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触配合常规干预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及发育状态的影响研究
2018-10-2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518104黄喜华王名英张舒梅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518104)黄喜华 王名英 张舒梅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1]。而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在出生后半年内较足月儿差,故其对营养的吸收较差,导致各系统发育相对缓慢[2]。临床上常常根据早产儿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环境、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措施对其进行全面干预。但有研究表明,常规干预起效较慢,故常常配合其他方式对患儿进行干预。而抚触是通过有序的、有手法技巧的对婴儿皮肤进行抚摸,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的操作方法[3]。目前国内对抚触干预早产儿的研究不多,故本研究将常规干预措施结合抚触治疗来对早产儿进行干预,并研究二者结合对患儿营养、免疫及发育状态的影响,为早产儿的临床干预提出有效的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75例早产患儿,随机分为抚触组(n=34)和常规组(n=43),抚触组男19例,女15例,胎龄、日龄及Apgar评分分别为(32.1±2.8)周、(1.9±0.4)天、(8.9±0.8)分。常规组男25例,女18例,胎龄、日龄及Apgar评分分别为(31.9±2.7)周、(1.9±0.4)天、(8.8±0.9)分。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干预,而抚触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抚触干预,然后观察记录患儿干预前和干预后1、2、3个月的营养(PA、ALB、TRF及RBP)、免疫(CD3+、CD4+、FEER及RBCC3bR)以及发育状态(头围、身长、上臂围及体重)相关数据,并对两组情况进行对比。常规干预方法:①环境干预:将患儿放入早产儿培养箱中,控制好温度和湿度;②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③维持能量及水电解质平衡;④呼吸、循环及神经等系统的管理和监护。抚触干预[4]:一般选择患儿情绪愉快时进行抚触,抚触时室内温度应在28℃左右,将患儿放至舒适体位,抚触者手掌要温暖、光滑;不能留长指甲,不带首饰。将婴儿润肤油倒入手掌,均匀摊开后按照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的次序的进行,动作尽量保持轻柔,一般2次/d,每次15~20min,每个动作6~8次为宜。在整个抚触的过程中,抚触者要与婴儿进行充满爱心的语言、眼神及情感交流,同时可播放轻松柔和的音乐。
当患儿达到下列条件时出院:①体重持续增加,体重平均每日增加20~30克,体重达2000~2200克;②室温下(24℃~25℃),在正常环境下以衣物包裹时可维持正常体温;③足够的吸吮能力,每天奶量达到150~180ml/kg。④生理上已达成熟,以及心肺功能稳定,并已有足够的观察时间。在患儿出院前,抚触组在新生儿辐射台进行新生儿抚触流程示教,要求患儿家长掌握相关技巧,并于家中对患儿进行抚触。每周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要求家长于干预后1、2、3个月将患儿带至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的方法有t检验及卡方检验,设a=0.05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营养状态的比较 两组患儿干预前的营养状态指标(PA、ALB、TRF及RBP)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经过干预后1、2、3个月的指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值随时间的增长呈逐步上升的趋势(P<0.05);抚触组干预后1、2、3个月的营养状态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体见附表1。
2.2 两组患儿免疫发育指标检测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的免疫指标(CD3+、CD4+及FEER、RBCC3bR)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经过干预后1、2、3个月的指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值随时间的增长呈逐步上升的趋势(P<0.05);抚触组干预后1、2、3个月的免疫状态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体见附表2。
2.3 两组患儿发育状态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干预前的发育状态指标(头围、身长、上臂围及体重)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经过干预后1、2、3个月的发育指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值随时间的增长呈逐步上升的趋势(P<0.05);抚触组干预后1、2、3个月的发育状态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体见附表3。
附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营养状态的比较
附表2 两组患儿免疫发育指标检测的比较
附表3 两组患儿免疫发育指标检测的比较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早产儿整个机体状态差于足月儿,而且不仅是机体发育相关指标[5][6],体内较多其他指标,诸如免疫及营养状态相也相对较差。有效的干预措施能促进早产儿的发育,使其尽快达到理想的生存及发育状态。抚触主要通过对早产儿非特定部位肌肤的爱抚,满足了早产儿生物性的、情感上的、社会交往的需求,从而达到抚慰其身心,消除“孤独”、“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的作用。而且抚触还能引起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集体重要系统发生良性反应,从而促进婴儿身心的健康发育,是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一种科学的治疗方式。但目前国内针对抚触结合常规干预对早产儿的营养、免疫及发育状态研究较少,不能有效的反应出抚触结合常规干预的优势[7][8][9]。
在本次实验中,针对患儿进行抚触后的营养、免疫及发育状态进行统计研究发现,经过系统的抚触干预的早产儿三个方面的好转情况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干预的患者,且抚触组患儿的出院时间明显早于常规组患儿,分析其原因很可能是抚触刺激患儿机体应激性反应导致其系统功能处于较好的状态,故而使其三个方面发育情况均优于常规组。抚触属于非侵入性操作,所以基本上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也较好。
综上所述,抚触配合常规干预能明显提升患儿营养及免疫状态,且能有效促进早产儿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