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MOOC本土化实践及发展策略分析

2018-10-20熊小进谢定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8年7期
关键词:本土化对策课程

熊小进 谢定源

摘 要:本文梳理了我国MOOC发展的历程。以教育部首批认定的490门在线教育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慕课本土化的现状和特点。指出国内慕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国内教育环境,从平台运营、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应用和管理服务等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

关键词:MOOC;本土化;课程;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3-0010-04

一、引言

MOOC的课程模式起源于互联网开放课程,具有大规模、开放性、网络化、个性化、社会性等内在特征,较为综合地运用了学习科学近30年不断倡导的人本化学习、掌握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程序教学及有意义学习等理论原则,[1]拥有在线学习有效性、精细掌握学习、学伴交互协作和复杂系统自组织等核心学习机制,[2]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2年前后呈现井喷式发展,在全球形成强劲风潮,在教育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有专家甚至认为其将颠覆传统的学校教育。

二、我国MOOC本土化历程

目前,我国慕课建设步入世界前列,MOOC本土化进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慕课数量稳居世界第一位。[3]我国MOOC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铺垫、迅猛发展和规范管理三个阶段(见表1)。

前期铺垫阶段:2000-2011年,此阶段是我国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时期。教育部顺应信息社会发展趋势,适时提出并先后启动实施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程”,组织建设了精品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和上千门网络课程,包括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

迅猛发展阶段:2012-2014年,此阶段国内MOOC发展迅速。特别是2013年,国内MOOC平台纷纷上线,各种合作加盟层出不穷。许多高校对前期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进行升级,建设成慕课。整个社会,尤其是教育领域,对MOOC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规范管理阶段:2015年上半年,教育部出台相关管理文件,對国内MOOC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2017年对国内的MOOC课程进行了首次认定工作。这一阶段,教育主管部门加强了对在线教育的引导和规范工作。

三、我国MOOC本土化现状及特点

201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首次认定120所高校建设的490门课程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这是我国在线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490门课程是广大在线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我国在线教育课程建设的技术高度和教学水平,基本上能够全面反映当前我国MOOC发展的现状。本研究以这490门课程和承载其教学运行的平台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在线教育的总体发展状况,从MOOC平台建设、课程地域分布、参与学校、学科和课程分布、教学应用与实践应用等5个方面,分析我国MOOC本土化的现状和特点,提出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进而推动我国在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平台建设:MOOC平台逐渐成熟且多样化,能够与国外知名平台开展合作

本次认定的490门课程分布于9个国内的和3个国外的MOOC平台(见表2)。平台运营主体呈现多元化,既有高校联盟和教育行政主管机构,也有在线教育公司、数字资源提供商等商业组织,还有行业出版公司与互联网公司或者高校联盟的联合体。平台的多元化,丰富了课程资源,提供了多样的课程和教学技术支撑,满足了各类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国内高校和MOOC平台积极与国外平台进行合作交流。在主动引进国外课程的同时,也向国外具有影响的MOOC平台提供优质课程。2014年4月,学堂在线与edX签署合作协议,获得edX课程在大陆地区的唯一授权。[5]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先后与Coursera、edX建立合作关系,在其平台上推出中文课程。

2.地域分布:MOOC发展在地域上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490门课程分布于21个省(直辖市)。山西、海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广西、内蒙古、宁夏等9个省(自治区)尚没有课程通过认定。(见表3)课程最多的5个地域为,北京125门,湖北50门,上海42门,四川42门,陕西30门,这5个省(直辖市)的课程数量占全部课程数量的58.98%。

3.参与学校:参与学校数量众多,具有广泛的覆盖面

各个高校对MOOC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应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490门课程由120所高校建设提供。建设课程最多的5所高校是清华大学70门,武汉大学24门,哈尔滨工业大学23门,北京大学21门,西安交通大学17门。64所高校只有1门课程经过认定,同时被认定10门及以上课程的高校有12所。(见表4)

4.学科课程分布:课程建设全线推进,学科分布比较全面

490门课程的学科领域分别属于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2个门类,仅农学类没有课程。工学类的课程最多,达到153门,占课程总量的31.22%。(见表5)

从课程类型来看,除涵盖了学校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包括创新创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大学生文化素养课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程259门,大学生文化素养课程130门,在课程总量中占据多数。(见表6)

5.教学应用与实践: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传播中华文化

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的基本原则,将“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列为重点任务之一。

