迷藏,就把我带进了他的房里,说现在他们找不到你了。
“公公,你在干什么呀?”
我小时候嘴很甜,看见年纪大的,不是叫爷爷,就是叫公公。
“我在写大字啊,你们老师有没有教过你啊?”他的房桌上摊着报纸和笔砚。我说,我们只学过描红。
“你喜欢写字吗?要不,你写个名字给我看看。”
他就教我握笔。我的手簌簌抖着,在报纸上写了我的名字。他称赞我的名字好,还给了我一颗糖吃。
从此,我就常到这院子里来,母亲教我叫他大叔公。
他的院子很安静,少有人来;而他,似乎也不大跟族里的人来往。只有孩子们喜欢到他那里去,因为他们都得到了糖。
我们常常在他家旁边的弄堂里玩,不知怎么的,比起了跑步,喝彩声喧哗声闹得不亦乐乎。这时,大叔公的那扇门开了,他站在边上,看着我们,很专注的样子。等到又一次轮到我跑时,他走了过来,说,你起跑太慢了,要这样。他给我做了一个示范动作,我就照他的样做,他又帮我纠正了前后脚。果然,这一次我获胜了。
我问大叔公,你是体育老师吗?他笑着说,我读大学时还是运动员呢,比你们体育老师跑得快多了。我不信,特地打量了他一番,比我们体育老师矮多了,瘦不拉几的——又能跑多快?你们不信吗?我们摇摇头。他就呵呵笑着,向我们几个男孩子招招手。我们就走进他房里,他让我们看玻璃底下那些发黄的老照片:有运动场上起跑时的镜头;有脖子上挂着奖牌时的得意样子;更有一张照片,双手搭在一个女运动员的肩上,在钩腿热身……我们看着照片里的俊小伙,又看看大叔公,将信将疑,说这是你吗。他点点头,说,我们那时的教练,还是苏联专家呢。但我们不管是什么专家,只会心地挤眉弄眼,出来后,吐吐舌头,说好黄哟,竟然手搭在女同学身上!
我回去就跟我姐说。我姐说,这有什么!他以前还跟我们讲过《牛虻》的故事呢。我很好奇,以为跟这个女同学有关,就央告姐姐也讲这个故事。姐姐开了个头,搔搔头皮,说忘了,只记得男的叫亚瑟,女的叫琼玛,故事很感人,有几个人还擦眼泪了呢。我很神往,去弄堂玩时,就跟大叔公搭讪:
“我姐说,你会讲《牛虻》的故事,可好听了!”
“你们也想听吗?”
我们都点点头。他就坐在门槛上给我们讲故事:从前啊……我们被深深吸引了,为亚瑟和琼玛而悲而喜,人呆呆的,总是问后来呢。这时,他老伴走出来,把我们轰走了,说给小孩子有什么好讲的,他們又不懂——谁说我们不懂,我后来还特地去借了《牛虻》看,但总觉得不如大叔公讲得精彩。
我越来越觉得大叔公是一个像牛虻一样具有非凡经历的人。他曾给我们讲运动场上的经历,说可紧张了,刚刚尿过,又想尿了。起跑时,身体绷得都僵了,“砰!”一声枪响,他像豹子一样飞蹿出去。突然,他倒下了,血喷出来——太用力,腿上的血管崩断了!
“啊!——”我们都发出了惊叹!
但是,大人们并不把他放在眼里。我祖父说,读书读得好有什么用?还不是照样打倒,坐了半辈子牢,兜了一圈,最后回到周塘……我父亲搭腔道,小的时候,我们玩,他躲在屋里读书;到老了,他还是躲在里面,种种花,写写字,总跟我们合不到一处,不知做人无趣不。我娘说,人家是教过大学的,你是什么人?就只会坐在周塘桥上吹牛皮!
