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对比分析

2018-10-20于利平刘成志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锥颅开颅血肿

于利平 刘成志

【摘 要】目的:分析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予以锥颅术方案治疗,对照组予以开颅血肿清除术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长、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所需时长、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颅术血肿抽吸外引流手术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具有安全性较高、手术时间短的优势,能够有效清除脑出血血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对比研究;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057-01

脑出血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1]。有研究提示,高血压病是导致脑出血的常见基础疾病,也是导致脑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部分患者脑出血由局部动静脉血管畸形或脑血管淀粉样改变导致[2]。脑出血是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危重疾病,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对于疾病的预后意义重大,脑出血发病前常无明显诱因,且疾病進展较快,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分析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取得满意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入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入院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及颅脑CT或头颅MRI的结果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2)收入我科并同意进一步手术治疗方案。(3)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晓本项研究,自愿参加研究。实验组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45~75)岁,平均年龄(61.4±11.3)岁,血肿量(48.37±14.14)ml;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43~78)岁,平均年龄(61.3±11.5)岁,血肿量(48.26±14.22)ml。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肿量、基础健康状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实验组予以锥颅术方案治疗,应用锥颅穿刺包完成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手术,依据患者入院相关影像学检查情况进行血肿位置的评估,必要时可行头皮固定标记物复查头颅CT协助定位,确保穿刺点正确。注意穿刺位置无大血管分布,应用手锥在局部麻醉下完成锥透露骨直达硬脑膜,将手锥退出,应用手钻对骨孔通路进行扩大,应用带有针芯的穿刺引流管送入血肿预定部位,接上针管后对血肿进行抽吸,应用生理盐水对血肿腔进行反复冲洗后连接引流袋。首次抽吸血肿量不超过总量的50%,手术后两天复查头颅CT,评估颅内血肿状况,依据引流袋中液体颜色,制定术后尿激酶应用方法,一般剂量为2mu/次 qd,连续使用3天,以提高引流效果。对照组予以开颅血肿清除术方案治疗,依据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完成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手术中应用平口小头吸引器吸除血肿,进行止血操作。手术完成后两组患者均予以止血、预防感染、营养神经、脱水降颅内压等对症措施。

1.3 疗效评估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长、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患者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所需时长、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再出血4例,其中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再出血4例,其中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脑出血发病突然,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完全正常,多数患者脑出血发生在情绪激动等刺激,也有部分患者发生在夜间上厕所时,可能和机体血压波动有关,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硬化,难以耐受血压的大幅度波动,这是导致局部管壁破裂出血的主要病因[4]。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常年高于正常水平,使得机体血管壁弹性不断减弱,脆性增高,部分血管内出现小动脉瘤,这都是导致脑出血的风险因素。目前对于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包括内科保守方法、锥颅钻孔抽吸血肿外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有研究显示,积极的外科手术方案对于脑出血患者的远期预后药由于内科保守治疗[5]。

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分析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所需时长、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从手术造成创伤角度分析,锥颅术进行抽吸血肿外引流手术优势明显,依据医生的操作习惯,患者术后一般只有头皮留有切口,该手术已经达到微创手术的操作要求。手术切口较小,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导致感染可能。锥颅术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较短,适合于中老年患者,手术完成后患者能够较早进食,有利于术后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弓开弦.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17):141-142.

[2] 王冠.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3):59-62.

[3] 毕向锋, 唐宝苍, 高春香. 不同时间点额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09, 38(21):995-997.

[4] 牛久卿, 张建党, 孙瑞迅.锥颅血肿清除128例临床治疗体会[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7):654-654.

[5] 刘俊, 刘献志, 翟广,等.小骨窗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17):73-74.

猜你喜欢

锥颅开颅血肿
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手术治疗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穿刺外引流术方面的治疗体会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