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文化建设研究
2018-10-19陈鹏羽
陈鹏羽
摘要:随着后勤改革的发展,节约型后勤建设开始推进,同时各种新管理新技术以及新型的设备也都开始在高校后勤当中应用,但是高校的后勤人力资源的管理与配备却成为了后勤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在本文当中,我们针对高校后勤的人力管理现状以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人力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突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建设
高校后勤目前基本上建成自主自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但是后勤却坚持保本低盈余的观念。而如何确保后勤文化与学习发展相符合,如何让后勤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这都是十分关键的问题,因此构建一支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团队十分重要。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比较落后
人力资源管理现在理念的核心是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把人作为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现在,因为后勤的发展历史等原因,人力资源的观念也呈现出“制度锁定”的状态。“制度锁定”的状态是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的原因,同时也是理念落后的表现形态。“制度锁定”的管理模式已经年代久远,这样无法适应后勤社会的发展浪潮,同时也无法凸显出“人才资本化”与“人才社会化”的理念,阻碍了人力资源效能的发挥。
(二)人力资源的结构配置不合理
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发展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变革的重要选择。它要求高校后勤能够自负盈亏,减少成本的投入,提高后勤的盈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高校后勤的改革状况下,后勤人员出现了配置不合理的情况,而且后勤的员工流动性差,所以很多的员工岗位无人坚守,出现闲置,整体的工作效率不高。此外,高校的后勤工作人员主要是高校其他部门分流过来的人员,因此专业技术与岗位的匹配度差,无法胜任岗位,进而导致后勤部门具备专业技术的人员和专业管理能力的人员较少,进而对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业绩产生影响。
(三)目前的用人的机制存在缺陷
高校的后勤用人现状是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过去高校的行政型模式占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主导地位。对员工的考核形式也是以定性逐级考核形式为准,因此管理的队伍整体素质不整齐,无法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而导致整个管理的过程比较注重政策的执行形式,对员工的实际需要不够重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我们应该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高校的人力资源文化建设有序进行。
二、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一)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打破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建设高校“以人为本”的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注重人力资源中人才的地位。人力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结构可以提高劳动的生产率,同时减少运营成本。人才是一个企业与部门竞争的核心力量,所以我们的高校后勤在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吸引,同時将人才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第二,树立“人才社会化”的观念,逐渐形成人才社会化的机制,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管理是要与市场发展接轨,与社会接轨,最终形成一个聚集人才的良好环境,进而构建出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二)调整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
每个人都具有自身的特长与潜质,人才的使用一定要做到人尽其才。后勤应该根据自身目前的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人才来加快人才资源管理文化的建设。要做到人才结构的优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重视后勤部门领导的综合素质。领导层对于组织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所以领头人一定要是综合素质高的人员,确保组织文化发展的方向正确。其次,重视后勤人才管理的目标与功能相符。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是一个组织,想要实现组织的管理职能,建设组织的管理文化,我们需要合理的选择人才,同时对于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加以重任。最后,保证人才的组合合理,后勤队伍的知识、年龄、性格等结构都要根据组织的情况进行调整,进而实现有序的优势互补。
(三)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持续的激励对组织的管理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人才资源管理的文化和长久有效的激励机制密切相关,首先,设立激励目标,准确对员工的需要进行把握,设立合理有效的激励目标。其次,建立薪酬激励机制。物质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对自身的认同感,针对岗位的不同简历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吸引和稳定人才的关键。最后,把握激励的时效性。激励形式要与后勤的改革变化相符,对高校后勤人的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目前的管理体系比较完善,但是需要重视人才管理的文化建设。
三、总结
在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中,我们需要对管理的理论与方式都进行不断的创新,同时实现后勤与高校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实现高校与后勤的共同进步与发展,进而构建后勤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宋伟华.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分析及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沈柳妍.浅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人力资源问题[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16(9).
(作者单位:长沙市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