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青年艺术培养的特点剖析

2018-10-19周晓敏

视界观·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生特点学生管理艺术设计

周晓敏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开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升华和提升,兼顾培养德智体关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艺术类的学生由于其培养模式的独特性以及专业学习的独特性,在常规的管理与教育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思想特点、行为特点、心理特点以及价值观念。文章基于笔者在艺术类院校的学习、管理、教学过程中对于艺术类学生的研究与调研,全面剖析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生管理;学生特点

随着教育体和教育模式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开始由应试教育转而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升华和提升,兼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学校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文章基于笔者在艺术类院校的学习、管理、教学过程中对于艺术类学生的研究与调研,分五个方面分析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以便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

一、思想方面

艺术类学生从思想方面总体概括为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有较强的联想能力三个方面。一方面基于前期绘画创作阶段,对于绘画对象的特点捕捉,及情感表现,这种专业能力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感知力。同时,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在设计类课程的训练中不断接受创意思维的训练和联想力的训练,以便在专业的学习中,能够创造出更多个性化的创新性作品,这就决定了他们具备灵活的创造性思维及较强的想象能力。

二、学习方面

艺术类学生进入高校以后,在学习上出现了重专业,轻人文,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鉴于高校相对自由的学习氛围和课程安排的影响,对于艺术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对于艺术创作的积极性也愈加浓厚愈加专注,在专业的创作上体现出更多的艺术天分及艺术素养,但是对于其他人文课程的学习,却缺乏积极性,尤其是对于语言类、思想政治类的课程的学习表现出非常被动与消极,这种发展不均衡的“偏专业”、不注重提高理论修养的现象,导致艺术类专业学生缺少文化知识底蕴,人文知识素养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根本源泉,很多艺术创作均是来源于生活当中,人文知识的薄弱导致了艺术类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缺乏素材,在创作中缺乏思想深度,缺乏独有的审美情怀,这不仅影响了他们对艺术的领悟和表现,也影响了他们专业水平向纵深方向的发展。

在艺术类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参加艺术类高考的原因是升学及求职,这类学生除了在速成美术辅导班进修过一段时间的素描与色彩,之前并未接触过艺术的系统学习,进入高校后表现出对于专业学习缺乏兴趣以及对于行业前景迷茫,在校期间能够基本完成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有些甚至无法完成专业科目的测试。部分学生在学校期间辅修第二学位,毕业之后选专业之外的行业工作。

三、心理方面

艺术类学生由于长期进行习作,并经常性地浏览很多的艺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习惯性地感受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的、夸张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在专业课程的训练过程中,不断地被要求通过艺术作品进行艺术的、夸张的、直接的感情表达。基于此艺术类的学生会在日常表现出比其他专业类学生多的感性认知及敏感心理,以及对于新鲜事物较为强烈的接受能力,甚至有些学生同时存在审美能力不足和完美主义倾向,容易对于某些不成熟的人或事,有失偏颇地进行批判。以上的种种因素,决定了艺术类学生在情绪的表达上较为直接或不可控,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也表现出更复杂的心理问题,这也是高校在美术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重点与难点的原因所在。

四、日常行为

艺术类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行为中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和缺乏组织纪律意识两方面,这两方面问题,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艺术生在高中阶段,自高二起一直到高考之前可以离校,进入到社会培训辅导机构进行学习创作,这个创作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受约束的力度小,甚至有些创作与学习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脱离了学校的管理。进入高校之后,学生在日常的行为中会体现出自由、散漫,缺乏时间观念等行为特征。另一部分原因来自艺术创作本身所具有的灵感性创作特点,以及基于量变到质变的创作持久性的需求,这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在自身创作灵感的适当时机进行创作,而非固定的课时,固定的地点。

五、价值观念

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艺术生在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用作品来表達个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个人的观念,表达个人的渴求,于是便形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这种思维模式决定了他们在生活学习中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主、集体意识、党团组织观念相对欠缺的价值观念。

六、结论

艺术类的学生由于其培养模式的独特性以及专业学习的独特性,在常规的管理与教育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思想特点、行为特点、心理特点以及价值观念,作为教师或者管理者只有在了解与掌握这些特点及特点成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引导。与此同时,学生管理的最终目的并非将学生圈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条件上,努力营造适应艺术创作的教学方式与管理氛围,努力引导与启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学生特点学生管理艺术设计
技工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的探索与思考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书封与现代艺术
独立学院商务统计教学实践与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