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改善围产期产妇健康教育效果中的应用研究

2018-10-20谷晴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健康教育

谷晴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围产期产妇健康教育效果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产一科分娩的6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未采取品管圈活动干预的30例产妇资料组成对照组,2017年5月-2018年5月采取品管圈活动干预的30例产妇资料组成观察组。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健康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护理知识、产后一般知识、母乳喂养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角色转变、遵医自我护理、婴儿护理及母乳喂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围产期采用品管圈活动干预,可有效提高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利于及时纠正错误行为。

【关键词】 围产期产妇;品管圈活动;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044-02

围产期健康教育在保证母婴健康、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提高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健康教育手段单一、内容肤浅,致使其无法满足产妇的信息需求[1]。故寻求直观、形象的综合教育模式,并将围产期护理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以帮助产妇缓解焦虑情绪,获取相关卫生保健知识,促使其顺利分娩,完成角色转换,改善妊娠结局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围产期产妇健康教育效果的改善程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产一科分娩的6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未采取品管圈活动干预的30例产妇资料组成对照组,2017年5月-2018年5月采取品管圈活动干预的30例产妇资料组成观察组。观察组中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8.93±3.14)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11例。对照组中年龄25-33岁,平均年龄(29.01±3.11)岁;初产妇20例,经产妇10例。统计学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无哺乳期禁忌症者;②单胎妊娠者;③足月分娩者。(2)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③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1.3 方法 对照组未采取品管圈活动干预,仅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产后护理等,无个性化教育指导。观察组采取品管圈活动干预:①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母婴专科护士、责任护士等;②确定主题,经讨论并根据评价法与权重评分法,最终确定“品管圈活动在改善围产期产妇健康教育效果中的应用研究”为此次活动主题;③调查现状,经头脑风暴找寻产妇围产期存在的问题,并绘制鱼骨图发现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差、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知晓度低、围产期保健知识缺乏、对治疗与检查等相关知识欠缺、大部分产妇未在整个孕期坚持产检等为主要问题,此外健康教育手段单一、护理人员专科能力欠缺、产妇家庭因素等也均对产妇接受健康教育知识程度造成阻碍;④实施对策,定期安排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班,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培训方案,由护士长组织个案情景演练,定期考核,制定奖惩制度;院内加大母乳喂养宣传力度,提高护理人员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围产期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发放保健知识、妊娠生理等宣传册,并在院内循环播放相关内容;开通24h咨询热线,叮嘱产妇注意控制体重、注重营养摄取;定期开展健康讲堂,教学内容包括自我护理、新生儿护理等;提前带领产妇熟悉分娩环境以及责任护士;分娩后30min,指导产妇正确纯母乳喂养,给予产后防止出血措施;分娩后1d-出院,向产妇讲解如何挤奶、产后避孕注意事项、新生儿接种疫苗的意义、恶露的概念等;设立微信科普平台及爸爸课堂等。

1.4 评价指标 ①产后21d,由产妇填写我院编制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6,重测效度为0.88),包括新生儿护理知识、产后一般知识、母乳喂养知识三个维度,均为百分制,分值越高提示产妇掌握情况越佳。②产后21d,由产妇填写我院编制的健康行为调查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7,重测效度为0.89),包括社会角色转变、遵医自我护理、婴儿护理及母乳喂养三个项目,分值越高提示产妇健康行为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1 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护理知识、产后一般知识、母乳喂养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健康行为评分 观察组社会角色转变、遵医自我护理、婴儿护理及母乳喂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有文献表明,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并在围产期对产妇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医疗质量以及工作效率[2]。过去传统健康教育多由护理人员通过填鸭式教育手段,促使产妇被动接受相关知识,但掌握程度较差,进而严重影响健康教育质量[3]。故寻求有效的干预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品管圈又可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其可将工作性质相关或相近的人员组成一个紧密团队,并通过科学管理以及统计学工具,促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改进或解决。在此过程中,圈员可充分参其中,体验成就感,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工作能动性。为此,本研究结合品管圈活动,制定了合理化、精细化、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其宣传手段包括多媒体、微信平台等,集声、文、图为一体,使健康保健知识形象直观的展现于产妇及其家属面前,其可有效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更易于产妇接受。

综上所述,在围产期对产妇给予品管圈活动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认知度,利于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施红超,刘春凤.初产妇性生活认知状况与健康教育需求及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7,26(6):137-139.

[2] 魏琴,王芳.反馈式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宣教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9):2913-2915.

[3] 江小艳,沈皑萍.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围生产期产妇健康教育效果中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6,16(3):10-13.

猜你喜欢

品管圈活动健康教育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黄体酮肌内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