这倒是真的,我从未见大叔公也像父亲一辈人那样,光着上身,坐到周塘桥上来乘凉。他总是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最不济也穿着一件背心。他种的那些花可好看了,有一次我对大叔公说,我能摘一朵你的月季花吗?大叔公说,那不是月季花,那是芍药花。我从未听到过什么芍药花。等到很大了,语文课上学“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注释说“红药”就是“芍药花”,才知道大叔公的“月季花”可是不一般的。
他就这么“无趣”地过着。我们无趣时,就会到他屋里骗点糖果吃。
一天,周塘桥外边停了三辆轿车,从车里走下一拨人,个个都像干部,村里的老书记在前面引路,时不时回过头来招引客人,很谦卑的样子。我们小孩围着轿车看,很好奇也很神往。那时节,我们老百姓根本没法亲近这种“小宝车”——周塘人对轿车的称法。周塘桥是有石阶的,也不适合跑“小宝车”。
我们看着这拨人往里走,也跟了过去。只见他们进了巷子,在马头墙下的一扇黑黑的侧门前停了下来,老书记敲了门,大叔婆探出头来,她一看这阵势,吓了一跳:
“你们是……”
“老周在吗?”
“你们找他干什么?”大叔婆似乎警觉起来。
“客人来了,先进去,先进去……”老书记打圆场。
于是大人们进去了。我们小孩也要跟进去,被老书记拦住了,“去去,小孩子捣什么蛋!”其实,我们又没捣蛋,只不过想看热闹罢了。
后来,族里的人传出来,说一个是副县长,一个是侨办主任——我们那时不知道这个官是干什么的,一个是乡里的书记,还有一些簇拥的手下,围着一个女人——对了,是有一个女人也进去了,我们当时还没注意呢,依稀记得穿着很时髦,像电影里的“夫人”一样,头发是做过的,耸着一个高高的发髻,贴着好看的发夹。原来她是“外国人”,是大叔公大学时的同学,要来我们县里投资,顺路来给大叔公扫墓——她以为大叔公已经过世了。一打听,才知大叔公还活着,立马要来看望,于是,就兴师动众,浩浩荡荡,开着“小宝车”来到了周塘。
接着,传得更有戏了,说她就是大叔公在大学时的女朋友,两人都是留校任教的。当年大叔公“右派”事发,发回原籍,南山改造,她曾不远千里,半夜上山,偷会大叔公……
我与我姐听说了,就兴奋地八卦大叔公。我问我姐,这个女的是不是大叔公的“琼玛”?我姐眨眨眼,说很可能就是,否则,大叔公怎会一口一个琼玛,讲得那么生动呢?
我想起了大叔公的那张照片,说一定就是她——就是大叔公手搭着的那个女同学。
这事,似乎让大叔婆尴尬了一阵。但好在,这女的后来也没消息了。不知道大叔公心里是怎么想的,我很后悔当时没有闯进去看他们相会时的情景——都怪那个老书记。
大叔公过世时,顶着县政协委员、省文史馆员的头衔。
五 娘
五娘是个护士,一辈子护理人。
五娘有公职的,当年读的是卫校,后来在镇上的中心医院做护士。长得也不难看,实实在在的。我们族里但凡有人生病,须挂针,总是找她。她也不烦,很客气的。
五娘不是我们周塘人,到医院后,才看上我们五爹的。五爹年轻时,长得一表人才,英气逼人,是我们族里的美男子。女人家都很喜欢跟他搭讪,姑娘家喜欢的就更多了。只是同族相亲,大多爹娘是不同意的。所以,也只传了些风言风语,倒并没出什么大事。
“他是医生,怎么会看上我们呢。”
五爹是看外科的。他是中专生,学历也不算高。家里很穷的,兄弟姐妹也多,只有他“出山”了——我们周塘,总把那些凭读书考上的人,称之为“出山”,就仿佛诸葛亮傍上了刘皇叔一样。
五爹虽是穷出身,但因为从小得宠,很傲的。他抿嘴时,眼角缝里有一条线,看人总像是门缝里瞧人。
医院里,年轻的护士多,大家在一起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凭我这身材,会没人看上吗?”五爹一拍自己的屁股,很得意的样子。那个年代,知道屁股性感的人不多。这其中,就有五爹自己,还有五娘。这不是我说的,是当年五爹站在周塘桥上自己吹嘘的。
五娘是真喜欢五爹。所以,五爹要去上海进修泌尿科时,她给他买呢大衣,买皮鞋,一堆行头,都是她给买的。那时,他们还没结婚呢,只是“轧朋友”。“你可要待我好哟……”五娘看着五爹,眼泪汪汪。“你这人,也真是的,我又不是坏蛋……”五爹一番甜言蜜语,“莫哭,莫哭,上海又不远,你可以来看我的嘛,你待我这么好,我怎会忘记呢,只要你不嫌弃我穷就可以……”五娘就敲他胸口,说“你坏你坏”,五爹就把她抱住了。
后来五娘说:你去上海读书,都是我出的钱,亏你还有脸说。
五爹回来后,他们就结婚了,住在老房子里,与我家只隔着一户人家。老房子的墙都是侧壁,一有风吹草动,就都知道了。
刚开始时,大家都很羡慕。一对公家人,双进双出,同宿同飞,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那是多美妙的事。周塘人教育孩子时,总以他们为榜样:你看,好好读书,才能像他们那样!
