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紫砂壶艺术创作的继承与创新

2018-10-19钱小英

视界观·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继承创新

钱小英

摘要:紫砂壶艺术是一种历史源远流长的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珍贵的材质,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当代文人独树一帜的文化韵味。在紫砂壶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不仅需要继承其中包含的文化,还要基于当代的特点对其进行创新,这就是文章要阐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紫砂壶艺术;继承;创新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各类艺术形式百花齐放,争先走向国际舞台,展示出自身具有的独特韵味和内涵。回头看紫砂壶的历史,能够使紫砂壶艺术家感受到来自继承和创新的双重压力,同时又为我国美好的文化和艺术感到陶醉,并对紫砂壶的创新和探索充满信心,这才是当代艺术家们应当拥有的气魄。

一、紫砂的历史

根据历史记载,紫砂壶陶艺自北宋年代就已出现,紫砂壶艺逐渐形成和壮大,是历代陶工和民间艺人相互学习、继承和创新的艺术品。紫砂壶最初具有制法粗犷、色彩单一、造型简单,结实耐用的特点。是现代各类壶艺的发展雏形。直到明朝年间,吴颐山的书僮,书中曾嘉誉供春的作品云:“栗色暗暗,如古金铁,敦宠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又明代万历年间的制壶三大妙手,即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其中以时大彬壶艺较为突出。清代康、雍、乾年间以陈鸣远为代表的制壶高手,善制茗壶和文房雅玩,以擅长堆雕、捏、塑,汲取自然瓜果植物之形态,进行写生变化取舍夸张,使紫砂壶不断继承与创新。

二、明清时期紫砂壶的审美特征

明清时期,有名之士普遍喜爱鉴赏和把玩紫砂壶,紫砂壶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造型和材质上,这两个方面能完美地体现出紫砂壶的艺术魅力。首先,在造型方面,紫砂壶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其“中和”的创作理念之中。“中和”的意义在于紫砂壶造型在工艺要求“不偏不倚”,才能体现出紫砂壶的独有的特色;紫砂光器造型以壶身设计为主,其他配件也要在符合其恰当功能的基础上,造型与壶身相谐调,这样才能彰显出当代紫砂壶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即“中和之美”。紫砂壺的造型多样,其造型可以分为方器和圆器两大类,其配件包括流、錾、盖钮、足等多种形态,与壶身造型的配合也能体现出独特的紫砂壶的艺术价值。通过配件造型的变化,气韵生动的流錾造型使紫砂壶的造型静中有动;虚实相映的造型关系使壶在稳定平和中有了几分险峭和绮丽。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和而不同,变化统一的理念。在紫砂壶的材质方面,紫砂材质是由“细土”和“砂”组成的。紫砂壶所用泥料无论粗细,成壶都体现了紫砂的温润质朴的特点,处处体现质朴、温润的文人气质。紫砂色泽温润,不管是段泥、朱泥,还是朱泥调砂,都能很好地体现出材质的天然色泽。因此,紫砂壶浑然朴实的质地和色泽,被文人争相追捧,并被供为上品。

紫砂壶创作者的工艺水平也对紫砂壶艺术价值有很深的影响。紫砂壶艺术是工艺施加于紫砂材质上创造出的艺术美,不同的工艺方法、不同的工艺水平创作出天壤之别的作品,因此,工艺美也是紫砂壶艺术的显著特点。紫砂壶的工艺水平在明清时期也是文人鉴别紫砂壶艺术价值的一个标准。明朝末期,从艺于紫砂壶工艺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将紫砂泥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和成型工艺,创作出各具特色的紫砂壶。这些独具特色的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紫砂壶的制作水平。另外,这些技术往往是师徒相传,对外秘不示人,这些“独门”工具的运用,使得紫砂壶的工艺具有显著的门派特征,因此不同派别的紫砂壶在展示出不同的审美取向的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工艺美学特征。

三、紫砂壶的收藏价值

紫砂材质的特殊和稀有性决定了紫砂壶的收藏价值。紫砂的传承与发展虽然历经几百年历史,但从全国乃至世界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存在与紫砂艺术相同的工艺体系,这就体现出紫砂壶艺术的集中性质。紫砂是一种含铁量大的黏土一石英一云母系材料,分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大类。而这种泥具有独特的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制成的器具既透气又保温。同时紫砂泥的处理和配比也有严格要求的,而且自古便有“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之说。随着紫砂艺术的快速发展,从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紫砂泥越来越成为稀有之物。一把紫砂壶的好坏,其自身的泥料起到决定性作用。

四、紫砂壶的继承与创新

紫砂陶是我国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实用工艺美术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举国上下都享有很高的声誉,甚至名扬世界。在文化形式众多的我国,紫砂壶仍然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紫砂壶的设计、制作是利用原材料的特有性能,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过程。近千年的生产历史,几十代艺人的创造,使壶艺日益完善。依靠科学合理的泥片镶接手工成形的工艺,使紫砂壶的造型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由于人们对壶艺的欣赏和追求和紫砂壶本身在实用功能之外,还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在品茶的同时陶冶情操,是一种精神上美的享受,因此,对于作为文化生活一部分的紫砂壶艺的继承和发扬,是每一位从业者的责任和义务。

猜你喜欢

继承创新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