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黄河文化看黄河的经济开发

2018-10-19许海燕崔慧滢

企业文化 2018年35期
关键词:黄河经济建设

许海燕 崔慧滢

黄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赋予了黄河丰富的文化内涵,黄河对于中华民族已经具有了重要的文化意义。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相比之下黄河的情况不容乐观。对黄河经济开发研究,已成为黄河人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从黄河文化角度来研讨我们母亲河的经济开发。

一、黄河文化的概念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范围广泛、博大精深,黄河文化的内容是一个由物质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工程文化等若干要素构成的有机综合系统。认识和理解黄河文化,必须既要看到黄河文化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又要看到黄河文化的层次性和要素性。这有利于我们在黄河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正确把握其内在联系、个性特色和发展方向,有利于我们理顺整体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科学高效地进行黄河经济开发。

二、黄河文化的意义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以四书五经为基础,传承儒家思想,主张与邻为善,强调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人生理想,以达到“个人内心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终极目标。这样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成为华夏文化的主线延续至今,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重塑着独有的民族精神信仰。

黄河流域为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基础,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不断壮大。由曾经鼓励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到新时期,以改革创新、实事求是为主的文化,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慧之源。

三、黄河经济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繁荣黄河使命感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言,黄河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应该研究和弘扬黄河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推进黄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我们应该深深感到黄河文化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研究的力度。善于发现、总结和升华,找出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找出黄河文化发展的规律,并努力使黄河文化理论化、系统化,用理论指导经济发展。

(二)让黄河文化成为经济的有利推手

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同时,进行黄河文化建设。在确保黄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河床不抬高、污染不超标的同时,进一步繁荣黄河文化,助力黄河经济发展;在确保黄河安澜的同时,确保黄河经济的日益繁荣。

经过人民治理黄河60余年努力,黄河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已经具备了繁荣黄河文化的现实条件,具有了发展繁荣黄河经济的强大动力。黄委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编辑出版了《人民治理黄河六十年》、“河流伦理丛书”等黄河文化作品;在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中,自觉融入了一些黄河文化的元素,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对黄河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做好黄河的经济开发。

(三)让黄河博物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搜集、整理档案、书籍、实物等黄河文化研究资料,建立黄河文化资料库,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黄河治理黄河、治河人物、治河文物、治河理念等。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举办讲座、论坛等多种方式,宣传推广黄河文化,普及黄河文化知识,营造重视黄河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宣传黄河的历史变迁、治理开发管理、防汛抢险技术、引黄供水发展过程、治河手段与工器具变化、沿黄民俗风情等,让人们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让人们看到黄河经济发展的潜力。

(四)打造“生态农业”

黄河作为大地的动脉,河流世世代代地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美丽富饶的额传统思路已经不适应要求,我们必须寻求突破,冲破繁多经济布局形式,谋求新的出路。谋求产业经济以种植、畜牧、养殖及生态旅游等分析开发为主。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经济布局,拓宽临蓐领域,发展粮食临蓐,优化牧、渔等产业的比重,优化农产品的商品率及品质率,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为滩区寻求新的经济增加点。发展黄河滩区绿色农业,打造市绿色农业品牌,推行订单种植,按合同收買,带动无公害农产种类植基地兴办,促使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五)黄河旅游为经济发展装上“无烟动力”

充分调动流域与区域积极性,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建设黄河文化,达到黄河经济开发。文化雕塑、标准化堤防建设等设施中,也已经融入了一些黄河文化的元素,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发展黄河产业化、规模化,努力提高黄河建设的经济效益。根据各流域的地貌特点,发掘旅游潜力,认真规划建设黄河水利风景区、黄河水利生态园、黄河湿地公园,认真规划建设能够体现黄河文化的设施与载体,打造黄河文化与生态旅游品牌,建设属于黄河的生态旅游经济增长点。

(六)重建黄河航运

泛舟之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内陆河道水上运输的一个重大事件,晋惠公在位期间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借粮食,秦国最后决定把粮食借给晋国,运送粮食的船只经过渭河东下进入黄河的河道,再沿着汾河进入到晋国的都城绛。同样是运粮,1963年河津缺粮,政府调集20艘运粮船只运粮,这成为黄河中游一带最后一次航运。虽然水量问题、高坝通航问题、泥沙问题、游荡性航道整治问题、黄河碍航闸坝通航问题、黄河碍航桥通航问题,都成为通航的障碍。通过合理调配,加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已实现,保证通航用水是完全可能的。目前黄河已经十多年不断流,通过“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管水”,若干年后,黄河干流保证流量完全可以满足航运需要。

猜你喜欢

黄河经济建设
寒露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黄河
经济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