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研究

2018-10-20涂雪峰李萍凤

理论观察 2018年5期
关键词:微时代基层党建高校

涂雪峰 李萍凤

摘 要:伴随着微时代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给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微时代要求创新高校党建模式;拓展高校党建环境的开放性,增强高校党建主客体的交互性。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包括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内容和方法创新。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 — 2234(2018)05 — 0036 — 03

微时代,是以新媒体的应用和传播为媒介,以精准短小文化为传播内容的信息时代。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有冲击力和影响力,微博、微信、微电影等都是微时代的产物。微博、微信及其他网络互动平台的应运而生及深入发展,给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适应微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应用网络互动平台,积极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不断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

一、“微时代”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要求

微时代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出的要求包括创新高校党建模式;拓展高校党建环境的开放性;增强高校党建主客体的交互性。

(一)微时代要求创新高校基层党建模式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互动平台的建立,有利于高校党务工作者及时、准确地了解高校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以此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了解,从而收到更好的党建工作成效。因此,想要做好微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校党务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注重人文建设,充分尊重、理解基层党员的意愿与需求,从而增强高校基层党建的人文性。

(二)微时代要求加强高校网络党建工作

在微时代背景下,为保障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加强高校网络党建工作。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以利运用微博、微信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以探索出一条有效管理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模式,促进党建工作健康高效发展。运作微信平台可以通过学校党委带头,其他二级院系党委(党总支)、各部门党组织、党支部等相应工作职能组织联合协作,配合管理,从而打造出一个多方合作管理的工作机制。

(三)微时代要求拓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主客体交互性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实现了主客体角色的转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可以实现信息传播双向互动,从而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化。新媒体通过搭建虚拟平台加强了高校党务工作者、教师、学生党员、辅导员等之间的交流互动,让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进一步加深了对客体的了解,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

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伴随着微时代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给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微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给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是摆在高校党务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面对“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确实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一)“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

1.“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

微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丰富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与传统媒介信息传递速度慢,时效性差,效率低相比,新媒体可以使信息传递摆脱时空阻碍,使高校基层党员在接受和理解知识方面更加自主。高校党务工作者可以通过校内党建网络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电子邮件等形式等把党建信息第一时间发送给高校基层党员。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更加快捷地了解基层党员对党组织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可以方便快捷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拓宽高校党建工作管理的视野。在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大背景下,网络论坛、微博、微信凭借其快捷灵活的特点日渐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2.“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式更具开放性

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网络论坛等微时代的产物与传统的信息传播相比较,是开放式的,有着极大自由度的远程信息交流。运用微时代网络技术平台,基层党员可以将党建工作置于网络环境下,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党建信息和知识。此外,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还突破了了以往传统党建相对狭小教育空间的局限性,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到开放式的教育空间中,不同高校之间,高校不同部门之间的基层党组织都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共享微时代提供的党建工作方面的最新资源。这就大大拓展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时空性。

3.“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手段更多样和更有成效

微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普遍走进了高校师生的生活,它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而“鲜活”的资源。传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图书、课堂等有限的途径,往往存在信息获取量少、渠道不畅通、信息传递滞后等弊病。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网络论坛等微时代的产物作为开放式的平台,其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信息的共有和共享。随着网络多媒体和图像传输技术的进步与快速发展,微博和微信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和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从而增强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在“微时代”环境下,信息技术的进步使高校党建工作的手段更多样和更有成效。

(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1.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微时代发展的需要

目前,传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在微时代环境下,不可避免会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方面,传统党建工作方式难以满足基层党员对新知识的诉求。以往基层党员都是通过上党课、听讲座、接受党史教育等方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受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比较枯燥,教育效果不明显,容易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传统党建工作方式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主客体相脱离,难以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结合微时代环境下新媒体技术的主客体交互性特点,积极创新出基层党员乐于接受的党建工作方式。

