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的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尝试
2018-10-19李皓
李皓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依托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混合式学习助益大学英语课堂克服了传统课堂存在的弊病,有效帮助大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学习。本文通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英语教学的实例研究,设置了结合其专业特色、符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优势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艺术专业英语教学 视觉空间智能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都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台上讲,学生坐着听,授课方式单调,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艺术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相对欠缺这一情况,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培养跨专业、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要深化课程改革,构建符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视觉空间智能优势的英语课堂,把纯语言教学转变为“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利用英语传授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本文通过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实证研究,进行了一系列与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紧密结合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以探讨该教学模式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与语言类专业学生有着迥然不同的思维倾向与特点。他们平时注重彰显个性,形象思维活跃,热衷于标新立异。较多学生依赖视觉思维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喜欢直观的、色彩鲜明的图像,而有时回避现实问题的深入探讨,对抽象性、逻辑性的内容不大感兴趣。他们厌恶机械性、单调枯燥的语言学习过程,整体英语基础较其他专业大学生普遍偏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就课堂教学情况看,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不愿主动参与英语教学活动,避免朗读出声,有些学生上课临摹图片和绘制图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一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很多从小缺乏英语听力、口语方面的练习,语音、语调较差,他们出于自尊会回避在课堂上暴露自己的语言弱势。二是一些艺术专业学生形成了“内秀”的风格,性格偏内向,平时不善于表达,倾向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优点在于艺术专业学生较能够自我内省,也愿意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英语教学应该体现其视觉空间智能的特长,课堂上加强以图像作为语言输入的载体,通过互动式图形文本增强学生对语言知识与内容的消化吸收,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富于想象力的语言输出活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三、视觉空间智能的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世人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该理论认为,智力由九部分构成,这九种智力分别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智力和存在智力。他认为传统学校一直过多强调学生数学和语文两类科目的发展,但逻辑和语言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每个人的智力潜能都是有差异的,都有其强项和弱项之分,所以应该根据学生智力特点开设多种课程和学习方式供学生选择,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
Gardner(1983)定义视觉空间智能为“准确地感觉和辨别广阔的视觉空间,并把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想法具体地在头脑中呈现出来,以及能很快辨别出方向的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从小培养了用眼睛观察周围事物的形态、色彩和构造的能力和倾向,视觉空间智能较强。他们在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时候,依赖于个人视觉经验的能力,倾向于把知识内容以艺术形式进行具象化表现。通过这种方式,其他科目的内容和先前的影像体验、情感和知识结合起来,为自己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验与知觉。了解这一点,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视觉空间智能有助于以不同的深度和角度学习语言,并有利于设计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
四、视觉空间智能在英语教学中的激发
1.利用其优势的视觉空间智能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英语教学的主体是单词、句式和文章等抽象性文本,单词按照语法规则串联并经过人脑的思维活动以形成有意义的内容。而信息化技术网络设备能通过附加图形、影像等感受性内容,增强学生的体验,并且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关于语言和图形之间关系的思考,如何借助来自绘画的启示探究语言的局限性和可能性的著作首推利奥塔的《话语,造型》。Martin Jay对利奥塔“话语”和“造型”两个概念的总结是:“话语意味着文本性(textuality)对感知的控制,概念性表征对前反映表达的控制,理性的逻辑一致性对理智的‘他者(other)的控制。它是邏辑、概念、形式、理性思辨作用和符号的领域……相比之下,喻形性(喻形是视觉形式的基本元素,也是图像的基本元素。)是把不透明性(晦涩难解)注入话语领域……喻形也不就是话语的简单对立面,意义的一种可选择性规则,因为它是阻止任何规则具体化为完全一致性的一种断裂性法则。”总的来说,语言是偏逻辑理性和抽象的,而图像是偏本真感性和具体的,但两者的关系不是互相排斥,而是可以互相促进和补充的。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先从形象感性的内容出发,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下教授语言和文化知识。充分发挥图像信息直观鲜活的特点,利用视觉空间智能辅助激发学生语言方面的智能。
