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
2018-10-19甘莉莉
甘莉莉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674-1145( 2018) 9-161-02
摘 要;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的建没中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党员的思想教育状况不仅拓展了党员发展的舞台,更为党的组织力与战斗力奠定了基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保障。因此,本文从习近平教育思想出发,探讨了基层单位员工思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为党员思想教育工作和人才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教育思想 思想政治水平 人才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员教育、党员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员教育思想。2015年习近平主席强调了“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十九大更进一步明确了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对于基层的单位而言,党员的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实践,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的重要表现。我单位在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工作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为指导,丰富党员教育内容,创新党员教育的方式,为提升党员素质,优化党员职业发展提供了帮助和支持,对新时期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人才决定未来”——习近平教育思想的理论概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提到“实现自我发展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改变时代。”在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和“两个一百年”目标提出的当下,在“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中,教育,特别是党员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习近平在2005年提出了“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的教育观,肯定了人才的价值,更强调了教育对于人才、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的教育思想中强调公平、质量和体系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教育公平是教育的关键,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是有效教育的核心,而教育体系的科学化是教育的保障。结合习近平的教育思想,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应当注重员工教育的个性化,注重员工的心理关怀,注重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化机制。
二、基层单位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一)缺乏沟通与关注
基层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常采取照搬会议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股脑地灌输给基层单位的员工,以“开放式答卷”和不经审核与真实性检测的“学习报告”作为学习的反馈,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员工与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无法达到教育的预期目标,更不符合习总书记对因材施教、学用相长的要求。在实际的调查和采访中,多数员工表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自己的实际工作内容相差甚远,难以产生工作的联系性,甚至出现了思想的疑虑和问题的质疑,找不到相应的负责人解答关注,对自己反应的问题难以收到回复。
(二)奖惩激励制度偏颇
基层单位的工作任务多且杂,日常的问题处理和事务管理中,往往更加关注工作的绩效指标,为了提升单位的绩效多采取业绩考核制度,将员工的工作业绩作为最重要的考核内容,因此进行物质或者精神激励,这种制度的施行虽然为单位效益的提升带来了帮助,却在一定程度影响员工的思维模式,形成“唯绩效论”的观念,甚至会滋生腐败现象和恶意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教育工作中指出:意识形态是建设发展之本。然而目前的奖励制度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量,尤其是当员工出现工作失误和绩效下降时,通常采取的是扣奖金、罚款或者增加工作量来进行惩罚,这样的方式不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性教育观的要求,不符合人的认知发展理论,而且会挫败员工积极性,降低教育的质量,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员工思想的进步。
(三)对员工学习心理关注不足
基层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缺乏对员工学习心理的关注,多数党建工作人员缺少相应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缺乏对人认知规律的了解。此外,基层单位业务繁忙,员工的工作压力大,在绩效考核的影响下,员工更加关注业务带来的工资提升,认为参与思想政治学习耽误工作时间,影响职业发展,此外激烈的岗位竞争也降低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甚至产生了职位的“明争暗斗”和恶意竞争,更加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习近平教育思想在基层单位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
从以上的问题总结可以发现,基层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要满足知行合一、因材施教和学用相长的要求,要通过加强员工的思想认同、开拓更加广阔的员工教育平台,善于完善员工教育体系,从而提升基层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习近平教育思想为基层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道路,因此,我单位在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工作要求,对基层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进行了探索,现报告如下:
(一)在员工的反馈通道的建设中实现人才教育的公平
基层单位的员工既要完成上级单位下发的工作任务,又要面对千千万万的群众来访,满足群众的服务要求。工作涉及到更多的细节问题,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舆论影响,承受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和思想压力。因此,我单位摒弃了唯绩效指标论,建立了部门核心制的管理方法,将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下沉到部门,为员工开通思想反馈通道,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之中,收集员工对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反馈意见,收集员工的心声,了解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想法,在绩效评价工作中接受员工的批评指正,接受员工的建议和要求,这不仅提升了我单位对于员工需求的了解和关注,而且在心理授权和认知认同理论的影响下增强了员工的工作动力,减轻了员工的压力,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活力,真正实现了公平和公正,真正将习总书记人性化的教育思想落实到基层工作之中。
(二)绩效激励和培训考核中提升人才教育的质量
我单位在员工正式入职之后,通过考量员工个性特点、发展需求和岗位工作内容,为其制定了更具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激励措施,其中既包括工资奖金的物质激励,也包括了职位晋升、带薪休假、大会表彰、荣誉颁发等精神激励。我单位创立的全员参与机制平衡了员工的工龄、业绩、级别的差异,大幅提升“精神文明”方面的嘉奖力度,将思想政治学习和实践的成果融入绩效管理之中,科学而合理地评估員工的思想政治学习情况,增加了员工思想政治学习和实践的内驱动力。
在培训考核方面,我单位为每个岗位的员工都制定了相应的思想政治学习培训细则,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培训和考核融于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方面积极提升了员工的思想政治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组织的凝聚力和发展力。
(三)在单位“互助精神”的熏陶下实现人才教育的长远发展
“互助精神”是我单位文化的亮点,我单位重视员工的工作绩效,也重视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帮扶家庭贫困的员工,帮扶有困难的员工家庭,对于员工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教育需求也积极满足,“互助精神”文化增加的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单位形成一股浓厚的“互助”氛围,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帮扶和关怀,体现了人性的包容,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真正实践了群众路线,实践了党员精神。
四、结语
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在知识时代,强化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力度,形成长效的思想教育发展模式,是增加单位工作效能,增强党组织队伍力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瑞敏.习近平教育现代化思想之人本内涵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 (03):33-41.
[2]张凯,张澍军,新起点新定位新征程:迈向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之路[J].思想教育研究,2018 (04):13-17.
[3]付金辉,论现阶段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 (0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