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喂养护理对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及生长的影响
2018-10-20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463000霍莹莹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463000)霍莹莹
由于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现象,故对于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喂养是医护人员工作的重点与难点[1]。本研究现就系统化喂养护理对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喂养及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两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胎龄27~34周,平均胎龄(30.68±1.25)周。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胎龄27~34周,平均胎龄(30.79±1.41)周。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通过鼻饲或经口进行喂养,喂养后给予早产儿拍嗝。观察组实施系统化喂养护理,包括:①喂养安全管理:科室对乳品收集、保存、配置、加温、运送及哺喂等规章制度进行完善。②母乳喂养管理:在产妇分娩前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分娩后指导产妇使用吸奶器,教授产妇吸乳技巧,通过吸奶促进乳腺发育及乳汁分泌。③实施早喂养策略:在早产儿入院3h内确认其无窒息和消化道外科疾病后对其进行开奶,以母乳喂养的方式进行早喂养。④初乳口腔免疫:对早产儿采用医用棉签对其进行初乳口腔护理,2次/d,持续进行5d。⑤袋鼠妈妈护理:早产儿病情稳定后鼓励其母亲进入NICU参与其护理及哺喂,入室前早产儿母亲提前将乳房吸空,将早产儿放到母亲乳房上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借助乳汁将母体的抗体传递给早产儿。⑥母乳强化剂添加: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母乳强化剂,满足早产儿高营养需求。⑦母乳分析:每周对母乳中成分进行检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由院内营养师进行指导,确保母乳成分的均衡。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早产儿每日增加奶量、喂养耐受时间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进行统计对比。②对两组早产儿出院体质量、出院身长、出院头围进行测量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喂养情况 观察组早产儿每日增加奶量较对照组高,喂养耐受时间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低,P<0.05。见附表1。
2.2 生长发育指标 观察组早产儿出院体质量、出院身长、出院头围数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附表2。
3 讨论
传统的喂养由于进展缓慢易导致患儿肠外营养时间出现延长,导致早产儿营养缺乏且生长发育缓慢。而系统化喂养护理则通过提供高营养供给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系统化喂养护理后,观察组早产儿每日增加奶量、出院体质量、出院身长、出院头围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喂养耐受时间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系统化喂养护理方式能够促进喂养的进程,对于喂养的进行有积极作用,且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探究其原因在于系统化喂养护理完善了喂养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喂养的安全性,且对母乳喂养进行管理,保证了母乳喂养方式的科学性、有效性,并通过对早产儿实施早喂养策略,利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成熟及其肠道组织细胞的发育,而系统化喂养护理过程中对早产儿进行初乳口腔免疫以及袋鼠妈妈护理,可有效缩短早产儿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提升其免疫力,同时在喂养过程中添加母乳强化剂,保证了早产儿的高营养需求,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附表1 两组住院期间喂养情况对比(±s)
附表1 两组住院期间喂养情况对比(±s)
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d)组别 每日增加奶量(ml)喂养耐受时间(d)观察组(n=38) 10.72±3.81 3.52±1.34 8.16±2.09对照组(n=38) 7.31±4.26 4.87±1.42 12.47±3.71 t 3.678 4.262 6.239 P 0.000 0.000 0.000
附表2 两组生长发育指标对比(±s)
附表2 两组生长发育指标对比(±s)
组别 出院体质量(g) 出院身长(cm) 出院头围(cm)观察组(n=38) 2507.39±483.41 45.39±4.12 33.24±1.83对照组(n=38) 2261.55±371.76 42.31±4.42 31.85±2.30 t 2.485 3.142 2.915 P 0.015 0.002 0.005
综上所述,系统化喂养护理可促进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的进行,且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