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2018-10-20程鹏高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文化

【摘 要】 本文选取彬县为样本,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现状、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加快定位,树立城镇化理念,把文化建设纳入城镇化建设大局;吸收优秀人才,吐故纳新,建设地域特色文化;加强观念文化建设,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文化氛围。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地域特色

一、文化建设对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文化建设既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力量,由于其具有精神文化塑造的内涵,因此,文化建设是城镇化进程中的灵魂与核心。对于处在全面拆迁、正逐步走向城镇化的彬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文化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

城镇化的核心是实现“以城带镇”的发展模式,因此,要完成彬县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加快、加强文化建设,使之发挥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2、文化建设是提高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升城镇整体形象的基础

文化建设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则是对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现有文化的一次质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质的提升也是对城镇整体形象的优化。

3、文化建设是保护、延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群众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城镇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城镇的底蕴与灵魂。彬县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并形成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价值体系,成为彬州人民群众的生活规范和精神家园,因此,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需要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传承、保护,使之发扬光大。

4、文化建设有助于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升华其精神境界

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立足于人民群众,着力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其不断提升的新的精神高度和审美境界达到和谐统一。

5、文化建设是增强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文化是一个地方实力的象征与体现,不仅能体现硬实力,也能突出展现软实力。当它成为一种科学核心价值观时,它是精神动力、吸引力,是软实力;当它转变为文化产业时,它又是物质生产力,是硬实力。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增强综合竞争力。

二、彬县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现状

1、优势与基础

(1)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位于咸阳市西北部,地处渭北旱塬的彬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闻名遐迩的大佛寺更有“丝路明珠”之称。彬县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农业鼻祖后稷在这里播下华夏农业文明的种子。3500年前,公刘避桀居豳,在此建立了古豳方国,他殚精竭虑、广置土地,教民稼穑、传习桑麻,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推动了周族,乃至中华民族的向前发展。彬县从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朝代—秦朝开始设漆县,后改新平郡、白土县、豳州、邠州、邠县等,1964年改称彬县,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县史。《诗经·豳风》在这里诞生,抒写豳地农事民俗活动的《七月》更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因而彬县被称为“诗经之乡”。公元1045年,范仲淹任邠州知州,在此建立州学,并写下《邠州建学记》,成为后世文化教育的先贤典范。

全县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3个,其中彬县灯山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彬县大佛寺三月八庙会、彬县古豳国传说、彬县南街社火——高亭等4个省级非遗项目、彬县民间刺绣图式、彬县旋木制作技艺、彬县煎汤面制作技艺等11个市级非遗项目,涉及文化空间、民间文学、传统手工技艺等门类。截至目前,全县有省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2013年3月彬县大佛寺石窟入围世界文化遗产。

(2)政府大力支持,特色文化逐渐形成。2013年彬县政府工作要点会议提出:坚持“文化兴县、旅游活县”的思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2012年咸阳市委书记千军昌来彬县调研时要求:彬县要结合千年历史,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多创造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逐步走出一条科学、协调和可持续的文化发展之路。2011年彬县先后成立了古豳历史文化研究协会和作家协会,根据各种专业特点和民间各种文化艺人吸收称为会员,极大地推进了当地人文历史资源和文化强县建设的学术研究交流,再次基础上创办了大型文学季刊《豳风》。

与此同时,彬县县委、县政府先后启动了侍郎湖景区、大佛寺景区、旅游大道、泾河漂流等一批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开发了程家川、林家堡生态乡村游,打出了“西部佛都”、“公刘故里”、“诗经之乡”等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品牌,力促人文景点与生态景点、文物古迹与城市景观、休闲观光与自然探险相互交融、互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新格局初步形成。

2、问题与困难

(1)县情实际难以满足文化建设的需求。目前,彬县人文素质和文明道德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还未完全与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接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要,城乡基层文化设施总量相对不足,普遍规模小、设备落后,尤其缺乏功能先进、设备一流的大型文化设施。

(2)文化人才缺乏,相关体制建设滞后。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农村社区文化专干配备不齐,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研究岗位缺员。文化发展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尚未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还较多地习慣和依赖用行政干预的方法来组织文化服务的供给,投融资体制还不够活,社会投资渠道还不是很畅通。

(3)优秀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不到位。目前,针对县域内本土文化的核心价值研究还有待提高,同时,对包含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文化、道德文化宣传及发扬的力度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年龄问题明显,传承面临后继无人。

三、加快彬县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对策

1、加快定位,树立城镇化理念,把文化建设纳入城镇化建设大局

彬县从历史角度来看,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古城,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应更为准确的加快彬县的发展定位,引导居民树立城镇化理念,让文化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把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投入增幅等指标纳入城镇化考核体系。

2、吸收优秀人才,吐故纳新,建设地域特色文化

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在当前的世情、国情新形势下,坚持吸收优秀文化人才,吐故纳新,摒弃腐朽的、不健康的思想文化,在模仿先进城市外在样态的同时,坚持追求自身“西部佛都”、“公劉故里”、“诗经之乡”的文化特色与个性,加大本土文化的人才、政策和经济投入,争取做到件件是精品,个个是亮点,处处显文化。

3、加强观念文化建设,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文化氛围

整合文明办、电视台、文体局、旅游局等各方力量,形成宣传教育合力,通过专题报道、人员讲解广场文化活动等,从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到科学文化知识,从精神文明到物质文明,创建文化平台,加强文化宣传,提高文化团队整体素质。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缺少文化的城镇化是不完整的,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教育,即使是经济变得发达,最终也很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难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姜继兴.关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实思考.山东省建管局[N].中华建筑报,2009.

[2] 辜胜阻.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3] 顾伯平.论文化力与社会发展[J].理论前沿,2005(02).

[4] 邱建军.繁荣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0(06).

[5] 陈文玲.关键在于创新文化发展理念[N].学习时报,2011(003).

[6] 王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浅议[J].沈阳干部学刊,2011(03).

[7] 丁仕武.改革开放以来木渎城镇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1.

【作者简介】

程鹏高(1972.10—)男,汉族,陕西彬县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任职于彬县文化馆,研究方向:设计及书画创作.

猜你喜欢

城镇化建设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寒露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