在智能的激活上,Gardner(2004)认为:“就像以神经系统为模式设计的电脑系统一样,每一种智能都经所提供的、内部或外部的特定信息活化或激发。”客观的文化和教育环境能作用于人脑,提供活化或激发(激活)某种智能的“特定信息”,并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认知和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课堂前应提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图像和视频给学生预习。课堂上对图像和视频内容的词语、句法和背景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以使学生从跨文化的角度思考影像背后的信息,激发学生对自己生活经验的感受和想象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课件里可以设置图形跟一段英语文字平行并列,当点击图形时播放与之相关的一段视频,这样结合使用图形、图表、图例讲解某个知识点,还可以图形化对比相关或相似的概念和词汇,让传递的内容信息更加丰富有趣。课堂上可以鼓励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使用彩色笔做笔记,用马克笔标注文章里的重点句子和单元学习中的关键词。课堂后,如果是议论文学习和写作可以让学生使用脑图来对某个主题进行头脑风暴,配文图解他们对主题的思考逻辑和观点串联;如果是记叙文学习和写作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画图表现其中的人物关系,理清事物联系和情节的发展演进。
五、混合式教学元素的引入
混合式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学生已储存在大脑中的形象感知相关的教学信号以形成学生的审美意象,然后过渡到对语言的应用。比如教师在讲“grassland”一词时可以先播放草原的视频和图片,问学生:“What can we see on the grassland?”使学生调用头脑中已形成的草原有关图像并使用他们掌握的词汇表达,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grass”,有的可能回答“sheep”,然后适量地扩展一些相关词汇。接下来让学生头脑风暴“How do you feel about grassland?”,从具体的景象深入到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讲解一些较为抽象的词汇,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做个性化的表达,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性的语言输出活动。
2.利用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背景促进跨文化的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结合图像和视频文化背景内容的叙述和讲解可以帮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加强对语言知识的吸收与跨文化交流的认识。英语课本中有许多可视性、图像化潜力很强的语料,作者在文章中通过想象、比喻和象征等手法给予语言内容鲜明的图像特征。但外语作品的理解过程中还面临生词和文化隔膜的问题,因此需要为学习者构建一种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的概念框架,对其中比较复杂的内容加以分解,激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已获取的生活经验和视觉空间智能,让他们沿着前置性的知识与经历的“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较复杂概念和内容的意义构建。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结合艺术设计学生的专业学科特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意选用有关艺术设计内容的题材,介绍一些常用的艺术设计英语词汇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关联英语和艺术的学习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在讲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跨文化交际英语(阅读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的“Advertising:A holiday of a lifetime”时,笔者先综述整篇文章,对其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讲解,然后让一组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广告语描绘出旅游公司的宣传图片,让另一组学生根据课文中旅游者的经历描绘出旅游地的现实图景,最后让两组学生到台前展示并阐述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诠释。给他们将英语转化为视觉作品的机会,考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促进词句语法学习的内化。最后阶段在两组图片的对比分析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广告语如何对现实情境事物进行夸张和扭曲,以促进消费的欲望和冲动,实现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六、结语
在这种语言教学活动中,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语言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既互相激活又互相补充,同时还保持着各自的特性。一方面“书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在语言学习中加入视觉元素,弥补语言表达的局限性,打破学习的沉闷,使整个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另一方面“附意于象外”,让学生了解到通过语言的阐述说明,可以弥补视觉图像的浅显简化,只有更富于文化内涵,体现深刻思想的艺术设计作品才是更优秀和有意义的作品。通过艺术设计学生特长的视觉空间智能学习语言,在融入文化学习、体现视觉与语言智能的互相支持与激发,吸收借鉴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又促进了英语的学习。这样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的便利性,将英语作为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媒介与手段,使用多种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兴趣,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Armstrong, T..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M]. Cloverdale: Ascd,2009.
[2]Gardner, H. 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horizons in theory and practice[J]. Basic books,2008(9).
[3]Graham, C. R., Woodfield, W., & Harrison, J. B.. A framework for institutional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3(18):4-14.
[4]林巖.混合式学习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探讨——评《高校英语教学创新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6(8).
[5]让-弗朗索瓦·利奥塔,谢晶.话语,图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本文章为2017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017 SCG208)成果;2017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一般教改项目(2017JK19)资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