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
2018-10-20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唐雯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唐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8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9例。对照组男41例,女28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为(3.45±1.30)岁。观察组男40例,女29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为(3.36±1.48)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措施,包括:体征监护、解痉平喘、止咳祛痰、恢复通气、补液、抗感染等。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保证病房环境清洁卫生,将温度、湿度调整到适宜状态,保持室内安静,并按时通风;密切关注患儿的机械通气管道情况、呼吸情况,定时清理气道分泌物,采取雾化吸入措施化痰;指导患儿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常常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医护人员首先应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并与家属一同陪伴患儿,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以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②气道护理:保持坐位进行雾化吸入,并在雾化吸入前后使用游戏、故事、图画等形式向患儿讲解检查、治疗操作对疾病康复的好处及作用,提高患儿对治疗的配合程度。③用药指导:密切关注静脉滴注药物的余量,并调整滴注速度;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每一种药物的服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密切关注患儿的心率、呼吸、瞳孔等体征变化情况,当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时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师。④出院指导:出院前向家属详细讲解院外的注意事项,鼓励家属陪同患儿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质训练;出院后进行为期1个月的电话随访,对患儿的家庭护理进行指导,为家属解答疑难问题。
1.3 评价指标 记录气促、咳嗽、哮鸣音、心率等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长;比较两组患儿1个月后复查时的肺功能,检测指标为深呼吸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通气流速、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与机械通气 观察组患儿的气促、咳嗽、哮鸣音、心率等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与机械通气时间对比(±s,d)
附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与机械通气时间对比(±s,d)
组别 气促 咳嗽 哮鸣音 心率 机械通气对照组(n=69) 3.95±1.20 3.86±0.94 5.87±1.35 5.42±1.83 38.46±5.21观察组(n=69) 2.27±0.82 2.39±0.89 3.84±0.91 3.21±1.03 32.63±4.72 t 9.602 9.433 10.357 8.742 6.889 P<0.05 <0.05 <0.05 <0.05 <0.05
附表2 两组患儿肺功能对比(±s)
附表2 两组患儿肺功能对比(±s)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L/min)对照组(n=69) 1.13±0.55 1.68±0.50 1.70±0.73 3.17±1.20 54.79±7.23观察组(n=69) 1.51±0.75 2.28±0.59 2.21±0.52 4.39±1.71 68.52±8.92 t 3.394 6.445 4.727 4.851 9.933 P<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深呼吸量(L)肺活量(L)用力肺活量(L)通气流速(L/min)
2.2 肺功能 观察组的深呼吸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通气流速、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等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3 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容易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导致患儿死亡,除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外,采取系统性护理措施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预后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1]。系统性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结合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为患者提供时效性的优质护理服务[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护理后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进行系统性护理措施可以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改善肺功能。
综上所述,系统性护理可以促进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肺功能的改善,对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