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和加强劳动定额管理的建议
2018-10-19李玉虎
李玉虎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 2018) 9-247-02
摘 要:劳动定额是直接关系安全生产和职工内部分配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实践证明,加强劳动定额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时利用率更为重要,它是组织生产的重要手段,做好这项工作,对于编制计划、实行经济核算、降低成本、考核工人劳动成果、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注重公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企业管理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规范 加强劳动定额 管理
煤矿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谋求生存和发展,加强企业内部基础管理是新形势下的必由之路。劳动定额管理作为企业基础管理体制工作之一,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机制和分配机制的有效建立和动作。其管理体制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
一、实施劳动定额的意义
煤矿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谋求生存和发展,加强企业内部基础管理是新形势下的必由之路。劳动定额管理作为企业基础管理体制工作之一,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机制和分配机制的有效建立和运作。其管理体制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
二、劳动定额的概念
劳动定额是为实行计件的职工在一定的劳动组织、客观条件、生产环境和职工技能条件下,以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是衡量工人劳动成果,支付劳动报酬,编制企业劳动力计划、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促进员工学技术、钻研业务,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具,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的基础。
劳动定额有两种表现形式,用时间表示的劳动定额叫时间定额;用产量表示的劳动定额叫产量定额。时间定额, “亦称工时定额,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限额”。产量定额, “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成工作任务量的限额”。
三、劳动定额在煤炭企业中的作用
(一)劳动定额为衡量职工贡献大小、建立完善有效的分配机制提供了条件
如果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就很难测定哪位职工完成了、未完成、或是超额完成、欠多少、超多少,得多少等,这样就无法打破工资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不利于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现代企业管理格格不入。大部分职工都是通过自己的工资收入对自己的劳动付出进行评价的,如果他们确认付出的很多,而所得的却反而少,就会认为不公平,不合理,就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消极应付,劳动积极性下降,造成劳动效率和质量的低下,使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实行定额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分配机制,可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分配办法,运用经济杠杆作用鼓励劳动者多劳多得,通过拉开合理的收入差距,激励职工以提高劳动效率来实现高收入的目标,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劳动定额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直接关系到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有效性,员工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劳动定额是煤矿企业编制生产计划、合理组织生产的依据
煤矿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使企业均衡生产,要对自身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计划管理。即通过编制、组织计划的执行、分析,以及拟定改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措施,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其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完成企业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编制作业计,就要以劳动定额核算煤矿主要生产环节的生产能力,在核定现有设备和劳动余缺的基础上平衡生产任务、设备和工种的劳动力,做到心中有数。
煤矿有成百上千道工序,各个作业岗位如何定员,各岗位人员的作业活动如何在时间上协调起来,使生产能正常进行,靠的是劳动定额。因为计算定员人数的基本依据是生产任务量和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劳动定额规定了完成各项工作的劳动消耗量,可以用定额平均完成率来计算劳动效率。
(三)劳动定额是企业经济核算的重要工具
经济核算可以促使企业以最少的消耗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开展经济核算,要对生产活动中的人力、物理、财力的消耗和生产经营成果进行严格的核算。其中如产量、人工成本、定额完成情况、劳动效率等的核算,都是通过劳动定额来进行的。同時,劳动消耗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降低单位产品的工时消耗,将使产品成本项目中的工资含量减少,促进产品成本的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劳动定额管理的水平决定着企业人工成本的合理性和盈利能力,从而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劳动定额还有利于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工人素质。它促使工人加强工作责任心,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同时,工人为了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就会学习先进,改进技术,提高工效。
四、目前煤炭行业中劳动定额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定额更新不及时
目前集团公司各生产矿的采掘机械化水平、支护方式、生产工艺、劳动工序等方面每年都在更新、改进。特别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但我们集团公司的劳动定额先后在1992年、2010年制定、修订后,再没有随采掘机械化水平、支护方式、生产工艺、劳动工序的更新和改进而及时修订更新,造成劳动定额与生产实际脱节,不匹配,无法合理地核算劳动量和工效。
(二)劳动定额调整不及时
根据现在各生产矿劳动定额的管理来看,劳动定额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但生产现场点多面广、战线长,定额员不能及时跟进了解生产现场的条件变化,造成劳动定额与生产实际不符,劳动的水平忽高忽低,不能及时准确的调整劳动定额。
(三)劳动定额与工资支付不尽协调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我们的劳动定额对提高工时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非正常生产,特别是干一些补强、维修等零星工程和特殊工程时,如果按照劳动定额核算就有可能偏差很大。有时可能投入的人力非常多,但由于受现场作业条件限制,工时利用率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按劳动定额核算就可能没有产值,甚至是负数,根本无法支付工资,造成吃力不讨好,这样施工单位都没有积极性愿意干这些零星工程。
五、加强劳动定额管理,转变观念,提高对劳动定额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和规范劳动定额管理是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积极寻求先进合理的方法完善劳动定额管理,使劳动定额水平真实反映当前生产水平,保持劳动定额管理的先进合理性。
1.在生产过程中改善生产组织,优化采掘工作面设计、作业线衔接、改善施工工艺,缩短准备与结束时间,增加作业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对采掘机械化水平、支护方式、生产工艺、劳动工序等方面的更新、改进,劳动定额人员要及时了解,尽快进行技术测定,补充完善定额标准,保证定额水平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
2.定额员要经常深入生产现场,了解和掌握生产条件,劳动组织,动力设备,材料供应等变化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定额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经常同区队取得联系,掌握工作地点生产动态,每月到区队作业现场工作不得少于10天,随时根据作业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劳动定额水平。对产品质量不合格,工程质量达不到验收标准;存在人浮于事、窝工浪费、工时利用率不高现象的,要向施工负责人提出意见建议,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甚至可以减发或拒发部分的计件工资。
3.在经营过程中改善劳动组织,强化现场管理,根据采掘机械化水平、支护方式、生产工艺、劳动工序合理配置职工的岗位工种,避免造成人浮于事、窝工浪费、工时利用率不高现象,提高劳动生产率。
4.根据劳动定额标准和计件工资管理办法,制定计件作业定额和计件单价,并按时下达;参加工程验收工作,审查验收记录报表,严格按下达的定额和有关规定结算工资,做到及时准确,经常有重点的进行技术测定工作,积累劳动定额资料,提出各工序工时消耗的调查分析资料,及时准确填写计件区队工资、定额统计报表,并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对数月完不成定额或突破定额水平过高的区队要提出书面分析材料和改进措施。对一些零星工程和特殊工程,劳动定额人员要提前了解生产工艺,规划好劳动组织,制定好可行的补充劳动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