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古代书院文化

2018-10-19夏雪莹

视界观·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起源教育

夏雪莹

摘要:古代书院是研究与传播儒家文化的教育机构。通过追寻书院的起源与演变,揭示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地位。书院教育的形式起于唐朝,宋代随着儒家集大成者,理学家朱熹对书院的大力振兴与举建,使得书院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院有着一套严谨而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在各个朝代都培育出了许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书院文化;起源;教育

中国的古代文化教育体制中,书院文化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以私人讲学的形式出现的,其中以儒家学术为典型代表,而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就是一位广收门徒的私人教育家。所以,书院文化从一开始就清晰地刻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教育理念,打破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贵族阶层对教育资源的垄断。当然,孔子并未建立正式的书院制度,而是采取游学的形式,周游列国,在各处开学讲课,随教随学。受此影响,战国时期的孟子等教育大家,也采用了这样的教育形式。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对文化教育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手段,奉行法家思想,并且严格禁止儒家书籍在民间流传。而法家教育理念是韩非的“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教育的手段与目的是为封建中央集权服务,完全丧失了教育的独立性与文化性。

汉朝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稳固政权,政治体制基本上继承了秦制,但儒学却迎来新的发展。汉初推行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并且汉武帝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自此,儒学带上了官方色彩,成为了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官学。并且,设立了太学,与之前的私学不一样,太学是官方办理的学院,为统治者培养人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院文化有所转变,盛行起“清谈之风”。清谈不仅是魏晋时期士人的一种学术交流方式,也是士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很多“名士”聚集一堂,高谈阔论、谈玄论道。清谈的场所没有特殊要求,名士们也不在意,他们追求的是玄而又玄的清谈对象和话题,所以这个时期的书院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书院。

自隋唐朝科举制实行以来,实行从公开考试中挑选人才,書院也就正式的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真正的书院出现于唐朝。由于纸张的大量使用和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书籍越来越多,必须建造较大的院子来安置藏书,以方便读书人,于是就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书院”。其作用有两个,其一是为科举考试做准备的。其二是山林隐士自己修建的,用来传道授业,修身养性的私人书院,这即是早期书院的雏形。书院的兴盛起于宋朝,北宋初期,中原结束了长期的战乱,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力逐渐恢复强盛,有抱负的士子们就有了读书的需求,而当时政局不稳,赵匡胤忙于巩固政权,无心于文教事业,并且连年征战也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来兴办学校。导致宋初的将近100年的时间,官学没有任何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于是,当时各地的有识之士,有能力的官吏,纷纷自建书院,培育人才。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宋代是书院的兴盛时期,书院的数量达到720所,是唐与五代书院数量的10倍以上。书院在宋代的兴盛与理学的兴盛有着直接的关系,理学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因此极受封建统治者的欢迎与扶持。北宋初期的儒学复兴运动,出现了一大批的儒学家,思想家,他们在各地讲学,并创办书院。随着儒学运动的发展,讲学之风亦兴起于世。理学在北宋初期正式形成,以形成的地区命名的门派,有张载的“关学”,苏轼苏辙的“蜀学”,周敦颐的“廉学”等等,相互呼应。以这些学说为基础思想的书院也在各地相继建立起来。南宋时期,朱熹建立了完整的儒学体系,称为“闽学”。朱熹讲学所到之处,都以建书院为第一要务。像“武夷精舍”(明代改名为武夷书院),“沧州精舍”(后改名考亭书院)就是他亲自创建的。由于朱熹的讲学教育的历程非常的长,并且他非常重视书院的建设与维护,所以他对于我国书院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朱熹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对书院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教学家。

元代蒙古族以武力夺取中原,对汉族的思想控制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当时的程朱理学已经被南方士族广泛接纳与信奉,是当时的主流社会思想,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尊孔崇孺的建议,采取武力手段进行文化掠夺,将程朱理学带到北方,同时也将与之形影不离书院的书院带到了北方,元朝统治者建立的首座书院——太极书院,就是程朱理学在北方传播的根据地。当时北方的著名学者如:窦默、刘因、姚枢等人均是太极书院毕业的优秀人才。元代统治者为了稳固政权,允许南方的程朱理学在北方借书院之道继续传播,这也为程朱理学日后上升为官学提供了思想基础。

明代总共有书院一千九百余所,自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所有书院的总数也没有到达明代书院的半数,这说明书院经历了七百五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基本上有了普及天下之势。而清代,书院进一步发展,可以说只要有读书人的地方,就有书院的存在。

总的来说,宋元明之后,是中国书院文化教育的发展黄金时期,书院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其中的部分从政,受到书院文化的熏陶,按照儒家的“仁民”“惠民”的思想从政,为地方百姓办了很多实事,有的可以称为为官的楷模。而有些人从事教育工作,为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并且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猜你喜欢

起源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你知道宇宙的 起源吗?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