2.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平台的统筹整合力度不够

缺少对党建工作资源合力的整合,没有合理统一的高校基层党建创新机制作为强有力的保障,这是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在高校党组织的构成中,基层党务工作者以辅导员为主,他们日常工作繁忙,无法全身心投入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新媒体技术下高校党建平台的建设需要高校各部门之间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另一方面,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新媒体网络平台下关于高校党建创新方面的信息资源各式各样,但并非所有都是真实的、有效的信息,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统筹整合,才能将其应用到高校党建工作中。

3.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不足

目前,高校基层党建应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论坛、网络平台、微信、QQ 等,但是近年来随着微时代的发展,新手段、新技术层出不穷,高校党建方式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目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各部门之间仍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相互之间未能实现良好的信息沟通与协作,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并未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态势。传统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方法单一,程序繁琐,通过传统方式对基层党员进行教育宣传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迎合微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进程中的作用,切实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路径

高校党务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对“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容,迎合微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内容和方法创新。

(一)推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是实现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基本前提,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理念创新首先必须破除传统高校党建工作中形成的某些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式,牢固树立微时代背景下“大党建”的思想理念。根据微时代发展过程中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的解放思想,扩大工作视野,丰富工作内容,利用有创造性的思维和观念解决问题。

(二)实现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创新

1.健全保障人力的投入机制。培养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能应用新媒体技术的高校党务工作队伍,这是实现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创新的前提。这支党务工作队伍包括学校各级党支部书记、团干部,党员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党建专职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校园网平台管理人员等。培养这样一支高校党务工作队伍需要采用相关机制作为保障,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具备把现有党建工作和新媒體技术结合起来的能力。

2.健全保障物力的投入机制。只有投入足够的资金才能保证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物力的投入主要包括网络技术开发经费、日常开支、培训费用、购买新媒体平台建设和维护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等。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资金使用规章制度,扩大对新媒体网络技术的投入,加大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物质保障,才能实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正常运转。

3.建立全方位的网络监督制度。通过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筛选正确积极的网络信息,净化校园党建网络空间。运用各类平台进行正面宣传教育,以获取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净化高校基层党建网络空间。建立用户网上行为规定准则。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主客体——基层党员与党务工作者设立网络行为准则,对其网络使用的义务与责任作出明确规定。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护网络安全,更好的促进微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

(三)促进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创新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必须由单一转向多维。高校党务工作者要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借助手机党建工作平台、即时通信技术、博客、BBS信息平台等方式随时随地的开展对基层党员的党性教育活动,从而实现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创新。

1.开拓手机党建工作平台。手机的普及对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方法的创新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党务工作者应注重手机网络层面的学生管理与学生教育工作。在手机平台开展高校中基层党建工作,是网络化党建工作的延伸,它既保留了网络化党建工作的互动性强的特点,同时也脱离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大大的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效率。

2.利用即时通信技术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平台。即时通信手段包括完善 QQ 群和微信群信息平台等。建立高校党支部 QQ 群、微信群,已经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不可或缺的平台。党务工作者可以及时了解基层党员的思想动态;可以将有关党的最新方针政策上传到 QQ 群或微信群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基层党员的党性修养;可以把现实中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延续到网络空间中,引导基层党员关于党和政府正确的舆论导向。

3.建立博客、高校 BBS 党建平台。党建博客是以加强高校党务工作者和基层党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为宗旨的博客平台。高校党务工作者、教师和辅导员通过建立党建博客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员自身也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博客留言,加强了高校基层党建主客体之间的沟通交流。高校 BBS 网络论坛也日益成为高校党建工作者了解党员思想动态的窗口,高校党建工作者运用 BBS 阵地,加入大量贴近基层党员生活实际的党建学习材料,让基层党员发表读后感,引导党员思想和观念。并能发现 BBS 中反映基层党员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意见诉求,及时化解网络舆情危机。

总之,筑起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新媒体之间的桥梁,是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适应微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传统高校党建工作走向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对于高校党建工作迎合微时代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l〕莫珂.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陆小华.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许国彬,高云彬.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务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4〕王宝根.高校党建创新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胡功民,吴有信.网络党建原理与实践〔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2010.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微时代基层党建高校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