其实,他们也有夜班,也有错开的时候。
族里的叔伯嫂婶,都喜欢跟五娘说话。女人们嘁嘁喳喳时,都说五娘为人好。五娘是织毛衣的好手,她们都向她请教,五娘就细细地教她们。难怪五爹的毛衣总是很时尚——他有时喜欢不穿外衣的。
“你还不来烧饭!”五爹在屋里叫她,聽得出有些不耐烦。
“来哉来哉!”五娘一边应承着,一边继续教她们。那些女人嘴上说你忙你忙,自己却并不走,直到五爹在屋里弄出响动,她们才讪讪地离开。
闹出更大的响动,是在孩子出生后。开始是对骂,终于闹到砸热水瓶,砸狮子短缸。五爹动手动脚,五娘歇斯底里,一下子打破了周塘的宁静。第二天,有人看见五娘散着头发,五爹的脸上有抓痕。他们谁也不睬谁,一个先走,一个后走,不知去哪里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族里的人马上知道,五爹跟护士们不清白。后来有人传言,五娘夜里出门,并不是去上夜班的,而是去“弶”五爹的。
五爹值夜班,病人并不多,就知道跟护士搭讪。先是对面,然后并排坐,最后手摸大腿,夸赞人家性感。人家不恼,就有戏了。
要知道,他是泌尿科的专家,这方面有专长的。
有人听五娘隐隐约约的意思,他是很那个的。
从此,老屋里经常有吵闹声。就是后来他们搬到医院的集资房之后,也听人说经常在楼梯里追进打出。他们几乎闹到要离婚的地步,但最后五娘屈服了——看在孩子的面上。
五娘还是护士,每天忙得要死。尤其是流感大爆发时,挂针的孩子排长队。那些小孩子的血管根本看不清,她聚着个眼神,直看得发酸。那些年轻护士,手法没她好,一遍两遍刺不准,就不敢了,请五娘上手。五娘也不辞让,大家一起上,护手的护手,按脚的按脚,像杀猪一样。好在,大多时候,五娘一刺一个准。
五爹评上了副高,俨然是个专家,穿着白大褂,更有风度了。但是病人见他,却惴惴的,一则这病不好开口,二则五爹说话戆戆的。
五娘四十岁时,脸皮就皱巴巴的了,人老得很快。
有一年,为孩子读书的事,请我去吃饭。本来,两人好好在说话,好像是五娘说了他一句什么,他筷子一拍,就推开了椅子。“还不都是你,儿子都被你惯坏了!”说着走开了。气氛一下子就尴尬了。“你这人也真是的……”五娘也不恼,堆着笑,对我说,“你吃你吃,他就这脾气!”然后走过去,压着声音,与五爹嘀咕了几句,又把他拉回来。五爹大声地说着话,五娘低眉顺眼,笑着,眼角全是皱纹。
有一阵,医院里的泌尿科时有时无,人们都在打听怎么回事。后來听人说,五爹体检时,癌指数上升,到处在看医生,大医院里都跑遍了。五娘跟着请假,陪去。
五爹自己是医生,却到处看医生,让人笑话。
结果,没查出什么,但五爹明显地消瘦了。他吃不下东西,坐不久,腰酸背痛。走路轻飘飘、慢悠悠,人瘦高瘦高,好像风一吹就倒的样子。
五娘退休了,五爹还没到退休的年纪。他还来上班,但出诊的天数少之又少,还限号,懒得与人搭话,看得也潦草。
吃中饭时,五娘给他送饭。只有五娘做的饭,他吃了才舒服。人见了,说你好福气。他笑笑:少年夫妻老来伴嘛。这时候,他才知道五娘的好。他已没了中气,该是不会再呵斥五娘了吧。
