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员工心理契约构建探析

2018-10-19刘春丽严琳琳刘如意

企业文化 2018年35期
关键词:队伍文化管理

刘春丽 严琳琳 刘如意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原有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无法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很多企业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还是沿用十年前甚至更为久远的方法,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模式,无法建立起良好的选人、育人、用人的机制。

茨榆坨采油厂(简称茨采厂)是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下属的二级生产单位,组建于1983年11月,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和国有企业人才队伍的现状,茨采厂针对造成原有的管理弊端进行分析,基于管理行为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对解决方案进行了探索实践。

一、构建心理契约的主要做法

(一)转换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1.改革“三项制度”

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做好劳动合同变更、续订、终止和解除工作;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按照精干、高效原则设置各类管理岗位和管理人员职数,对管理人员进行了竞聘上岗;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实行奖惩结合的分配体系,通过制定考核指标对奖金进行二次分配。

2.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制度

紧密结合企业的中长期奋斗目标,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甄选、培养和储备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开发、培养、交流、使用、选拔等环节的规章制度。出台中级管理人员规范管理办法,从培养、选拔、考核等多方位、全过程对中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格局。以科研项目、科技成果作为衡量科技人员自身价值和为企业做贡献的重要标准,形成尊重人才、重视成果的薪酬激励体制。

(二)形成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雏形

1.建通道

深化内部分配改革,重点围绕构建三支队伍(经营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和技能操作队伍)的不同特点建立各具特色的分配方式。设置三支队伍成长通道,打破原来单一的行政发展目标,为员工根据自身特点、兴趣选择不同发展通道提供了可能。

2.设台阶

按照三支队伍特点和要求,设立经营管理队伍(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专业技术队伍(协办—主办—主管—高管—专家)、技能操作隊伍(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发展台阶。

3.定标准、调担子

通过并岗、换岗、转聘和竞聘上岗等,增加员工接触面或更多管理(业务)责任,使员工达到学习新的岗位知识、提高员工技能水平的目的。通过在关键岗位推行AB角试点,达到一岗双角、加强工作链、扩大工作边界的目的,又为开发职工潜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解决分工过细、责任少、负荷低、成长慢等问题。

4.构平台

通过比、赛、评、考等手段多途径构建员工发展平台。组织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组织技能鉴定,促进操作人员冒尖、晋级,造就一批实践经验丰富、解决现场生产问题能力强的技能人员。

5.造环境

支持选人用人“四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三)重塑“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1.强化领导,明确思路

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强力推进,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小组。主要任务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内容,框架出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形象;以“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为中心,框架出企业中间层次的文化形象;以企业宗旨为主要内容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阶段:教育发动阶段、初步导入阶段、全面推进阶段。

2.系统构建,有序推进

一是稳步推进员工行为规范建设。在全厂开展安全用语、岗位格言和宣传用语征集活动,并进行认真评选形成厂宣传用语,制作播放《矿区不文明行为》,指导全体员工在现场管理中进行应用,推动企业规范化管理。二是重塑企业核心价值观。把重新学习贯通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四统一”的内容作为重塑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工程,植根企业实际,精心设计载体,教育传播并形成共识。

(四)不断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1.思想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由被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向主动推动企业经济发展转变。突破固有的运作模式,把企业的经济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战场”,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分配等各个环节,及时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

2.内容创新

一是帮助员工获取知识、补充知识,促进员工知识更新;二是培育员工的精神素养,结合企业精神形成员工的精神支柱,使得奉献精神、主体意识和个人利益充分结合;三是教育员工树立竞争择业的观念,大力倡导道德原则下的竞争,鼓励员工岗位成才,增长才干。

3.方法创新

由传统的思想教育活动向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方向转变。一是坚持在党内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主题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二是努力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员工形象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三是抓好宣传舆论阵地建设,通过厂电视台、厂网页、内部报刊进行正面宣传,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等工作护航。

二、结束语

茨采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与员工共同成长的心理契约,提高了员工素质,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员工满意度上升,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在国有企业发展的成熟阶段,更要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构建心理契约,让更多的企业与员工形成一种利益共生、良性互动、发挥优势的局面,使人力资源成为企业效益的创造中心,带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队伍文化管理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大雁的飞行队伍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
还剩多少人?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