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创新方式探讨

2018-10-19伍晓慧

视界观·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创新方式新媒体环境电视新闻

伍晓慧

摘要:新媒体时代,在各种媒介平台从形式到内容快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电视媒体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电视新闻也正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自我革新。文章结合笔者供职的厦门本土社会新闻栏目《特区新闻广场》的日常新闻为例,结合当下电视新闻媒体的生存现状,主要分析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传统电视的社会新闻采编制作上的几方面创新,总结创作经验,为今后的电视新闻创作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电视新闻;创新方式

一、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存现状

1.《特区新闻广场》节目概况

《特区新闻广场》栏目是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的一档金牌新闻栏目,创办于1991年,一直以关注城市故事、社会百态、百姓民生为宗旨,每期二十五分钟,囊括社会调查、民生热点,连线直播等电视新闻类型,在28年的时间里,收视率也一直在厦门当地电视节目中名列前茅,其制作内容可以说是传统电视新闻的典型代表。

2.当下传统电视新闻栏目的困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产业快速崛起。根据美国的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的定义,将在互联网以前既存在的媒体称为旧媒体,在互联网以后诞生的媒体称为新媒体,既新媒体是互联网技术上生成的各种媒介形态。它有着其“多对多”的传播范式以及包括用户生成内容(UGC,User-Generated Content)在内的实时互动的传播特点,相比于传统电视媒体有了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今微博、微信、优酷等社交媒体产品俨然已经成为了大众了解信息、知晓新闻的主要渠道。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于是面临着新闻时效性减弱,观众群体流失严重,并渐渐失去舆论引导力等困境。特别在栏目日常的实际新闻制作中,以下两方面“难点”日益凸显:

(1)传统的线索渠道变得越来越不“顺畅”

对于立足于本地的电视新闻来说,获取的新闻线索主要涉及有:本地重大节日、活动的策划报道、相关“对口”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互通、新闻热线爆料以及记者日常寻找的社会民生热点等等。但是如今这些传统电视媒体获取线索的途径正在变得越来越不“顺畅”。主要表现在一些对口单位在发布政策或者消息时变得越来越“谨慎”,更乐意于在自己的官方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中直接用文字进行宣传告知,而电视新闻记者在一线采编时也常常会出现不少“相关负责人”不愿意面对镜头面对话筒来接受采访等等。另外,随着当下普通的活动类报道已日渐被“淘汰”,也让电视新闻的线索获得变得被动。

(2)采编方式“墨守成规”

从采编角度来说,传统电视新闻栏目的采访方式、写作手法、编辑技巧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规范的模式,在传统的电视台,人员配备专业,管理阶层细化,电视新闻制作虽然相对更加精良,也更具有权威性,但与此同时也难免会遇到创新动力不足,形式固化,内容题材单调等局限。而新媒体环境下,观众的收听收看视音频产品的习惯甚至是审美标准也都在悄然改变,总体趋势逐步走向信息碎片化,简明化,音视频表达直观化,多元化,精良化,因此传统的电视新闻想要留住观众,就必须要依托自身的专业人员,依托内容优势,把握当下表达趋势,推陈出新,提升节目品质,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打好立身的基础,在纷呈的媒体环境中,守住主流媒体的舆论阵地。

二、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新闻的创新契机

一方面,用户生成内容给传统的新闻媒体注入新的活力。在新媒体时代,网友们发布海量的具有新闻价值的音视频、图片或者文字,这些线索时效快,大多都生动鲜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今传统新闻媒体的一手新闻线索越来越多地来源于网络。另一方面,传统电视新闻有了新的借鉴范本。当下“短视频”“秒拍”“直播”等新媒体有着最新的传播方式、丰富的传播内容,这些新媒体视频制作集众人所长,拍摄手法、剪辑方式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给传统电视新闻提供了制作的新思路。

三、电视创新探讨

1.在“线索来源”上有所创新

电视新闻的内容创新,首先要选题创新。

近年来,《特区新闻广场》栏目新闻的线索获取渠道中,越来越多都来自于自媒体首发后的“二次传播”。例如:《历时两个月集大学子拍出最美学村》《我有一个梦想:为厦门打造一座老照片展览馆》《路边温馨一角:“幸福候车室”方便等车人》等等,这些线索都来自于本地网络论坛或者朋友圈转发的热门视频、热门帖子,本身具有话题性,关注度也比较高,而且多数线索已经有了视音频等素材,因此都是非常好的电视新闻选题。而这些素材,因为本身来源于互联网络,具有很多网络视频的特性,因此传统电视新闻在也对其进行采写编辑,也会自然在思路上,在创作手法上都随之有着新的变化。

2.在“新闻题材”上有所创新

《特区新闻广场》栏目此前在新闻题材选择上多以舆论监督、社会调查、民生资讯等传统方式为主,新闻结构比较单调,严肃客观,围绕“事”来进行报道。但近年来,涉及文化类、美食类、人物类、主题类等越来越丰富的新闻题材也慢慢都出现在新闻节目当中,此类新闻故事性,贴近性,趣味性更强,也更具人情味。特别对于地市级媒体来说,这样的新闻在展现文化风貌,百姓故事,市井风情上别有优势。而在此类新闻的采编中,学会“讲故事”尤为关键,在故事中见人见事也见情,“小人物”,“小事件”,“一首歌”“一处景”甚至“一张照片”“一封信”等等,由于背后往往有着细腻的感情故事,很容易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新闻。而这样的新闻题材,在内容处理手法上也更加自由化,很容易產生令观众眼前一亮的效果。

