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疗效观察

2018-10-20陆秀兰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慢性肾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陆秀兰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7年我院诊治的38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9例,对照组19例。实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纯西医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Scr、Bum及24小时UP均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将中西医的治疗方法结合起来对于治疗慢性肾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肾功能,安全,副作用少,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肾炎;中西医结合;肾功能;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119-01

慢性肾炎(chronic nephritis)全称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以血尿、高血压、浮肿为主,病程较长,难以治愈,如不及时采取有效干预可能进展为肾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1]。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的治疗效果欠佳,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我科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肾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住院患者,共3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8—65(平均58.8)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1.1)年。全部病人均有头晕乏力,食欲不振,面色无华,腰痛等临床表现。体征:中度眼脸浮肿者32人,高血压者21人。尿检蛋白均成阳性,蛋白(卄)—(卌),均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全部病例均符合慢性肾炎诊断标准[2]。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具有可比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包括饮食疗法、控制感染、降压、降脂、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同时给予双蜜达莫(潘生丁)100mg,3次/d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2)实验组:在原有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方:太子参15g、黄芪30g、当归10g、怀牛膝、五味子、茯苓、丹参和车前子各10g、熟地30g、沒药10g、杜仲20g、制山甲10g、甘草6g,随症加减,肉眼血尿患者加白茅根30g以及石苇12g;水肿严重者,加用猪苓10g、冬瓜皮及薏苡仁各30g、血压升高者,加用天麻与杭菊花各10g、生牡蛎30g.所有患者均接受持续三个疗程的治疗。

1.3 疗效标准[3]

1.3.1 评价指标 ①尿素氮(BUN);②血清肌酐(Scr);③24ph尿蛋白定量;④尿常规。

1.3.2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肾功能与24h尿蛋白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肾功能与24小时尿蛋白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肾功能改善不明显;24小时尿蛋白无明显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本)处理数据,由x2和t检验组间的计数、计量资料。若输出结果P<0.05,说明组间差异显著,数据满足“统计学成立”的条件。

2 结果

2.1 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用药后,取得92.8%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9%)显著提高,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具体见表1所示:

2.2 BUN、SCr及24h尿蛋白定量的检查结果 用药前,两组接受BUN、SCr等指标检测,数据相比,P>0.05,统计学不成立;用药后,实验组的BUN、SCr等指标评测结果均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具体见表2所示

2.3 尿常规检查结果 用药前,两组的尿蛋白定性、尿红细胞及尿β2微球蛋白相比,P>0.05,统计学不成立;用药后,实验组上述指标评测结果均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

3 讨论

慢性肾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程长,发展缓慢,而治疗慢性肾炎也没有针对性的特效药,目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血压,恢复肾功能等[4]。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肾炎属于中医“腰痛”、“水肿”的范畴,病因多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先天禀赋不足而穷及于肾,或因外感诸邪而直伤于肾而发病,病位在肾并可累及脾、肺[5]。固治法应补肾为主,再以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气补脾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研究自拟方中用黄芪补肾益气,升阳固本,利水消肿之功效,太子参可补脾肺之气,熟地、怀牛膝、杜仲能强筋、补肾、养血、壮骨、丹参、当归、没药、制山甲活血、化瘀、止痛、引血下行,茯苓、车前子、健脾渗湿、利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使水湿祛、正气复、肾气足、血脉通,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经过3个月的中西医联合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及24小时尿蛋白、尿常规这四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为9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慢性肾炎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独到,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佟艳丽,苏秀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4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64-5565.

[2] 路晋红,王晓红,向英歌,等.固本消白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7):662-663.

[3] 周萍,罗华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1,54(10):2045-2046.

[4] 李明龙.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2):126-126.

[5] 陈芳.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5):835-836.

猜你喜欢

慢性肾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在慢性肾炎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尿TGF-β1检测在诊断慢性肾炎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