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
2018-10-20李少平
李少平
摘要:随着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的办学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但是给高校带来的风险也与日俱增。因此,高校在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时,不仅要加强内控制度的实施,还要注重风险管理的延伸。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高校管理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将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进行有机结合,然后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高校 风险管理 内控制度 有机结合
为了保障各项教学活动能够正常开展,同时避免造成风险管理,高校都会采取内部控制的策略,这不仅能够保障内部信息资料的可靠性、正确性,还有利于高校内部各种规章制度能够标准化、规范化的执行。从某些程度上来说,高校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有机结合的,在内容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高校相关管理人员要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这对高校各方面管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有机结合的重要性
1.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高校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不但有相同之处,而且具有差异性,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目前,高校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之间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首先,弱化内控强风险的管理。这种类型主要是将内控归入风险管理的一个子部分,成为风险控制一个单独的手段。其次,弱风险的管理形式。这主要是将风险管理纳入内控的一部分,而内控主要就是对于识别、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的一种控制手段。最后,风险管理和内控统一的管理理论。这意味着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有着相同的管理主体和目的。通过实践能够看出,只有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规避风险。
2.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相互结合的重要性
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将内控和风险管理进行有机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有效辅助高校实施各种风险管理工作,如果高校想构建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就必须引导相关工作人员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二、高校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的现实状况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无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都在建设、完善和评价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做过内部控制的单位会发现,内部控制实际上是一个流程化管理工具,它是将共性的问题通过流程化管理的模式固化下来,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表达形式,明确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尤其是价值链条中各种不同角色的职责权限,并最终通过信息化固化流程,提升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效率。当然,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价工作只是解决了组织内部的风险问题,还需要借助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识别、评估、应对外部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
1.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在办学过程中,高校之间经常会形成一种恶性的竞争形态,很多高校都出现了盲目扩张,甚至超出自身规模去扩建的现象,对于风险的防范仍然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其原因在于:首先,高校内部控制意识非常薄弱。高校的风险损失是内部控制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风险损失了却没有人去承担,那么这种情况非常容易造成外部管理的疏忽。其次,内部的监督管理不够完善。很多部门不能有效进行管理监督,即便是查出问题也会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方式,直接导致了内部的监督管理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最后,缺乏相关的风险评估及防范意识。很多高校只顾扩展规模,但是对风险没有清楚地规划,导致其扩张的决策缺乏相应的监管和控制,加大了未来发生风险的概率。
2.高校发展面对的风险总结
目前,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办学模式等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直接导致高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的风险考验也在逐渐增多。高校面临的风险主要有:第一,高校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二,高校内部控制中经费审批权限存在困境;第三,高校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第四,高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系统。
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高校内部控制不完善、不健全,同时高校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匮乏,面对风险也没有很好的预防措施。
三、将高校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有机结合的相关措施
1.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有机结合的力度
高校加强内部的控制能够营造出更好的内控环境,有效保障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高校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共同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及理论认知之上。虽然目前很多高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但是其对于风险管理的认知还属于浅层的研究分析阶段,不够深入,更是对于实际操作缺乏相关经验。因此,高校应继续对风险管理的相关结构进行有效、合理地优化。只有这样,风险管理才能满足当代高校发展的要求。
另外,为了能够保证风险管理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高校应该划分內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义务和责任,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监督管理。对于相关的岗位,高校也应该进行明确的职权划分工作,这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积极性,让风险管理呈现全新的发展局面。
2.不断完善风险预警功能系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内控制度都是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但这并不是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的是要对风险进行相应的预防和预警。要想构建相应的预防和预警系统,高校必须提前建立相关的防线,覆盖高校内部全体的师生及所有的管理环节。如招生环节、教学环节、调研环节及后勤管理环节等,都应该进行风险的预警管理,同时将高校的财务风险融入高校内部工作的所有环节中。因此,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然后不断地收集相关信息,完善自身的风险预警功能系统。这样,能够使高校的风险预警工作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对高校的健康发展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加强高校内部审核风险的管理力度
为了能够将高校内部设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内控审核的管理力度,同时建立相关的监督控制机制。如在进行相关的修缮工程时,高校管理人员可以建立完善的监审机制,有效保障工程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科学把控和监督,保障工程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最终能够顺利地开展和完成工程。再如高校的后勤保障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在经营的效益及决策方面的相关问题上,完善自身的审核管理体制,从而保障后勤工作能夠和社会顺利接轨。
4.不断完善风险预估的控制体系
风险预估体系就是对高校制定的相关目标及资源进行有效、科学地量化,这有利于高校把控每个活动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属于公共事业,要以社会的利益为主导,高校并不是盈利机构,国家教育事业给予的预算也具有确定性,方便了高校把控自身的经济活动。一旦高校形成合理的预估体系,就能将资金的效用发挥到极致,充分保障各种管理活动及业务的顺利进行,这对于高校实现自身教育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实际的高校业务中,高校管理者要结合本校的特点做出适当地调整,不能仅仅参考上一年度的风险预估,因为这种预算参考非常缺乏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高校应该积极调动广大师生参与风险预估,编制更加合理、科学,以及适合本校特点的预算体系。
另外,在年初的时候,高校管理者应该向全体师生如实公布今年的预算,并在年末的时候及时公开考核结果,对内部资金实现有效控制等,这些都能有效降低风险。
综上所述,高校的内部控制应该具有完善性,这对于社会的声誉、办学成败以及学校发展的可靠性方面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高校在管理体制方面的不断深化改革,内部控制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能完全取代风险管理,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关系。因此,高校未来的发展应该学会如何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同时在注重风险的过程中,加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吴藏姝,徐莹,徐兴权.关于高校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融合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2).
[2]王云霞.高校财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机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3,(2).
[3]孙莹.浅谈高校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J].财会学习,2018,(8).
[4]孙支南,王超辉.论高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高教探索,2016,(1).
(作者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