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中语文典故教学的重要意义

2018-10-20翁瑶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重要意义高中语文

翁瑶

摘要: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典故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典故教学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个体人格的健全,有利于美育功能的发挥。基于此,本文从高中语文教材中彰显出的典故文化入手,探寻典故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 典故教学 重要意义

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高度凝聚了传统文化的多种表现形态,可以说,每一种表现形态都具有一种文化象征意义。学生学习典故的过程,就是在接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学生自身人格也得到了熏陶与濡染,变得更具历史质感与人文关怀。笔者通过整理、归纳高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典故,力图从中概括出几种具有典型代表的文化内涵,以促进典故教学中美育功能的实现。

一、忠孝文化

忠与孝是两个极具文化分量的汉字,忠孝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代表。中国的许多历史典故、文化故事等都与忠孝相关,通过学习忠孝方面文化典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忠孝观念,帮助学生塑造与时俱进的忠孝人格。

如在教学《滕王阁序》时,学生会接触到“叨陪鲤对”这一典故,它讲的是孔子的儿子孔鲤虚心接受父亲教诲的故事。孔鲤是孔子唯一的儿子,他自幼学诗、学礼,对长辈知礼、守礼、孝顺、忠厚,所以“叨陪鲤对”这一典故很好地体现了传统忠孝文化。又如李密的《陈情表》中“乌鸟私情”这一典故,它以自然界乌鸦反哺来类比人世间的养老亲老,以乌鸦反哺之情将“孝”的观念演绎得生动形象,蕴含着拳拳赤子心。此外,高中语文教材中还涉及诸如“比干”“荆轲”“苏武牧羊”“怀橘遗亲”等或忠或孝的典故。由上可知,教师积极、科学地对待高中语文忠孝类典故教学,可以实现塑造学生正确忠孝观的教育目标,从而达成锻造学生健康身心的美育功效。

二、隐逸文化

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人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文人名士隐居山林,寄情山水,纵情丘壑,超然出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诗意地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是千古隐逸诗人之宗,在某种意义上,陶渊明象征了中国传统隐逸文化,他闲居柴桑乡野,归隐匡庐山下,过着诗酒风流、躬耕亲耘的生活,人淡如菊,心素如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去想象陶渊明的生活场景,去体验陶渊明的内心世界,去解悟陶渊明的高尚人格,让学生在隐逸文化典故的学习中,生成丰富的审美体验,并获得真实的审美感动。

三、爱情文化

爱情是中国文化中永恒的题材,在中国文化典故中有许多与爱情相关,如“连理枝”“比翼鸟”“红豆”“梅子”“鱼雁”“秋波”等。连理枝是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是指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在诗歌里比喻恩爱的夫妻。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便引用了这一典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红豆”象征着爱情与相思,王维曾说:“紅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梅子”一词也与爱情相关,它含有风情意味,古人还以梅子成熟借指少女怀春。在学习爱情类典故时,教师应引领学生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古人纯真、深情的爱情之味,在美的洗礼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

四、愁怨文化

愁怨是存在于主体内心世界一种忧愁感伤的情感状态,在古代文化典故中,愁怨文化多以审美意象的形式出现。如商女、鹧鸪、杜鹃、孤雁、断鸿、丁香、落红、梅雨、柳岸、烟波、长亭、西楼、劳歌、飞蓬、烟草、落帆等。商女即歌女,它与《后庭花》皆代指骄奢淫逸,不顾国家存亡的醉生梦死生活,国破家亡,令人遗憾感伤。“鹧鸪”“杜鹃”“孤雁”“断鸿”这一组意象充满着凄厉感伤的味道。在教学愁怨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古人细腻绵密的感情世界,领会文化典故与意象所具有的审美内涵,从而能够科学地运用文化典故来传达自我情感。

五、结语

中华典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所以说,高中语文典故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可以完善学生人格,可以使学生在厚重的文化洗礼中,感受民族精神,点亮人生智慧,升华生命内涵,让学生由内而外地接受一次美的教育。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重要意义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