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解题技巧
2018-10-20周世彦
周世彦
【摘 要】解题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本文通过案例,针对学生在解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数学解题技巧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总结出一套简洁有效的解题技巧:寻找—锁定—翻译。
【关键词】解题技巧;突破口;知识点;数学表达式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解题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解题方法和技巧无疑是数学教学的重点。
一、初中数学中最常用的解题方法
要想迅速、正确地解题,除了具有准确的计算、严密的推理外,还要有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推演法:直接从命题给出的条件出发,运用概念、公式、定理等进行推理或运算,得出结论,选择正确答案;
(2)验证法:由题设找出合适的验证条件,再通过验证,找出正确答案,亦可将供选择的答案代入条件中去验证,找出正确答案,此法称为验证法(也称代入法)。当遇到定量命题时,常用此法;
(3)特殊元素法:用合适的特殊元素(如数或图形)代入题设条件或结论中去,从而获得解答;
(4)排除、筛选法:对于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的选择题,根据数学知识或推理、演算,把不正确的结论排除,余下的结论再经筛选,从而作出正确的结论的解法;
(5)图解法:借助于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或图象的性质、特点来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称为图解法。图解法是解选择题常用方法之一;
(6)分析法:直接通过对选择题的條件和结论,作详尽的分析、归纳和判断,从而选出正确的结果。
二、案例展示
要学好数学,学会解题是关键。在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必要的训练,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规律和技巧,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下面,结合数学解题教学实践,通过教学案例来感受解题技巧。
案例1
同一条高速公路沿途有三座城市A、B、C,C市在A市与B市之间,A、C两市的距离为540千米,B、C两市的距离为600千米。现有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A、B两市出发驶向C市,已知甲车比乙车的速度慢10千米/时,结果两辆车同时到达C市。求两车的速度。
从问题入手找突破口:求两车的速度。
锁定知识点:本题用到的关系是:时间=路程÷速度。
翻译成数学表达式:
设甲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乙车的速度为(x+10)千米/时。
本题的关键语是“两辆车同时到达C市”,两车同时到达,又同时到达,说明本题的相等量是时间:
甲车所用的时间=甲车行驶的路程/甲车行驶的时间=540/x。
乙车所用的时间=乙车行驶的路程/乙车行驶的时间=600/x+10。
即:540/x=600/x+10
案例2
已知x、y互为倒数,c、d互为相反数,a的绝对值为3,z的算术平方根是5,求c+d+xy+■/a的值。
从问题入手找突破口:求c+d+xy+■/a的值
锁定知识点:倒数,相反数,绝对值,算术平方根。
翻译成数学表达式:x、y互为倒数,c、d互为相反数,a的绝对值为3,z的算术平方根是5。
xy=1, c+d=0, |a|=3, ■=5
三、解题技巧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套简洁有效的解题技巧:寻找—锁定—翻译。
第一步:寻找突破口。我们知道,在解题过程中,寻找突破口既是解题的首要问题,也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快速、准确的找到突破口,再高难度的题也能迎刃而解;相反,找不到或者找不准突破口,再简单的题也会令人束手无策。分析以上几个案例,找准突破口的关键是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具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必须与数学知识教学以及一般解题方法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准确理解问题,把握题意,要清楚我们的目标。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要解决什么。有的题目目标很清楚,有的题目目标要分成几个分目标,逐步完成,有的题目目标需要转化才清楚(如有些文字题)。但是,不管目标如何,我们都要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时时记住我们要干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解题过程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有的解题者目标意识差,甚至没有目标意识,因此,解题过程中是迷迷糊糊,有时做的好,有时做的差。解题的目标具有导航作用,我们通过对已知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找到联系它们的知识、方法以及转化的方向,也可以找到围绕这个目标联想所有有关的解决办法,从而找到比较简单的解决办法。
第二步:锁定知识点。找到突破口问题之后,从结果(问题)逆推,确定解题需要的知识(面),再根据已知条件(显性知识点)和未知条件(隐形知识点)的关系(包括已知关系和隐含关系),锁定解题需要的知识点,锁定知识点,就找到了解题的工具。再通过条件逐一联想所学知识、方法、类似的题目、注意点及数学思想,把题目中每一个条件及条件之间的关系弄清楚。缩小此题所需要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发现题目中条件最集中的地方,条件相关的地方以及可以转化的地方,从而逐步入题。
第三步:数学翻译。在英语中有汉译英、英译汉,那么在数学中把文字翻译成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也就是把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这样解题就比较轻松,再想一下这些数学表达式之间的联系,数学中所谓的等量关系(例如: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一)相遇问题:同时出发(两段),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不同时出发(三段)先走的路程+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二)追及问题:不同地点同时出发,快者行驶的路程-慢者行驶的路程=相距的路程,同地点不同时出发,快者行驶的路程=慢者行驶的路程,慢者所用时间=快者所用时间+多用时间),把题意中给出的条件转换成数学表达式。
第四步:理清思路整理完成。在前三步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整理完成。正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口述解题思路,是培养解题能力的关键,通过口述思维过程,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分析推理过程有条不紊地表现出来,能起到理清思路、强化逻辑思维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做题先从哪儿下手是一件棘手的事,不一定找得准。要相信利用这道题的条件,加上自己学过的那些知识,一定能推出正确的结论。数学题目是无限的,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却是有限的。我们只要学好了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能顺利地对付那无限的题目。解题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自信心。只有自信才能勇往直前,才不会轻言放弃,才会加倍努力地学习,才有希望攻克难关。总之,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也不是仅靠教师的潜移默化和学生的自觉行动就能做好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参考文献】
[1]〔美〕L.A.斯蒂恩主编.今日数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年版
[2]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编.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