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情境教学助推高技能人才培养
2018-10-19魏璠
魏璠
【摘 要】职业教育课程项目化改革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模式。通过教学计划法把课程精细分解,由项目到任务,在每一个环节中设置教学情境,职业精神的培养贯穿于课程项目。通过教师精益求精的课程设计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情况,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自身技能,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项目教學;教学情境
自“工匠精神”提出,就在各行各业展开讨论。“工匠精神”是对职业精神最恰当的提炼,它一般是指从业者以产品为导向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供给侧改革的需求下,在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过程中,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承载着培养学生认识“工匠精神”、具备“工匠精神”的历史使命。“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需多种多样,可以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从学生科研活动中培养、也可把“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的社团活动、业余活动当中,实现全方位、多渠道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要把课程做到精益求精,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元素,学生接触专业从课程开始,接触职业岗位也是从专业课程开始。因此高职课程设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乎到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及职业精神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重点放到学习方式。欧美国家纷纷地倡导冲的教学设计、主题探究活动。日本、德国等国家推崇职业教育项目化,项目化的基础是课程,在课程当中设置若干项目和情境让学生能在学中做、做中学,通过达成项目任务实现学习课程的目的。我国职业教育也于近些年开展项目化教学,期以“工匠精神”培养为切入点,供给侧改革为背景,改变课程传统授课模式,本文以《证券投资实务》课程为例探讨项目化、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起到的作用。
一、项目设计贴合职业要求
项目教学能够实施的关键在于精确分解每个任务。为能明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过程了解寓意其中的职业精神,必须精心设计与内容对应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设置课程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又要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利用好课上时间。分解课程可以使用教学计划开发方法即DACUM,它原本是分析某种职业所需能力时使用的方法,因其能够科学、高效、经济的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所以把它应用到课程开发商,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开发分解课程,使课程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制定出明确的任务、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证券投资实务》课程主要面向财经类专业学生开设,属于实务技能课程,是财经类专业学生了解证券及证券市场,掌握证券投资产品操作技能的必修课程。通过运用DACUM方法,把《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分解为四个平行项目,在四个平行任务下按照工作流程顺序设置四个任务,见表。
课程的任务分解依据证券公司开展经纪业务模式展开,并在每个任务中设置岗位职业要求,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即不断地从经纪人角色和投资者角色之间互换,从经纪人角度分析职业及职业道德,从投资者角度认知各金融工具投资操作流程。
二、职业精神贯穿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仿真的工作情景,让学生通过一个个情境掌握专业知识,使“学”、“用”、“做”统一起来。在教的过程中融入工作情境,要求学生按步骤完成指定任务,通过“学”和“做”达到用的目的。
高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教师应遵循这一规律,建议理论知识或者枯燥晦涩的知识在此时间段讲解,在利用其余时间通过丰富多彩的案例、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堂内容。
接受知识的有效方式是同时运用耳、鼻、手、口接收,教师要设置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全方位、多方法的接近知识、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还要把职业精神贯穿于各个环节中去。在每个环节处设有小情境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从中指导。每个教学小情境设置时间10分钟为宜,一堂50分钟的课堂上2-3个小情境,通过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分布于课上前10分钟时点、15分钟时点及30分钟时点,充分利用课上时间让学生“学”和“做”。
教学情境的设计需要依据项目内容,秉着为项目服务的原则创造教学环境,让学生虽身处教室或实训室,但也能感受到职业氛围,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内容。《证券投资实务》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情境教学故事化设置
基于高职学生的特点,选取适合的教学情境。学生对于新奇的、贴近职业和生活的事物通常给与较大的关注。因此,情境素材的选取应围绕课程内容及学生生活背景,使他们感觉到证券投资是即将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把学习新的知识比喻成如树一样发出新枝。寓意从自己经验出发,以经验做根,其后所积累的知识为枝,这样外来的新知识接上去后才能成为自己的枝干。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适合学生的路子,从学生自身出发设计情境。例:以证券专业毕业生小明为例,当小明在毕业后获得第一份工资时他怎么进行资金分配。小明月工资3000元,扣除日常生活开支后还余500元,那么请同学们为他设计投资方案。这种教学情境从学生自身出发,让学生设身处地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应用证券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每个项目的任务中根据课程内容设置若干个小情境,让学生在学的同时会思考。
2、情境教学活动化设置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是需要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在每个项目中从证券交易流程角度出发设置活动化情境,并规定任务目标及要求。例:学生学习股票分析后,对于怎样投资充满期待。利用仿真投资软件设置情境,首先,让学生扮演证券公司工作人员给客户开户,教师在开户讲解中针对岗位强调职业精神;
其次,学生在开户后扮演投资者,利用证券账户进行股票交易,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并提示学生注意交易规则;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进展情况布置任务,1、完成两支股票交易。2、查看当前收益情况。学生被一步一步带入活动化的教学情境中去,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3、情境教学职业化设置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职业定位为证券经纪人、证券投资咨询人员、客户经理工作岗位。在设置教学情境中需要体现职业特点,以工作场景为切入点,当学习内容同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相结合时,有意义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可迁移于其他类似情境中去。比如通过播放证券公司日常工作内容的视频让学生从感观上认知工作岗位;在实训室显著位置上张贴证券从业人员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对学生仿真证券投资按收益率进行排名,奖励排名靠前的同学。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岗位。
4、情境教学问题化设置
利用问题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索的能力,通过脑、手协调解决问题。可以在每次课堂35分钟时点提出问题,既可对前面内容总结又可对知识适当延伸。比如:在金融衍生产品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对于期货、期权单从概念上很难理解,可以加入关于客户持有的期权产品临近到期日的问题化教学情境。客户不了解期权产品交易规则及风险就进行投资,期权产品临近到期日但没有采取任何操作后,那么到期后客户的账户会是什么情况?他的资金账户会使什么情况?如果产生损失,由谁来承担风险?一个一个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式,从而学习新的知识。由于知识不是灌输性获取,而是通过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取,更加深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印象。
根据教学任务设置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第斯多惠曾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项目化教学如果不设置恰当的情境又怎能实现课程的改革呢?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需要有合理的考评机制,考评方法需要根据课程的需求来设计,在每个项目中设定考核点,根据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给定技能分,最后把平时成绩汇总于期末总成绩中。在项目化教学中需注重对学习成果的考核,,在考核中根据各学习情境设置分值,当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完整任务时应给予奖励。对于职业精神的考核中可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即对对方的行为有所评价有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思,掌握职业精神精髓。
评价项目化情境教学模式可以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比如通过网络数据流量测试的方法。在《证券投资实务》上课时,要是移动数据流量明显减少,课程软件及课程资源库网站的使用率和访问量显著增加,这充分说明学生在有了明确而又可达成任务的情况下,对于课程的参与度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有效提升。
在项目化教学中,通过大情境、小情境的设计,把一个一个任务串联起来,在实施的过程中融入职业精神的培养,通过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带动学生学习热情,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佳丽.浅析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1).
[2]盖晓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义与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9,(8).
[3]薛栋.精神重建与中国职业教育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4,(8):11-14.
[4]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職教论坛,2014,(22).
[5] 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5) .
[6] 王一如,高立伟“. 八分钟微课堂”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