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社会情境下社会管理创新探索

2018-10-19王小雪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7期
关键词:风险社会挑战

摘要:风险社会的出现是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产物,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社会转型的加深,中国也步入了风险时代。中国的风险社会具有独特性,复杂性和复合性的特点。在应对风险社会中,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创新上面临困难和挑战。相应地,应从这三个主体角度分别探索、创新出社会管理的路径。

关键词:风险社会;社会管理创新;挑战;路径

一、中国风险社会的到来

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将发达国家发展的数个阶段压缩至一个阶段,因此造成了风险状态的独立性、风险来源的复合性和风险影响的复杂性。贝克讲:“与西方市场经济上百年发展、完善的过程相比,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压缩饼干??中国社会的安全风险更具有人为风险的特征”。?可见,中国的现代转型,使得中国所面临的风险环境带有明显的复合特征,具体包括现代化发展的不均衡,新旧规范体制青黄不接,以及全球化的挑战。

二、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1.政府面临的挑战

第一,管理方式面临的挑战。由于我国政府行政化管理方式的长期存在,曾经的“全能政府”式的管理虽然在当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仍未能完全转变政府职能,导致管理的过死、过严。第二,管理理念面临挑战。政府在行使社会管理职能时,普遍存在“控制导向”的管理理念,将自身定位于监督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上,缺乏服务的理念。第三,管理效度面临挑战。我国长期存在的以国家为中心的风险治理机制面临着两大冲击:一是原有的风险共担机制被削弱。在計划经济体制下的信任关系被严重削弱,新的信任体系并未建立起来;二是风险治理的核心——国家的权威和信任度有所降低。

2.社会组织面临的挑战

第一,与政府关系的暧昧不清。中国公民社会并非完全是自我生发的,而是国家型构的产物,是政府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放权的结果,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过分依赖政府,独立性与自主性不够。第二,社会认同面临挑战。无论是官方还是民众都对社会组织比较陌生,缺乏认同,持一种不信任的态度。第三,资金短缺的挑战。一方面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不够,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公益传统,民间捐赠较少。

3.公众面临的挑战

公众是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主体。公众的参与既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也可以提高社会管理的质量。我国公众在参与社会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公众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一方面,公众的参与意识不足。社会管理真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但在中国的社会中,公众存在着“参与无用”的心态。另一方面,公众的风险意识缺乏。在应付风险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总是存在依赖政府和组织的心态。第二,公众参与的渠道不畅。公众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互联网平台在处理公众意愿上仍缺乏时效性。第三,公众的管理主体地位得不到认同。长期以来,政府被看作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公众在社会管理中处于“被管理者”的地位。另外,一些地方政府甚至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害怕公民参与社会管理,以致形成整个社会被动性和机械性的特点,社会管理因而十分艰难。

三、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探索

在新的社会管理体系中,政府是主导,社会是重点,公众是基础。一方面政府起着主导作用,它对培育和发展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要注意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一,转变管理理念,强化政府职责。政府应彻底抛弃长期存在的“全能政府”观念,抛弃单一的行政性的“控制导向”的管理理念,而转向“效能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为此,政府首先应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正确对待各种潜在的和显性的社会风险。其次,政府应最大限度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做到风险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防止在处理风险问题上出现相互推诿、权钱交易等现象。最后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尤其是健全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组织的相关立法工作,完善社会组织内部的社会监督和执法监督措施。

第二,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社会组织作为除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力量,能够弥补政府与市场难以发挥积极作用的方面。中国社会管理应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会组织,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实行备案制度,并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健全和落实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社会保险等政策,落实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督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第三,提高公民意识,使之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真正主体。一方面,政府应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及时公开政府信息,并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为公众参与管理提供切实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公众自身也应不断提升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网络主动表达自己的心声。另外,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公民不仅好提升参与政治的意识,也要培养理性的风险意识,这要求公众不仅仅要更积极主动地应对风险,更要树立一种理性风险意识,不能听信、传播谣言,而做出一些非理性行动。

参考文献:

[1]薛晓源,刘国良.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1):44-55

作者简介:王小雪,(1990.5-),男,汉族,山西高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风险社会挑战
我来挑战(二)
强制个体化的风险:女性自我认同危机与生活困境
全球治理下的外层空问国际环境法治问题
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调查
论风险社会下生态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角度的塑造
煤化工企业外部风险沟通模式探讨
生存 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