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审美体验的习作教学探索

2018-10-20王莹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美育情感作文

王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不应把审美体验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而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作文是语文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的审美教育中也起着积极作用。

一、当前学校作文教学的背景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体验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许多学生由于缺乏美的体验而没有情感倾诉的欲望,写出来的作文也没有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

1.训练方式机械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围绕考试作文展开教学和训练,至于学生对此教学内容有没有兴趣,能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则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

2.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提高

很多教师认为,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有效手段就是提高写作的数量,长此以往,却造成学生从内心深处对作文产生厌恶的情绪,惧怕写作文已成为他们常态,甚至有学生以流水账式、应付检查式、到处搜罗式的方式来对待写作。

3.教师评价单一,缺乏与学生情感的有效沟通

在大多数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于作文的评语趋于模式化、大众化,评语的落脚点主要放在评内容、评结构、评表达、评词语上,没有体现出因人而异和因文而异的评价目的,更缺少与学生感情的真诚交流。

二、有关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对美的一种追求和向往,体验和感知是在人们对蕴藏于事物本体中真理的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在获得愉悦美感的同时,追求一种与人性自我完善的完美结合,实现对人生命存在本真意义上的超越,这具有亲历性、个体性、情感性、直觉性、创新性等特点。

儿童的审美体验,这里特指小学阶段的“学习者”。尽管他们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领悟能力都需要培养和提高,但是他们的审美想象能力表现活跃,审美思维能力更注重形象性和直觉性,可以通过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共同活动,表现出“应目”“会心”“畅神”三种递进式的审美层次,共同组成完整的审美体验活动过程。

基于儿童审美体验的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是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审美过程中的体验,从而感受到自然、社会、科技、人文、语言的美及其魅力所在,并依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活动程序、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媒体等进行整合,与德育、智育、体育互为补充,塑造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个性特点。

三、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我国儒家思想十分重视美育,现代教育家蔡元培也非常提倡美育,所以学校教育中出现了一大批与美育相关的活动。不仅如此,国外教学也在利用音乐、文学、影视作品等拓展审美教育的外延。近几年,我国的语文教育改革都在加强审美教育的力度。通过对中国期刊网的搜索,笔者找到了一些关于论述审美教育与作文关系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通过研究和梳理这些已经发表的文章,笔者发现一线教师已经意识到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施审美教育推动作文教学改革的建议。

因此,笔者从审美体验研究入手,探寻审美体验在学生作文中的表现及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旨在优化小学作文的教学和评价。同时,创新作文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學生走出作文创作的困境,在审美情感释放中体验写作的终极意义。

四、研究的价值

1.有利于学科的审美优化

作文教学必须融入美育,且审美教育非常符合语文教育的学科特点,它能使语文课堂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教学生动、鲜活起来。

2.有利于教师提高审美品位

审美体验要求教师用审美的眼光和美学的理论方法重新审视教材的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挖掘其中蕴含的美,并进行归纳深化、合理整合,从而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体验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情感、动力系统,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可产生写作的兴趣,发展语文能力,又可对美形成敏锐的感敌国力,从而发展学生理解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文亮小学)

猜你喜欢

美育情感作文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情感
台上
美育教师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