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谷久浓水库深覆盖层坝基土石坝设计研究

2018-10-19梁坚

水能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防渗墙有限元

梁坚

【摘要】谷久浓水库大坝坝基为冲洪积和冰积深覆盖层,且夹有软弱层,防渗和大坝变形是本工程大坝设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经多方案比选结合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最终推荐稳定和应力应变满足要求,投资相对较低,并具施工可操作性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关键词】深覆盖层;堆石坝;防渗墙;有限元;应力变形

1、绪言

谷久浓水库位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境内,地处高海拔寒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其建设难度堪称云南省之最。工程建设任务主要解决德钦县城供水,是德钦全县唯一的一件蓄水水源工程,其建设具有稳定和发展藏区的重大政治意义。水库总库容102万m3,大坝最大坝高43.6m。

2、坝址地质条件

坝址为古冰斗、古冰湖、历史冰川U谷与现代冲沟复合地貌,谷底较宽平,河床宽80m,水面宽度2~5m。坝基覆盖层分为4层:

(1)坡积层②,主要为含细粒土块石、碎石及砾石,局部含有大孤石。块石粒径一般为0.3~2m,右岸厚度较左岸大,厚度达到20.9m,左岸厚度一般为表层3~5m。一般表层2~3m,结构松散,强度较低,下部呈稍密,承载力为350~400kPa,分布在兩岸坡。

(2)河床冲洪积层①:主要成分为砂卵砾石土,级配较好,总厚度5~18.7m。表层2~3m结构松散,强度较低;中部呈稍密状态,承载力为250~300kPa。主要分布在河床一带。

(3)湖积泥炭质土③:根据木屑含量可划分为含木屑泥炭质土③-2及泥炭质土③-1,含木屑泥炭质土③-2:为灰褐-黑色泥炭质土,呈可塑状态,成分复杂,局部含有未腐化的木屑,强度低,允许承载力为50~70kPa。埋深18.7m,厚度为3.5~10.3m。泥炭质土③-1:为褐色泥炭质土,呈可塑状,强度低,承载力为100~120kPa,埋深16.5~25m,厚度为3.5~10m。

(4)冰川堆积层④:分粉土夹碎石④-1及砾石土④-2两层,砾石土④-2:分布在上部,受地下水冲刷细粒土被带走,在河床形成管涌现象,将河水分为上下两层,该层为下层河水的主要通道,局部存在大孤石,埋深大,密实状态较好,承载力为350~400kPa,主要分布在河床及两岸坡,河床埋深为25~28m,左岸埋深3~5m,右岸最大埋深达20m,河床一带厚度为8m,两岸坡厚度为13~20m。粉土夹碎石④-1:大面积下伏于砾石土④-2之下,埋深大,较为密实,承载力为300~350kPa。

河床段覆盖层深40~61.5m,底部冰水堆积层④强度较高,但埋深大,难以直接利用;中部湖积层含木屑泥炭质土③-2和含木屑泥炭质土③-1软弱下卧层强度和承载力低、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大坝存在沉降量大、不均匀沉降和抗滑稳定等问题,但因厚度较大,埋深大,清除工程量大、施工困难,而顶部冲洪积层①厚度5~18.7m,中部呈稍密状态,强度较高。

3、坝型选择

坝址河床和两岸覆盖层较深厚,河床覆盖层中还存在埋藏较深、厚度较大、向上游倾斜的泥炭质淤泥夹层,属软土,地质条件只能建土石坝。土石坝型中面板坝方案趾板线地质条件极差,并且软基变形沉降易造成面板拉裂,因此不适宜面板坝方案;工程区周边粘土料源欠缺,无建土质防渗体坝型的条件;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的心墙基座河床和两岸均无法清至基岩面,建在土基上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心墙开裂,同样不宜选择。混凝土防渗墙堆石坝相对适宜坝址地质条件,在坝基开挖、防渗体系、施工难度、安全可靠性方面相对优于其他坝型,因此,推荐混凝土防渗墙堆石坝。

4、坝基处理方案研究

(1)混凝土防渗墙:贯穿河床和两岸覆盖层,嵌入强风化基岩一定深度,以确保形成连续完整防渗体系。

(2)堆石区:河床砂卵砾石层和两岸坡积层的浅表层结构较松散,承载力、变形模量不满足要求,须清除。

泥炭质土呈软塑—可塑状,抗剪强度、承载力、变形模量等指标小,性质软弱,不满足坝基持力层要求。如清除,则清基深度达25~30m,形成深基坑,坝高大幅增加。如不予清除,则构成软弱下卧层,对坝基变形稳定、抗滑稳定起控制作用,必须采取工程措施处理,解决大坝变形稳定和抗滑稳定问题。

(3)坝基地质条件不宜采取高压旋喷桩或深搅桩处理,如采取振冲碎石桩处理,桩体需贯穿上部冲积盖层,盖层厚度达5~18.7m,含大小不等块石和漂孤石,碎石桩难以穿过,须采用钻孔探测、孔内爆破、冲击钻造孔成桩等手段解决,施工难度较大。如采取强夯加固处理,由于软弱下卧层埋藏较深,加固效果难以达到要求。经比较,采取大坝上、下游坝脚设反压平台方案,并严格控制大坝填筑速度,使坝基软弱下卧层逐步排水固结,以降低软土层含水量,提高紧密度,增加抗剪强度、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4)坝基、坝肩坡积、冲积和冰积层具强透水性,湖积泥炭质土层和基岩强风化带属中等透水,存在严重坝基渗漏、绕坝渗漏和渗透变形问题,须实施防渗处理。