可是五娘却更忙了。不但要照顾五爹,还要照顾儿子媳妇,还要带孙子。他们身上的毛衣,都是她织的。“若要好,大做小”,这是五娘的口头禅。五娘本来走路脚步就小,这下更忙碌了,碎步小跑,脚底生风,公园里难得见她跳一次佳木斯。有一回居委会组织退休人员搞活动,我娘还特地打电话给五娘,让她一起去。
“我走不开啊。”
“才一天嘛,请个假,请个假!”我娘说笑着。
五娘是最后一个赶到的,一大车就差她一个人了。“我好说歹说才请出来呢。”五娘按住我娘的手,“他五爹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娘偷偷问五娘:“他五爹这么一个精气神的人,怎么瘦成这样了,到底什么病?”
“也没什么大毛病,就是浑身不舒服。前列腺也不好,他自己看这毛病的,自己的病也看不好,心里窝气……”
我娘马上想起了电线杆上尿频尿急尿滴沥的广告,回来跟我们说,你五爹就是个风流病。
哎,苦了五娘!
半 马
在新区的“半马”(半程马拉松)大赛上,当我“咔嚓”一声拍下赛手身触彩带、跑完最后一步的镜头时,突然发现,其中一位竟是周之翰。
好久不见了。
他是大叔公的小儿子。自从大叔公殁后,很少回周塘来。我只知道,他会写古诗词,懂平平仄仄,得自家学,但不知道他这个年纪了,竟然还能跑半马,实在是不简单。当年大叔公读大学时,据说是国家运动员,莫非也有基因?他因为刚跑完,热气腾腾中,多少有点形神不济。我们相约他日一起喝酒,然后他一挥手,就消失在了人群中。
周之翰身高接近一米八,比他父亲高多了,读书时好像就这么高了。他早发育,比我高一届,体育老师很欣赏他,是校运动队的。下午第四节课,常见他和其他队员在操场训练,蹲杠铃啦,短跑啦,跨栏啦,篮球也打得不坏,常能听见女生的尖叫。
他跟一个女生很好。有一回,我在宿舍后面的树丛里看见他们握着手,他们似乎警觉着,发现有人,马上闪开了。
一年前,在诗词协会的年会上,我遇到过他。他自然没了少年的青涩,然而那笑,依然带着天生的腼腆。可以看出,他是络腮胡,然而刮得很干净,脸也白白的,并不显老。声音是嫩嫩的,像少年腔,我很羡慕他:
你怎么就不老呢?
他似乎很不好意思,微微一笑,脸几乎红起来。我总觉得,在他大老爷们的外形里,装着一颗女儿心。羞涩,是一种美德哟。这样的男人,少之又少。
唉,老了。
我们以茶代酒,示意了一下,各喝一口,嘘出茶的清香。
他因为少年孟浪,没有考上大学。听人说,他们曾在油菜花地里相拥,那份少年人的甜蜜,不知他还记得否。要知道,这样的桃色新闻,曾在我懵懂的心里,生出多少的渴慕。
他的词写得非常好,我怀疑他来自文采斐然的宋代。若真在宋代,他该是有一席之地的吧。说不定我们的课本里,会选中那么几首。可惜,在如今这个年代,诗词凋零,只能自玩自赏了。
楼台小院又斜阳,落叶满池塘。惊鸿山外,清歌梦里,愁绪似天长。
也曾花前邀明月,一醉作轻狂。疏兴无语,倦容半寐,今只是寻常。
我是偶然读到这首《少年游》的。前有小序:正月初三,生日,独坐被窝,学着记谱并吹奏,淡对时光静逝。有请小颜校正。
读得我一时心绪浩渺,长坐桌前,点着一支烟,喷出一个长长的烟圈。哪个青春不再的男人,心里没住着一个少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说得又岂止是佳人?
