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培训体系构建的反思

2018-10-19左明路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反思体系培训

左明路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 2018) 9-375-01

摘 要:众所周知,普通的培训,只能够提供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层次较低的技能;而面临规模化的企业发展,必须进行多次的技能培训,才能使员工逐步达到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因此,企业为提高劳动率,直接有效地为生产经营服务,会不断采取名种方法,对内部员工进行各类培训。

关键词:培训 体系 反思

从前几年流行的拓展培训,到专业的项目培训,再到请培训师定制培训等等,企业不断系统化建立培训体系。对此,我们思考:在实践中,培训确实为企业带来了持续性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同时,也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引起反思。一是,培训体系如何能够做到好用,为企业不断展开的业务做各种资源的支撑?二是,知识和技能是怎样提炼的?三是,我们的培训课程应该定义到什么程度。

反思一,培训体系如何做到好用?

“企业的培训没有特色”,这是我们常听到企业内部员工的抱怨。企业的培训是企业对培训对象的投入。培训前,人力资源部主管一定要对员工和企业有全面认识,这样才能为员工规划适合企业发展的一个全面培训学习计划,让员工能非常清楚自己在企业中的职业路线,同时,也能让相关上级对员工的成长有更为清晰的认知。

以上的流程没有问题的话,那么,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应用。也就是说,培训体系的细节如何落地。落地至少需要三个关键因素,课程、师资、项目。课程资源是关键,优秀师资是核心,而真正可以交付和實施的是必须有具体的培训项目。培训项目的实施是必须根据企业业务需求,而这种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例如,在第一阶段,企业的业务需求是要求员工满足基本岗位的技能操作;在第二阶段,在满足基本技能要求的基础上有一定特殊技能的要求;在第三阶段,在满足通常事务工作技能的条件上,能创新性的完成企业特定的要求……这种培训体系建设的特点在于,不能盲目追求陕速构建完整的体系,而是有步骤、有重点、有节奏地逐步推进,逐个序列地完成体系的建设和落地,一个序列真正落地后再进行下一个序列。各个序列完成后再打通体系之间的横向连接,体系自然成型。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时间要求。体系构建好,对实践是指导,但时间节奏是否能满足业务的发展。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后期资源的配置到位时间通常满足不了业务发展。资源配置好了,而培训计划又该调整了。

二是质量要求。要一鼓作气完成企业的学习任务,几乎不可能。但如果真的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只能说是“不看不好用”,没有深挖细节。

三是效果要求。培训的效果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呈现的,有的培训效果是呈阶梯式展现,不直观,企业领导是否接受这种效果。

因此,培训体系如何好用,为企业不断展开的业务做各种资源的支撑,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考虑到以上几点,从实施到体系,从体系到资源,从资源到项目,从项目到实施,从实施到评估,真正建设好培训体系。

反思二,知识和技能是怎样提炼的?

在实践管理中,通常会从三种渠道中提炼—一业务流程、岗位分析、典型工作。

首先,业务流程的这个渠道是最常见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会处理这或那的相关业务。在处理业务时,员工必须了解处理该业务的关键点、难点,以及相关流程是什么,现在公司业务满足什么条件,操作者哪些是可以马上完成的,哪些是需要通过外部资源或其他资源才能完成的,等等。这样,员工在完成业务流程梳理后,根据相应的条件,这包括内部技能和外部资源,才能按照流程描述完成业务处理。这种渠道中,要求员工的主动能动性较强,在处理业务中能有效解决问题,从公司实际的运营中提高业务水平和相关技能。

其次,岗位分析的渠道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较为常见,只要企业有完善的岗位说明书,将岗位职责进行逐一分析,找到背后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点,对员工进行培训,使之具有相关技能和知识,符合岗位的基本胜任条件。但,这种知识和技能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因为这种技能类似于大教科书,不能因人而异。

第三,典型工作的渠道。在这种渠道中,是把员工的成长分为几个阶段,在找到在不同阶段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践中,通过典型工作任务训练员工,以期达到员工阶梯式发展。

以上三种渠道,并无优劣之分,在实践操作中均可以达到培训目的,企业应根据实际条件运用。

反思三,培训课程体系应该定义到什么程度?

完整的课程体系常常会定义课程名称、对象、时长,以及相关课程目标、形式、大纲,甚至定义到该课程培训效果评价。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常会自问:是否有需要如此详尽?

我以为: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反思课程体系的作用是什么,体系对于课程的要求是什么。课程体系是对员工,成长的阶梯式引导;对管理者,是培养下属的思路和计划。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课程的要求,至少有以下三点:明确的课程培训目标;课程的实施方式(根据业务选择实操、面授、讨论、电子平台自我学习等);课程的来源(外训、自主、内训)。课程体系中没有必要急于给出课程的培训大纲。因为培训大纲是结合培训对象的特点,投入较多时间完成的。

总结以上分析,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是每一个企业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在这条路上,管理人员一定对培训体系有清楚的认知,选好适合员工的培训渠道,才能切实建设完善培训体系。

猜你喜欢

反思体系培训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