河床及岸坡段坝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底界嵌入基岩内0.5m,大坝填筑至正常蓄水位附近时开始造槽施工,最大墙深为101.8m。为防止漏浆和垮槽,坝体内混凝土防渗墙上、下游各设3.0m厚土夹石过渡层。因防渗墙深度大,且坝基坡积、冲洪积、冰积层内漂孤石块径大,部份架空,防渗墙施工遇坚硬大孤石须采取孔内爆破处理,防渗墙施工难度大,能否顺利实施决定本工程的成败。为防止绕坝渗漏,两坝肩采取3排孔帷幕灌浆防渗。

5、大坝稳定和变形分析

5.1大坝结构布置

大坝为混凝土防渗墙堆石坝,坝顶高程为3635.50m,最大坝高43.6m,坝轴线长216m,坝顶宽5m。坝体上游坡坡比为1:1.8,变坡处高程3608.00m设置30.0m宽反压平台,下游为三级坝坡,从上至下为1:1.7、1:1.7、1:1.5(棱体坡度),高程3611.00m设置75.0m宽反压平台,高程3597.0m设置5.0m宽平台(排水掕体平台)。混凝土防渗墙轴线位于坝轴线上游1.5m,墙厚1.0m,最大深度为101.8m,抗压强度等级为C20,抗渗标号≥W8,抗冻标号≥F150。

5.2工期和施工程序控制

从建基面开始,用6个月将坝体填筑至3611m高程、停工固结4个月、用9个月从3611m高程填筑至防渗墙施工平台、用8个月进行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用1个月完成剩余坝体回填,总工期28个月。

5.3大坝稳定分析

经大坝抗滑稳定分析,上、下游坝坡在正常运用、特殊工况Ⅰ(校核洪水位)和特殊工况Ⅱ(正常运行遇8°地震)最小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抗滑、抗震稳定均满足要求。

5.4应力应变分析

大坝应力应变采用三维有限元進行静、动力分析,分析结论为:

(1)竣工期坝体、坝基最大沉降为187.2cm,沉降量主要为坝基沉降,蓄水后沉降略有增大,为189.7cm。竣工期、蓄水期坝体指向上游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14.8cm和11.8cm,指向下游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8.1cm和12.9cm。

(2)坝基覆盖层渗透系数较大,填筑过程中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很小,最大值为0.069m,停工期间很快消散。

(3)竣工期和蓄水期坝体内均未出现拉应力,也没有出现塑性破坏区域。

(4)防渗墙是在坝体基本填筑完成后施工,蓄水期防渗墙大、小主应力最大值分别为5.26MPa和-0.67MPa,拉压应力均在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允许范围内(C20混凝土强度设计值:抗压9.6MPa,抗拉1.1MPa),蓄水后防渗墙不会发生破坏。

(5)设计8°地震动力情况下,坝轴向、顺河向和垂直向最大反应加速度分别为4.79m/s2、5.75m/s2和4.30m/s2,相应于输入的基岩峰值加速度,坝顶反应加速度放大倍数分别为2.44、2.93和3.29。坝顶及坝顶附近区域的加速度绝对值较大,永久变形最大震陷为46.2cm,坝顶需预留相应的附加沉降量。

(6)设计地震动力情况下,防渗墙大主应力和小主应力最大值分别为6.38MPa和-1.04MPa,拉压应力均在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允许范围内,地震后防渗墙不会发生破坏。拉应力产生位置为与强风化基岩接触部位。

6、结论

谷久浓水库大坝坝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进行防渗,大坝上、下游利用开挖料进行前后压脚,既减少了工程弃渣,又节省了投资。只要严格控制大坝填筑速度和施工程序,使坝基软弱下卧层逐步排水固结,坝基主要变形完成后,再进行防渗墙施工,尽管竣工期的变形量较大,但坝体内均未出现拉应力,也没有出现塑性破坏区域,防渗墙的最大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允许应力,工程安全是可以保证的。

参考文献:

[1] 李国英,米占宽,魏匡民等. 谷久浓水库混凝土防渗墙堆石坝三维有限元静动力分析[R].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17年7月.

[2] 云南省德钦县谷久浓水库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设阶段)[R]. 昆明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7年4月.

[3] 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谷久浓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5.工程布置与建筑物[R]. 昆明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7年4月.

猜你喜欢

防渗墙有限元
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课程专业赋能改革与实践
基于有限元的Q345E钢补焊焊接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要点及应用分析
将有限元分析引入材料力学组合变形的教学探索
水利工程中土坝混凝土防渗墙的设计讨论
水利工程防渗墙质量检测技术要点的探讨
大型压滤机主梁的弹性力学计算及有限元分析设计
大型压滤机主梁的弹性力学计算及有限元分析设计
起重机吊臂振动模态的有限元分析
浅议水库加固工程坝体防渗墙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