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诗意栖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2018-10-20钟勇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诗意语文课堂情感

钟勇

摘要:语文是富有情感性、审美性及诗意性的学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返璞归真,不能将语文降格为简单的理论知识讲解和技能技巧训练,而应努力追寻自身的诗意,优化教学手段,营造诗意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意课堂

语文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追寻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学,用诗化的语言、诗样的激情、诗意的方法引领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索。

一、身正为范,追寻语文教师的“诗味”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要想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首先教师要富有“诗味”,做一个有诗意的人,以自己如诗的人格魅力、如诗的语言思想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学生。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做到为人如诗

“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是学生行为思想的榜样。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富有诗意,自然就能将学生带入幸福的课堂,熏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2.做到语言如诗

教师语言如诗,自然亲切,声情并茂,充满真情,往往易于打动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田,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用语的简洁和精练,达到一语启智促思,一语激情鼓励,一语释疑解惑的作用。

3.做到思想如诗

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要具有如诗的特质,有仁者之心、智者之心、隐者之心,纯净而严谨,善意而深沉,奇特而理性。对学生,教师要平等对待,多给予肯定尊重,懂得用学生的眼光观察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敏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同时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二、优化手段,营造语文课堂的“诗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优化教学手段,巧妙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营造审美意境,渲染诗意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

1.巧借画面,展示意境美

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有助于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抽象凝练的语言转化为直观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2.巧用音乐,渲染情感美

“文以情动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音乐与文本情感的融合点,巧用音乐渲染情感美,从而触动学生心灵之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情文共织,以情优教”。

三、激发创造,点燃学生表达的“诗情”

诗的本质是创造,因此,让诗意栖居课堂,就是追求如诗般的创造活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点燃学生表达的“诗情”,语文课堂将会流淌着生命的灵性,涌动着创造的激情,绽放着诗意的花朵,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如在教学《忆江南》时,笔者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诗意表达的:“一首《忆江南》,寥寥二十余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透了诗人对江南深深的眷念之情。同学们,请你们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展开想象,说一说你眼中看到的江南美景?”此时,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江南的水,绿绿的,岸边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柳枝,像一位姑娘的长发,随风飘逸。”有的学生说:“我看到江南的風,柔柔的,像一位慈蔼的母亲,轻轻地为杨柳梳理头发,为小草和大地披上了衣装。”还有的学生说:“我看到江南的阳光,暖暖的,将岸边的桃花照得像一团团云霞,流光溢彩。”学生的表达像诗一样优美生动,充满情感和活力,是生命与诗意的交融,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丰富学生对文本内涵和作者内心情感的理解。

总而言之,语文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返璞归真,身正为范,追寻语文教师的“诗味”,以生为本,围绕教学目标,让诗意栖居课堂,让灵性与活力洋溢课堂,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从而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功感、满足感以及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周艳梅.让高中语文课堂“诗意”弥漫[J].语文天地,2016,(9).

[2]唐小青.如何打造诗意高中语文课堂[J].中学语文,2013,(4).

[3]吕芙蓉.语文课堂需要诗意[J].语数外学习,2013,(5).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冈面乡下龙小学)

猜你喜欢

诗意语文课堂情感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虫子的诗意奇旅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永恒
冬日浪漫
情感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