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ERCP或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2018-10-20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472000段国斌金明明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472000)段国斌 金明明
胆囊结石是胆道外科常见疾病,有数据[1]报道,有超过10%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是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常用手段,尤其是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首选方案,联合各种内窥镜取得明显效果。本文就探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LC联合ERCP或LCBDE治疗,其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法选取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患者98例,根据随机设计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9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8.14±7.13)岁;胆石直径:0.5~2.0cm,平均(1.08±0.26)cm;对照组49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31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8.20±7.24)岁;胆石直径:0.5~2.0 c m,平均(1.10±0.25)cm;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在以统计学软件处理后,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LC+LCBDE治疗,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建立常规四孔法,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结扎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后,胆囊逆行切除,胆囊管无需切断,以无创抓钳提起胆总管前壁,确认为胆总管后,胆总管电凝切开,于剑突下孔取出结石,取纤维胆道镜置入胆总管探查结石,对较大体积胆总管结石,或无法从胆囊颈管取出结石者,行胆总管切开术。胆道镜检查,确定胆总管下端通畅,无结石残留后,于胆囊颈管经胆道镜引导下置入黄斑马导丝,插入胆总管完成后,置入鼻胆引流管,确定位置良好,推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退出十二指肠镜。对胆总管切除术者采取胆总管I期缝合,术后无需放置T管引流,以鼻胆引流管引流。
对照组患者取ERCP+LC治疗,患者先行ERCP,麻醉完成后,在十二指肠镜下指导下,于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抽取胆汁,取33%泛影葡胺注入后胆管造影,确定结石位置、体积,实施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以取石网篮联合球囊取出较小直径结石,对较大直径结石,机械粉碎后取石。随后采取LC治疗,取石完成后胆总管造影,确定结石完全取出,保持胆总管下端通畅性,置入鼻胆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结石残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由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对呈均数标准差“±s”表示的计量数据,检验时采取t,呈百分比率表示的计数数据,以x2检验,当检验数据显示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结石残留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顺利实施,观察组患者术后残余结石1例,占2.04%;对照组患者术后残余结石1例,占2.04%;两组患者结石残留经胆道镜、EST取出,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
2.2 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未出现胆瘘、脏器损失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3例胰腺炎,3例胆管炎,占12.24%;患者症状轻微,经对症处理后恢复;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438,P=0.035)。
3 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通过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均能确诊,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临床诊断时,胆总管下段结石位置隐匿,隐性结石临床诊断无法明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由于胆总管结石残留而需再次采取取石手术[2]。因此对于胆结石者,需通过手术彻底清除结石,确保胆道通畅性。目前胆总管结石者,临床多认为需避免开腹手术,使患者能尽快恢复。随着胆道镜技术发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术对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有一定效果,手术同期实施胆囊切除术及胆结石取出术,能一次性取净结石,有效切除胆囊,确保胆管Oddi括约肌完整性,明显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3]。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联合腹腔镜与胆道镜治疗,患者术后未发生并发症;ERCP包括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支架胆管引流、取石术等方法,通过ERCP,能清楚显示胆管结石的形态、位置、体积及胆管本身病变情况,了解胆管走形及变异情况,确定患者胆总管位置[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结石残留率均为2.04%,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无论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还是腹腔镜联合ERCP术,均能有效清除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具较高应用价值。一般ERCP联合LC手术,通常属于二期手术,本次研究是对患者采取一期手术,一次性麻醉;先采取ERCP术,先了解患者胆总管情况后,采取LC手术治疗。但ERCP术中需逆行插管,术中会刺激患者十二指肠乳头,术后容易出现胰腺炎、胆管炎等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2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一方面,患者接受LC联合ERCP治疗,患者需承担较大的手术风险,住院时间延长,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其余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通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同期胆囊切除及胆道取石术,患者无需再次手术,具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LC联合ERCP或LCBDE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但LC联合LCBDE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更为显著的应用价值。但本次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样本研究数量小,研究时间短等,临床需进一步扩大研究数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