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与价值
2018-10-19魏锦蓉
魏锦蓉
摘 要:中国画作为一门享誉世界的民族艺术,有着极高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并且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中。中国画是一整套具有中国人审美意识、思维方式、高深的哲学修养,并且融合了民族文化素养的文化体系,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关键词:绘画;中国画;艺术价值
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画家在发展中国绘画这条路上做出了贡献。中国画历史悠久,最早的绘画艺术距今有6000多年历史,源远流长,“仰韶文化”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绘画艺术。中国画的画派众多,最繁荣的时代是明清时代,明清时代画作的主要特点是表达高尚的情操以及高雅的品味。“文化强国”作为中央六中全会的指引方略,在我国强大繁荣的文化背景下,国家重点文化艺术院校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举办了关于“中国画学科长远发展”的学术研讨会,中央美术学院的全体教师就有关中国画的各种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为中国画的传承以及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中国画的审美意义
意境、气韵和格调是中国画的三大审美意义。
1.意境
“意境”由“意”和“境”结合而成,作者把画面称为“境”,带有感情的表现称为“意”。由于中国历史博大精深,所以中国画作者一般围绕历史,抒情言志,例如清代作家朱耷所画的禽类和鸟类作品,基本都是为了宣泄内心的悲愤,对统治者的藐视以及反抗。还有很多画家喜欢抒发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所以多爱画一些梅花、竹子之类的作品。中国画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在塑造形象的时候不单单是注重外表,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表达出对象的精神特征,将抽象美与具体美融合为一体。中国画的核心问题是形与神,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形不是单纯的指物理的形象,而是通过锤炼,通过“形”做到“神”,即“形神兼备”。
2.格调
格调对于中国画家来说直接与画家自身的文化造诣相关,格调越高,说明这个画家的文化造诣越深,作品意境越深。并且格调也是一个画家基本功的体现,想要欣赏中国画,应首先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变化以及发展,对诗歌、书法和音乐等方面的欣赏可以使画家对中国艺术有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在欣赏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中国画中的“线”有着多重功能,可以抒情,这要追根溯源到中国书法,书法艺术的高度发达对中国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元代画家赵孟頫《题赵魏公画竹》、清代画家石涛、明代李日华以及王时敏等都认为中国画需要用笔,所谓“字要写不要描,画亦如此”。墨与色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中国画要求“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但是在画中又必须做到“墨中有色,色中有墨,”这就需要画家具有很高的悟性与能力。花鸟画在中国画中尤其突出,以其为代表展现出了中国画的独立性和主观性,而现代的画家在山水画或者花鸟画中用色则更为大胆。中国画具有很强的主观绘画色彩,也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举个例子,传统画中的竹子一般为黑色,称为墨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竹子却是绿色的;苏东坡颇爱画竹,但是他画的竹子是以朱砂来绘的,无论竹子的颜色是黑是白,还是红,大家都认为他笔下的竹子风致潇洒。所以只要画中表现出了灵魂,又有谁会在乎什么颜色呢?画中的天空等一般不上色,常常在画中省去这个背景图,这也是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习惯。
3.气韵
中国绘画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气韵生动”,也是评画人的最高标准。“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概念,指世界万物的本原。在中国画论中, “气”是指画的活力所在;“韵”则是“气”这种活力带来的隽永味道,主要是画中人物所表现的高雅、清远、放旷的情调,画中物象的含蓄、柔情、清雅、润淡等特点,画中墨色的素简清纯和丰富的色调变化。“气韵是用于鉴赏人物画的,后来发展到不仅用于人物画,而且用于山水画、花鸟画,要求一切绘画都气韵生动。”气韵生动,画才有活力,才有袅袅余音,才能引人入胜,获得浓郁的审美感受,正如古人言:“韵者,美之极”。
二、中国画的价值
几千年来,中国画有着稳定并且包容的核心价值,这便是中国画能够大放异彩的根源。由于中国画独特的价值,所以中国画才有着非常独特的魅力。俞剑华在关于中国画价值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理解,美术作品自身有着一种非常独特的魅力,并且传递着一种精神,每一幅画也有着生命,每一幅画的作者都将自己的精神传递到了画中,将生命寄托在作品上,作者用画笔,雕刻出富有自身精神与思想的艺术品,一目了然。对于懂得艺术品的人来说,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就是大众对于艺术品的解读过程,一语中的。这种解释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通俗易懂,而对于艺术品的研究者来说又非常受用。中国画的历史价值都将作为载体来突显出艺术文化价值以及市场价值。
中国历史悠久,中国画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最主要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可供大众以及研究人员进行赏析和使用。
三、中国画在绘画艺术中的价值
在世界这个大的艺术体系中,中国艺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中国艺术正与世界艺术进行信息开放交流。目前中国画正在朝着多元化发展之路前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艺术界的专业研究人员都对当前的世界格局有着很长远的看法,学术界人士的心态都变得相当平和稳重。尤其是如今国家对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更多人热衷于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发扬广大。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得中国绘画植根传统文化当中,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创新,中华民族已经绘制出了一套关于中国绘画的独特的艺术体系,该体系关乎文化素养、哲学思想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所以当前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以及基本原理都离不开这些观念,这是中国画的精髓,是中国画民族特色的凸显。中国画能做到的一点就是将自然界中很多的矛盾对立点进行整合统一,达到平衡。绘画本身具有非常便捷的表现形式,这其实是中国绘画在最早期受到人们喜爱与追捧的原因,一幅画便可以一览全貌,并且得到美的感受。
透视、色彩、光影等方式都在中国绘画中予以应用,并且体现在事物的各个方面中,最终在视觉上形成逼真立体的美的效果。所以绘画可以表现在各个领域中,并且绘画前的取材可以是自然界中一切可以看到的事物,以及制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无限感悟,然后制作者通过自己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展现。无论是以前的远古时期,还是现在的科技创新技术时期,绘画都是一种在直观和反应现实等方面上的记录手段。色在中国画中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重色、轻色都是尚纯而戒驳。从古至今,中国画中的墨必不可少,正所谓“有笔有墨”。
水墨画的调子并不灰暗,而且还会使人有温暖的感觉。中国画的结构法最早起源于书法结构,所以中国画的基本结构法是中国书法的结构法。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文化思想会变得更加为人熟知,未来将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而是与世界其他各民族共享,共同进行借鉴和赏析。我们知道,“形神兼备”是中国画的主要的特色。 “写形”,正所谓形神不可分離,因此,“写形”便是“写神”,“形”的结构就是“神”的表现。以色钩取物象叫绘,以线钩取物形为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这样“绘”和“画”才逐渐形成今天的绘画。
参考文献:
[1] 王惠.油画风景中章法布局的比较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
[2] 岳子君.色彩印象[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2.
[3] 张波.从写实到表现——浅谈对中国油画风景的再认识[D].长春:吉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