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10-20张洪茹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高血压

张洪茹

【摘 要】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水平、颈动脉IMT、血压昼夜变异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BP及DBP均低于对照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IMT值、血压昼夜变异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昼夜血压水平变异,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高血压;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108-01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新型的钙离子内流阻滞剂,其能有效阻滞血管平滑肌及心肌细胞膜外的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因此具有较强的松弛血管平滑肌及缓解心绞痛功效,本文将其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男25例,女25例,年龄在45-72岁之间,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1±2.6)岁,高血压病程在3-11年之间,平均病程(7.2±1.6)年,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高血压分级标准,Ⅰ级患者10例,Ⅱ级患者5例,Ⅲ级患者10例,合并有糖尿病者2例,高血脂症者6例,冠心病史者2例,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9±2.8)岁,高血压病程在2-13年之间,平均病程(6.8±1.7)年,高血压分级中Ⅰ级患者10例,Ⅱ级患者8例,Ⅲ级患者7例,合并有糖尿病者3例,高血脂症者5例,冠心病史者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单次口服剂量为10mg/次,2次/d,观察组给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单次口服剂量为2.5mg/次,1次/d[1]。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压水平、颈动脉IMT、血压昼夜变异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24h内收缩压、舒张压的平均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于患者颈部总动脉处进行检测,每次检测三个点,取平均值,血压昼夜变异是指白天血压平均值减去夜间血压平均值,占白天血压平均值的百分比,但变异率小于10%时可视为有效[2]。临床疗效根据血压下降情况进行判断,显效即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至正常水平,有效即指收缩压相比治疗前降低20mmHg以上,或是舒张压降低10mmHg以上,无效即指血压水平未见降低,将显效及有效视为总有效率[3]。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心动过速、下肢水肿、面部潮红及高钾血症等,通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不同治疗药物的安全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临床实验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卡方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SBP及DBP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IMT值、血压昼夜变异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或慢通道阻滞剂)。心肌 和平滑肌 的收缩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 通过特异性离子通道进入细胞。本品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对平滑肌的作用大于心肌。其与钙通道的相互作用决定于它和受体位点结合和解离的渐进性速率,因此药理作用逐渐产生。本品是外周动脉扩张剂,直接作用于血管 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 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治疗剂量下,体外实验可观察到负性肌力作用,但在整体动物实验中未见。本品不影响血浆钙浓度 。15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证实了本品的抗高血压作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每日服药一次,可以24小时降低卧位和立位血压,长期使用不引起心率或血浆儿茶酚胺 显著改变。降压效果平稳,峰谷值 差别不大。降压效果和剂量相关,降压幅度与治疗前血压相关,中度高血压者(舒张压105-114mmHg)的疗效比轻度高血压者(舒张压90-104mmHg)高,血压正常者服药后没有明显作用。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不仅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而且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导致的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且观察组患者昼夜血压变异较小,降低血压昼夜变异过大可能导致的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德胜,钟秋明,钟星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31):118-119.

[2] 王雪清.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2(9):23-24.

[3] 郑桂涛.苯磺酸左旋氦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的临床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电子杂志,2014,2(12);179-180.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