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患者中的使用特征及护理分析

2018-10-20孔维萍孙玉玺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

孔维萍 孙玉玺

【摘 要】目的:探析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措施的特征,并阐述具体的约束方法。方法:随机选取54例精神科患者入组研究,分为常规组27例和保护性约束组27例,予以保护性约束组患者保护性约束措施,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办法。结果:与保护性约束组患者相比,常规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较低,肢体水肿和褥疮的发生率均为11.11%(3/27),肢体僵硬的发生率为3.70%(1/27)。结论:在精神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为了实现对肢体僵硬和水肿等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应重视发挥保护性约束措施的价值,提升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体评分。

【关键词】精神疾病;约束特征;保护性约束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147-01

前言

基于广义角度对保护性约束进行定义,通常将药物约束、躯体约束和心理约束归于保护性约束的范畴。现阶段,通常认为保护性约束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实现对患者躯体活动的有效约束,防止患者情绪处于应激状态而做出的伤人和自伤行为。由于精神科患者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对其躯体活动进行限制,避免其对周遭环境和人员造成损害,形成患者临床疗效提升的重要辅助。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护理精神科患者过程中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特征,并阐述了护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54例精神科患者入组研究,分为常规组27例和保护性约束组27例,常规组27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50.02±2.43岁。保护性约束组27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50.02±2.43岁。同时,两组男女患者数量相当,差异不明显。

1.2 方法 常规组:主要对患者的饮食、用药和生活进行护理,在患者睡前采用约束带对患者进行约束。

保护性约束组:实施保护性约束措施,具体如下:(1)将棉布约束带作为主要约束工具,在实施约束前应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家属对约束效果的的了解程度。(2)由于精神科患者极容易产生反抗暴力行为,因此,护理人员应注重树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因约束力量过大对患者造成伤害。(3)在约束后,护理人员应为患者的膝关节和腕关节下放置棉垫,防止患者发生压疮和静脉血栓。(4)护理人员应注重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引导患者适当活动,为患者服用适量的镇静药物,辅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及时解除约束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质量评分。

2 结果

2.1 并发症

表1提示,保护性约束组患者产生并发症的例数较多。

2.2 护理质量评价 采用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较高。

3 讨论

约束性保护措施的使用特征主要包括时间特征、患者特征和部位特征。時间特征是指实施约束的最短和最长时间。通常情况下,患者在白天采用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时间约为一个半小时,而夜间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则应将约束时间延长至三个小时。患者特征是指患者存在心里障碍和精神障碍等特征。部位特征是指在保护性约束过程中,对患者的腕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进行适当约束[1]。护理人员在采用保护性约束措施的过程中,应明确患者的适用症,对患者的病程进行严格记录,保障患者家属的知情权,定期为患者翻身,加强对患者皮肤的清洁和护理,严格控制患者的水分摄入量,注重观察患者有无妄想症发生,并予以患者相应的用药指导,防止患者对自己和他人造成损伤[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发生肢体僵硬的患者例数为1例,发生肢体水肿的患者例数为3例,发生褥疮的患者例数为3例,保护性约束组发生肢体僵硬的患者例数为1例,无肢体水肿和褥疮现象发生。同时,保护性约束组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评价更高,充分验证了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应用价值。

结论:综上所述,应对精神科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提升患者情绪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高班玲,孙碧梅,李俊娥.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科病人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12):1522-1524.

[2] 黄杨梅,王红,熊海兵.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流程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5,30(01):38-40.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精神疾病对于单髁人工膝关节10年疗效的影响
精神疾病患者影像检查中的整体护理应用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SCARED STRALGHT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试论人类精神疾病观的发展与演变
全球精神疾病治疗药物分析报告(2014)(Ⅱ)
写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创刊四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