我不知道这小颜是谁,翻了一下他的微信,似乎小颜是为他的词谱曲的。
自然,这只是他的闲情。他是有自己的作坊的,做着加工的活,衣食无忧,生活是自在的。他有一对双胞胎的女儿,我没有见过。他也从不带嫂子出来,我也没见过嫂子。毕竟,他是老早搬到县城去的。
我有一时曾问他,嫂子是否就是当年相拥的人。他不置可否。也许,少年时执手相看的女子很多,他不知我问的是哪一位。也许,有女子生生死死跟着他,如今,也已消淡了当日情怀,在每日的琐屑中变得婆婆妈妈,而他,心里住着更多的人?
古诗词是有毒的。
我听到了小颜的声音,不是很清越的那种,是低沉的,磁性的,乐感超好,有点像徐小凤,但比徐小凤柔情,唱的就是这首《少年游》,唱得散漫,慵懒,伤感而沧桑。她该是懂他的。
自从那次半马赛后,他果然邀我喝酒,我带了一本我刚出版的小说去。当日在场的,不止我,否则,两个男人有什么话可讲呢?但我都认得,都是小城的文人墨客,另有一位羽坛健将,是周之翰的搭档,也有很深的古诗词的造诣,据说格律是周之翰指点的。
大家在一起,先是谈古诗词,而后谈读的书,谈文学。一个小城,总有几个自作多情的文人的。
我就说,之翰,拍了你跑的半马,在视频里也看到了你打羽毛球时的敏捷身手,总觉得你该是一个阳刚的人,可读了你的词,真不知你是怎么生就的这颗玲珑心。
那是假的,玩玩嘛。
如果那是假的,那真的是什么呢?
唉,不做无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说着说着就玄空了。酒慢慢地喝,人慢慢地潮。有幾位先走了。酒喝的多了,话也多。平时不讲的话,也就讲出来了。我点着了那首《少年游》,小颜的声音顿时弥漫了小小的包间。我说,我很喜欢这首《少年游》,也很喜欢小颜的声音,要不,你让小颜过来一下,也引带我们认识认识。
那怎么好意思呢,我们男人聚会,女人来了,反而拘谨。
正因为全是男人,所以需要女人红袖添香,给我们倒酒唱歌啊。
其他几个哥们也起哄。周之翰终于禁不住我们的怂恿,打了小颜的电话。他在电话里与她嘀咕了一阵,然后他说,稍等,她过来了。
我就说,这么有才情的女子,你怎么认得的?
原来,小颜是外地人,与男朋友一起在一个公司做外贸,私下帮周之翰联系网上的业务。
小颜来的时候,我们都站了起来。她穿着一袭黑色的纱裙,黑色的长发,黑色的眉毛——虽画过,却也自然。纱裙的款式是古典的,带了点仕女的气息,她该也是喜爱古诗词的。
周之翰给她倒酒,她说不喝,感冒了,以茶代酒吧。就叫了侍应生,让他添点茶水。
“他们都说你唱得好,唱出了词的意境和情怀。”
“那是你的词写得好!”小颜莞尔一笑。
大家说笑了一番之后,我说,要不,你现场给大家唱一遍。我重又点着了周之翰微信上的这首词,略带沙哑的声音,清雅地响起,顿时,一种旷古未有的伤感弥漫开来。
她咳了一下,说今天嗓子不好,但还是唱了起来。她的声音那么近,就在咫尺。周之翰微微欠身,在手机上点了一下,微信里的声音消失了,只剩下此刻荡在空气里的“肉声”。古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真是确论。最后一句,小颜反反复复唱了好几遍,每一遍都不一样:
今只是寻常——今只是寻常——今只是寻常……
真的寻常吗?其实也不寻常。若不是几个疯魔酸丁有缘相聚,又怎会有此雅兴呢?
