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域下的公民政治参与

2018-10-20何虹雨

克拉玛依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政治参与新时代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我国目前所处历史阶段的科学判断。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更加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公民广泛、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推进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政治保障。然而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还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公民主体意识相对欠缺、政治参与缺乏制度保障、参与途径单一等问题,对其进行原因分析,目的是为了探索优化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即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健全政治参与制度和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

关键词: 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参与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8.03.03

歡迎按以下方式引用:何虹雨.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域下的公民政治参与[J].克拉玛依学刊,2018(3)16-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优化国家治理体系、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关键时期更应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公民广泛、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政治保障。笔者通过对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还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公民主体意识相对欠缺、政治参与缺乏制度保障、参与途径单一等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探索优化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

一、政治参与理论的演进

政治参与这个概念在中西方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首先是由西方政治学者提出的。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人类在本性上是政治动物” ,说明了人类参与政治生活的自然倾向。在中国古代,明朝顾炎武也提出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最先思考政治参与这个概念的学者是法国思想家卢梭,他从人民主权的角度出发,阐明了人民作为主体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和途径。使政治参与理论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则是法国政治学家托克威尔,他首次从公民政治参与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出发,强调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性。早期的政治参与主要分析公民参与政治时的选举制度或行为,随着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转向社会因素,公民的政治参与逐步拓展到整个社会领域。亨廷顿和纳尔逊提出的政治参与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2]5的观点被广为接受。诺曼·H·尼和西德尼·伏巴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通过对多国政治参与研究得出“平民或多或少以影响政府人员的选择及(或)他们采取的行动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合法活动”[3]290。在现代,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学者有王浦劬和杨光斌。王浦劬认为,“政治参与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和方式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并影响既定政治体系的建构、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决策与实施过程的政治行为”[4]207;另一位政治学家杨光斌认为,“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系统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社会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5]231。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政治参与这个概念主要是围绕政治参与主体、客体、行为、结果等四个方面展开,强调政治参与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可以定义为: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公民或者公民团体通过合法程序参与政治生活并对其产生影响的政治行为。

二、公民政治参与在“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地位和作用

公民政治参与在“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地位和作用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其实质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公民政治参与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在“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公民进行政治参与从而表达利益诉求的内在逻辑;公民政治参与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合法和有序的参与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障和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者一直把人民性作为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资源,这一点在“新时代”不但不能丢,还需要进一步夯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更加注重政治体制改革,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毛泽东同志充分重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府和各项企事业的权力”[6]322;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文化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7]31;胡锦涛同志又进一步指出:“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8]3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更加强调公民的有序、合法、自主的政治参与作用。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在强调人民的政治参与作用,其实质是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推进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使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参与政治的权利。

公民政治参与在“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公民有序、合法、自主的政治参与能集中民智,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当前,我国主要采取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民主决策方式。一方面,对于决策者而言,能深入群众,充分听取人民的意见,从而制定出真正反映民意的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对于公民而言,通过参加听证会、反映民意等途径,在提高自身对于提高政治参与水平、提高理解和执行政策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次,公民有序、合法、自主的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选举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力,公民通过合法程序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选举出人民代表,参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表达人民群众的诉求,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再次,公民有序、合法、自主的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当前,公民的基层政治参与主要通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来体现,让人民群众能够通过村委会、居委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实行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和自主服务,这是一项广泛的民主实践,能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自主管理的作用,树立公民的主人翁意識和参与政治的使命感。最后,公民有序、合法、自主的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监督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权力的合理运行最根本的是要健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公民通过合法的检举、申诉、控告、舆论监督等途径行使监督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发生;克服不正之风和官僚主义,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而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综上,公民有序、合法、自主的政治参与在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腐败现象出现、净化了政治生态,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和政治参与意识,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新时代优化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探析

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参政意识、参与人数和参政水平不仅体现在参政观念上,还体现在具体政治参与行为方面。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还存在因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出现的政治参与积极性较弱、政治参与主体意识相对欠缺以及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和参与途径单一等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出优化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

(一)大力发展经济,奠定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反映,只有充分发展经济才能从客观上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正如科恩所说:“只有丰衣足食的人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个热心公益的公民”[9]111。从现在起到2020年,距离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仅剩2年时间,我国已经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不同,社会矛盾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我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向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美好生活。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沿海和内陆等地域之间差距还很大,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经济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会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也导致了公民政治参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新时代”整个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和阶层差距,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只有实现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充分调动公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和自由,真正实现人民的当家作主地位。

(二)健全公民政治参与主体意识,调动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和政治认同,首先,要营造良好、有序、民主的政治文化氛围,净化政治生态环境,拓宽公民的政治参与渠道和途径,使公民能够对当前我国政治大环境产生政治认同感和政治归属感,做主动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人,从而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一方面,要引导公民在维护党和国家的权威、遵守现行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合法程序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适度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范围,让公民意识到这是一种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当家作主的表现,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政治保障;另一方面,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要充分调动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使公民政治参与朝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方向发展。真正的政治参与不是走形式的政治行为,而是充满热情地正确行使权利,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决策、监督、管理,这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三)健全政治参与制度,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接过改革的“接力棒”,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提出了“第五个现代化”,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体地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实质在于制度的现代化及其执行的高效化,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和完善各项制度,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首先,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让公民正确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大代表要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表达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执政党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作用,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发挥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中的参政议政作用。其次,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村委会、居委会和职工代表大会上,要加强对基层民主管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优化管理结构,真正发挥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功能。再次,完善监督制度。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约束各部门权力运行,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障政令畅通,净化政治生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完善法律制度,为公民合法、有序、积极的政治参与提供法律保障,使公民能够通过合法程序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管理、决策和监督从政人员;普及公民政治合法参与,完善相关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避免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

(四)增强公民民意表达意识,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

传统的民意表达结构主要包括政府性和民意性两种,前者是公民对政府机关的直接民意表达,后者是公民通过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新媒体和自媒体的间接民意表达。政府性民意表达要求政府能推进政务公开,增强透明度和开放度,畅通公民民意表达渠道,密切与公民之间的联系,做到真正反映民情和民意,开展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广泛协商与民主对话,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使媒体成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联系纽带和桥梁,优化舆论性民意表达结构,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大众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存在,一方面,为公民的民意表达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公民对于政府等部门工作的监督,有利于推进政治生态建设,使权力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和民主化。例如,云南省推出的新闻舆论监督制和问责制,既为公民有序、合法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形式和路径,又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外部监督,促进了政治生态的改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参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入“新时代”,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所形成的公民的政治认同、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政治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决定了需要建立多元的、合法的、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方式。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为公民的利益表达提供一个缓冲机制,拓宽公民的利益表达渠道。

參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1).

[2][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 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 汪晓寿,吴志华,项继权,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89.

[3][美]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杨光斌. 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美]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8.

猜你喜欢

政治参与新时代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改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对策研究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