3.在“新闻格式”上有所创新

电视新闻声画所带来的现场感是其重要特性。而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可以用现场环境声,记者现场出镜以及采访对象同期声,三者相互组合,综合呈现。一般在记者的日常新闻采编制作中,解说加同期声的方式是最常见的格式,但这样的方式往往少了细节,少了现场感,使得新闻整体较为死板,也不利用受众信息接收。

参考如今网络视频的样式,走的是另外的方向。短平快的新闻可以参考“梨视频”,它是资讯类短视频的网络平台,其中的新闻视频没有录播解说,只有新闻现场、采访,以及必要的字幕说明,视频新闻时长短,信息精炼,重点突出,利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点击观看和传播。虽然传播平台不同,传统媒体的电视新闻很难做到这样的“精简”,但是相似的理念和手法可以运用到部分的新闻当中。

对于新闻长消息或者专题,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也走在“短纪录片”拍摄的另外一条道路上。以当下“二更”新媒体短视频为例,它们以微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创作了很多网友们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其中直接摒弃了录播,以采访对象的同期声以及现场贯穿全篇,但是结构反而变得更自有灵活,剪辑精细,更具有贴近感。这类新闻创作方式也渐渐被搬上了传统电视新闻栏目中,在某些特定的新闻题材的表现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在“拍摄手法”上有所创新

随着当下摄影设备的进步和普及,一方面越来越新颖的拍摄手法所创新的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分享,可以供电视人参考学习,另一方面,受众对画面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因此,当下摄像所拍摄的画面在一条新闻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会影响记者在新闻中的谋篇布局。对于一些特定题材的新闻,往往镜头语言设计会放在新闻制作的最开始。航拍、延时拍摄、跟踪拍摄,长镜头拍摄等等,这些特别设计的镜头,将会给电视新闻增色不少。在2017年的国庆期间,央视新闻频道推出大型系列《还看今朝》,不少的省份记者采用“数说”的形式,以记者出镜的方式,用巧妙的转场设计,将城市发展各个领域的“数据”连贯着“说”下来。《特区新闻广场》栏目已经多次尝试相似的拍摄手法,而这样的新闻拍摄,丢弃了传统的电视摄录机,基本用GPRO设备拍摄,整个新闻一镜到底,形式流畅、新颖,令人眼前一亮,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在其中的新闻制作,镜头语言的设计就变得非常重要,记者的文稿,技术手段能不能支持,现场环境能不能实现,转场可以怎么设计,这些都更加依赖于记者对镜头语言的设计能力。

5.在与网友的互动中创新

如今,很多的电视新闻媒体都开通有“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观众互动平台。一方面这样的互动平台能扩大传统电视新闻的传播手段,反过来,网友的互动也同样可以成为传统电视新闻的内容来源之一,成为创新的来源。这就需要记者的前期策划,设计如何将网友的互动融入新闻报道。以栏目曾经制作播出的一条关于儿童节题材的新闻《致最相似的“我们”:我和宝贝晒童年》为例,在新闻制作之前,记者在微信公众号里提前征集父亲或母亲与孩子小时候的对比照片,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参与。最终记者联系上了两位参与的网友,讲述了他们与孩子的故事,并在新闻最后滚动播出了网友们投来的对比照片。这种“互动”直接为新闻线索、新闻内容提供了非常好的来源,也让栏目新闻真正走进了观众当中,在儿童节当天传递出了浓浓的亲情。而在一次关于睡眠日的新闻采访中,除了传统的街采之外,记者将关于睡眠的小问卷提前放在微信公众号中,让网友投票参与。最终在睡眠日当天新闻《微调查:您睡得好吗?》中也将网友的投票数据进行了呈现,不仅丰富了该条新闻的“微数据”,还给予了观众意见的表达,分析和整理让传统新闻与新媒体的互动紧紧相连,所以说,观众的互动可以为新闻的采编提供强大的创作素材,让新闻更有活力。

四、结论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大量的网络内容抢占着传统电视新闻的受众,也不断改变着受众的了解信息的习惯与艺术审美,给传统电视新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新媒体环境也给传统电视新闻的采编带来大量丰富的线索,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思路,创造了更多互动的可能,因此传统电视新闻的记者从线索渠道、新闻题材、新闻格式、拍摄手法、网友互动等等方面,都可以做出创新的嘗试,寻找“创新”的突破口,从而带来新闻面貌的一系列改变。

在新媒体的强势竞争之下,传统电视新闻记者只有汲取精华,顺应趋势,用当下更好的理念,更新的采编方式来激发自己的创作活力,创新出更多好的电视新闻作品,才能保持传统的电视荧屏上的新闻生命力。

猜你喜欢

创新方式新媒体环境电视新闻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