五年来,我国慕课建设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以跨区域、跨校、跨学科专业等各种形式组建的慕课联盟覆盖面逐步扩大,跨校、跨区域在线学习,翻转课堂,线上与线下混合式学习等共享与应用模式不断涌现。各省级教育部门和高校纷纷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规划,并在学分认定、转换以及相关配套机制建立等方面开始了积极探索与实践。[6] 有关高校和机构自主建成10余个国内慕课平台,学堂在线、爱课程网已居国际领先行列,460余所高校建设的3200余门慕课上线课程平台,已有55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7]西部高校获得高水平大学教学支持,并共享2400门优质课程,已有600多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8] 首批入选课程中,选课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有78门,占比15.9%,其中国防科技大学的《大学英语口语》选学人数超过98万人次,同济大学建设的《高等数学》选学人数近85万人次,北京大学在国际平台上线的《Chinese for Beginners》(《初级汉语》)选学人数达45万人次。200余门慕课登陆国际著名课程平台,《清华汉语》等中国慕课进入2016年国际著名课程平台前列。我国慕课建设与应用为世界慕课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创造了中国模式。[9]

四、我国MOOC本土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MOOC作为一个舶来品,在国内教育领域生根开花,近年来结出累累硕果,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MOOC课程传统课堂痕迹严重,缺少在线课程必要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交互;教学实验、教学实践环节缺失;课程教学对象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层次单一,覆盖人群不够宽泛;课程学习数据资源没有得到挖掘和利用;国内MOOC平台和课程在全球的影响力不大等。

对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线教育领域的工作者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结合我国在线教育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应当从平台运营、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应用和管理服务等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和推动我国MOOC本土化的深入发展。

(1)平台运营:MOOC平台首先应当积极拓展并进一步完善教学功能、交互功能以及教学实验、实践功能,满足各个学科教学资源建设、承载和发布功能,具有灵活便捷直观的交互方式和手段,满足教学应用需求。其次,我国的MOOC平台应当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加强与国外平台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扩大课程的引进和推广力度。一方面向世界推介国内优秀课程,传播先进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科技教育实力,另一方面加大国外先进领域优秀课程的引进力度,给国内的学习者提供前沿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教学理念介绍。

(2)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建设者应当解放思想,站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高度,进行课程资源的采集、整合、加工、制作和发布。课程资源应当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契合在线教育的基本特征,满足MOOC教学使用要求,适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教学应用:首先,教学团队要针对学习对象的特点,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重视并利用学习大数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在线教育的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和无时不在的学习。最后,向全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向教育相对落后地区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逐步缩小地域差距,有效促进教育公平。

(4)管理服务:在线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加强国内课程审核准入制度,确保提供优质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其次,坚持正确的导向,规范在线教育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最后密切关注西方不良文化和思想意识的侵蚀,对于国外MOOC平台上宣扬不良文化和思想意识的课程必须坚决果断地予以屏蔽,确保MOOC本土化的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2018年1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指出,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高校主动作为、社会各方踊跃参与,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蓬勃发展,已经建成了10多个全国性的慕课平台,以跨区域、跨校、跨专业等各种形式组建的慕课联盟覆盖面逐步扩大,管理制度和推进措施逐步完善,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影響,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大范围共享。[10]

MOOC是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领域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MOOC虽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我国的慕课建设起步并不算晚,跟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几乎在同一起跑线上。[11]随着国内经济、科技实力的快速增长和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OOC平台,开设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MOOC课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教育路线,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进行MOOC本土化实践,已经上升成为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曼丽.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4):P13-21.

[2]王永固,张庆.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教育研究,2014(9):112-120,133.

[3]介绍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关情况[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115/201801/t20180112_324467.html.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8/s5664/moe_1623/s3843/201801/t20180112_ 324478.html.

[5]袁松鹤,刘选.中国大学MOOC实践现状及共有问题——来自中国大学MOOC实践报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3-12,22.

[6]数量居世界首位,5500万人次选学——我国慕课建设步入世界前列[EB/OL].http://www.moe.gov.cn/jyb_ 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115/mtbd/201801/t20180116_324673.html.

[7]教育部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慕课,与世界一流比肩[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 20180115/mtbd/201801/t20180116_324677.html.

[8]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公布 名单实行动态更新[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115/mtbd/201801/t20180116_324679.html.

[9]教育部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名家名师领衔课程占70%[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 20180115/mtbd/201801/t20180116_324681.html.

[10]以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举行[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01/t20180115_324639.html.

[11]我国慕课数量已居世界第一,用好优质资源是关键——慕课如何“打开”教学新方式[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115/mtbd/201801/t20180117_324935.html.

(編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本土化对策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诊错因 知对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对策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