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纪录片的故事化策略
2018-10-19黄力力王颖
黄力力 王颖
摘 要:近年来,故事性纪录片因其故事性内容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受到大众的欢迎,纪录片的故事化策略也成为研究者深入探索的主题,故事化策略的解构有助于更深层次的剖析其结构内核,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思维借鉴。
关键词:纪录片;故事化;故事性;策略
全媒体快节奏的生活促进了视觉信息的极速裂变,为了获得更多的观众,无论电视纪录片、院线纪录片还是更小的独立制作纪录片,都在试图通过改变叙事的方式来增强作品的故事性。故事性拉近了纪录片与观众的距离,使所传递的符号、知识等信息渗透到人的思想深处并关联成深刻的文化网络,网罗着一个个故事传递的事件图标,用每个人都喜欢的方式加固着大众的文化底蕴,进而增强一个民族的文化氛围。
一、纪录片的故事化在看与被看的过程中完成
故事是生活事件的讲述或再创造,是找寻生活事件的人物内部、人物与社会或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加入社会观念和自身情感产生的一种文体形式。故事发生在我们生活中,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人类从最初便是以故事完成信息传递的,故事的存在也让生活生动有趣,正能量的故事更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生活就像一场戏,其本质就是故事,在社会发展的长河之中,故事始终伴随着人们,通过巧妙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吸引着人们,同时也反映着现实。
故事化是在故事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化的手段使其具有生命,是一种动态的事物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艺术风格。纪录片故事化,是指以真实的人物或事件为根本,对这些素材进行客观的分析,故事性的表现真实内容,使纪录片具有一定的生命,有自己的性质。通过社会生活经验,编导运用自己对于生活的观察与分析,推动事物发展,放大社会艺术表现形式,加入自己的思想元素,使其更具有观赏性,更加发人深省。
二、纪录片故事化策略分析
1.故事结构的建构
(1)题材的选择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历史素材和自然景观。人文社会更带给我们融合一体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事件与人物。深挖蕴于内里的故事,是令人兴奋和有意义的事情。故事性纪录片是对生活中具有戏剧化潜质的真实事件重新结构化的过程,所以要在创作最初注意选取那些“有故事”的题材,这也是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鉴于现实,我们可以选择的题材范围非常广泛:历史题材、自然题材、社会生活题材……不一而足。创作之初,要对相关题材的原始素材进行合理的调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拍摄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事项,尽量使这些前期资料更有价值,为后续的纪实拍摄和后期编辑打好基础。
(2)主题的确立
一个有故事发展潜力的主题,已经具备了故事性纪录片的雏形,创作的主题也应该蕴含于所选择的题材之中,通过对题材的判断、分析、提炼和加工而成。根据题材的特征,故事性纪录片的选题范围也很广泛,大到通过一组人物挖掘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明,小到通过一处景物描述一种技艺的传承……正因为有丰富的题材,才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大的创作空间,只要能够找到主题所要表达的内涵。
“纪录片应该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它的目的不在于一般地表现事实和事件,而将焦点定在最能感动人的事例之上。”所以我们要选择能触动人心的主题,正如近年流行的以人物及技艺传承为主题,表现工匠精神的诸多电视纪录片,通过纪录传递了深刻的人文内涵。
(3)情节的设计
情节是故事片的专业术语,最精准的莫过于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三角”,纪录片的故事性情节也可以遵循这一路线:将真实事件安排进内在联系的故事模型中,也可以进一步设计转折或悬念。
人文类纪录片可以考虑使用大情节,按完整的戏剧化形式编排故事脉络,使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统一于整个片子之中,展现生命的宏大;自然类纪录片可以使用小情节,将不同时空的事件连缀在统一的主题内涵中,给人以明确的知识地图;而反情节更多强调的偶然,可以贯穿于各类故事情节之中,这需要创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无比丰富的想象能力。
除此之外,故事片中关于激励事件和人物设计的相关技巧也可以适当应用于故事性纪录片中,创作者可以根据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借鉴和应用,如悬念意味较强的可以强调激励事件的时机,人文关怀的纪录片则可以从人物设计上下些功夫。
2.影像及剪辑叙事
(1)影像技术
赋予视听语言表现的艺术形态更依赖影像技术手法,早期“画面+解说”的简单形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故事性内含的需求,有故事、有情节、有风格的叙事性画面能给受众更直接有效的感观刺激,所以位置、环境画面必不可少,因为它们能烘托人物和事件发展的情感内核;更近距离的特写则能够展示物体质的变化过程。
所以,一切故事片中所应用的叙事性画面、描述性画面和表现性画面都可以成为故事性纪录片的语言,优秀的纪录片是精美的画面、丰沛的情感的综合体,影像纪录者要考虑的是在已有的条件下,充分運用各种手段和技术,使故事性纪录片的画面语言具有强烈的主题表现力。
言,优秀的纪录片是精美的画面、丰沛的情感的综合体,影像纪录者要考虑的是在已有的条件下,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和技术,使故事性纪录片的画面语言具有强烈的主题表现力。
(2)剪辑技巧
剪辑是前期影像和故事的最后确立,对故事性纪录片而言则是意义和内涵的再关联,这个过程让影像纪录者重新认识了所有精心挖掘到的素材,达到主题思想的再结构。从某种程度上说,纪录片的故事性表达,是创作者剪辑技巧的综合。
纪录片故事化剪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节奏的把握,而节奏多半来源于音乐的起伏变化,无论是内部节奏还是外部节奏,都直接表现为观众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受众的承认和感动是最直接的衡量标准,要注意故事节奏的张弛有度;叙事性蒙太奇也是纪录片故事化过程中常用的艺术思维方式,创作者要合理的将画面内容按逻辑顺序进行组接,无论交叉还是平行、倒叙、插叙,只要能够达到故事性需求,有利于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的表达,都可以借用到创作中。
三、纪录片故事化进程中绕不开的模式问题
荣格认为,人在出生时便被赋予了“善”与“恶”的潜意识模型,所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能够欣赏和理解同一个“原始模型”。理论研究和艺术家们常常追寻创作的这种“原始模型”,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带来更便捷的参考,一但某种“模式”被创造,就很难去跨越或克服,就如近年流行的BBC模式和遍地开花的综艺节目。
原始模型故事表现一种普遍意义的人生体验,我们可以考虑把原始模型理论应用到故事性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这样可以节省许多时间让我们进行更多原始资料的收集和再创作。但是,我们也要超出原始模型的固定范畴,发现自己主题所要表达的更具特色的内涵,对故事进一步加工和装饰,使共性和个性并存,努力追求艺术形象的本质特色。
参考文献:
[1] 蔡之国.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分析[J].当代传播,2009(02):99—101.
[2] 何莹莹.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 刘伽茵.叙事链思维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D].北京电影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