回去时,月华如水,华灯阑珊,路上的车和人已不多。我们劝之翰把车放在这里,毕竟他喝了很多酒。小颜也是这么说。她说,坐我的车吧,我带你走,反正顺路。我搭了另一人的。隔着窗,我看见他进了小颜的车,然后他拉下车窗,向我们挥了挥手。我们的车也启动了,他的车在前面,一蹿两蹿,就找不见了。
我有点想入非非,不知他们会演绎怎样的好事。
后半夜,周之翰给我发了微信:伊人送我于半途,清夜无聊,忽起少年之心,披星戴月,一如夸父,追至新区,又一半马,大痛快也……
我读之再三,觉得这世界,在庸庸碌碌中,还是有别一样的人的。我的眼前,顿时展开一个画面:在十字路口,小颜把他放下,他们互相挥手,小颜绝尘而去。之翰欲回家就寝,忽又月下徘徊,望望灯光迷离的马路,竟跑了起来。他跑过高楼,跑过大桥,跑进旷野,跑向新区。小颜住在新区,新区与县城隔着一段田野。在月下,他奔跑的姿态,何其清纯,何其青春……
至于是否仅止于此,那我就不得而知了。
周大福
周大福是金店的老字号。我们周塘的周大福也算是沾了好运。
周大福是老早离婚的。其实,也算不得离婚,是女人跑掉了。他干活不大上心,喜欢吹牛皮。年轻的时候,父母硬逼着,学了门泥水匠的手艺。可是,他总沉不下心来,粉刷墙壁,一道道的刷痕怎么也抹不平,抹了这边,起了那边,像个水波纹,一圈一圈总要漾开去。有一回,说好的要砌墙,可是找不到人。原来他约了狐朋狗友去打狗,躲在窑场的河角落里,烧狗肉吃。
那时节,天还没热,他约上三五人,去湖边游泳。第二天,发高烧,抱着被子晒太阳。喝酒时,数他划拳的嗓门最响,到最后,跟人家脸红脖子粗,打起来。打牌九,连自己的小手指都压上了,要不是念在同族面上,真要被人剁下。
他老婆在的时候,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
他们只有一个女儿。
没了女人,落得自在。有人给他做媒,他不要:女人有啥稀奇,想了,当店弄里有的是。反正有女儿,老了,怕她不给我饭吃?
也是。
人要撞大运,那是避也避不开。正好县城里的一条大路修过来,撞到了他们家。按我们这里的规矩,大头按户籍人口给钱,小头才是赔的屋和地。周大福家的屋不值钱,但人值钱。他爹他娘挺着,正好给他“圈钱”。他家现有四口人,每人五十万,那就是两百万,如果再有个老婆,那就是二百五了。在这节骨眼上,老婆值钱了。
周大福动了心:到底五十万哪,就算娶亲花个二十万,还有三十万赚头呢。
大家都劝他复婚,看在女儿面上,还是原装的好。他虽心里不大情愿,但想到自己有钱了,不免神往,就打听来了女人的地址电话,打了过去:
“喂,我给你说嘛,我们还是复婚吧。”
“谁跟你复婚啊,你以为你是谁!”
两个人还没说上几句,就冒火星。周大福说了拆迁的事,说你掂量掂量吧,你来的话,五十万归你。他原先以为,女人会倒贴上来,结果毫无回音。他又让女儿打,结果也不管事。后来有人告诉他,那女人已另有男人,长得比他精神多了。
时间不等人。如果到了时限,还没有老婆,那五十万就打水漂了。与其求那臭娘们儿倒不如找个新的。遇到我娘,周大福就大大咧咧地说道:
“婶子,你给我找个女人做个媒嘛。”
“好的好的,你现在比小后生值钱了,哪个女人不动心啊!”
周大福心急,到处托媒。结果,四娘给他介绍了四个女人,小妈也给他介绍了一个,我娘给她介绍了两个。可是,都没成。
四娘说:周大福还以为自己是小官人,挑七挑八,眼梢里不见人啊。
我娘说:他值钱了,得意着呢。
周大福走马灯般相亲,总算成了一个,邀请我娘去喝喜酒。我娘说:难为情啊,又没成!周大福回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嘛,没成也得去,不去就是不给我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