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规范化建设的导向和目标
2018-10-19唐高峰
唐高峰
摘 要: 将国防教育融于素质教育框架之下,使国防教育与学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既满足高校教书育人的根本功能,又满足国家国防稳固的根本任务,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性,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历史使命。本文探讨在21世纪新形势发展视角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进行规范化建设的意义和措施,拓展高校国防教育内涵、提高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国防教育 规范化建设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族生存与自决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是需要国家、社会和高校共同努力、常抓不懈的利国利民工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国家国防教育整体有机的、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要达到国家顶层设计的核定目标,必须依据国家的国防政策和法规,落实到学校的国防教育实践和具体的课程体系设计中,归结到如何切实提升大学生基本国防素质实效的工作中。如何将国防教育融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框架之下,将国防教育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既能满足高校教书育人的根本功能,又能满足国家国防稳固的根本任务,实现国家、学校和学生多赢的局面和机制,是一个需要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探讨在21世纪新形势发展视角下,如何拓展高校国防教育内涵、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设计具有实效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是一项需要在实践中提炼摸索的重要课题。当前阶段,要实现这一目标、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以国防教育建设的规范化为导向、以国防教育的实效综合化为目标引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建设。
1.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必须以规范化为建设导向
高校国防教育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国防法规依法进行的。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是指高校依据这些法律法规,结合校本情况,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能、国防教育学科地位,规范教材建设、科研制度、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工作,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學评估体系,以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保障国防教育规范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1高校国防教育必须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规范机构设置和部门职能。
从全国各高校整体现状看,普通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与学校其他课程相比起步较晚,基础条件差,遇到的问题很多,认识不一致。通过对国家有关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和军事课课程建设文件精神的学习和把握认识到,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客观要求,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的重要措施。学校只有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的文件精神,从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建设的战略高度认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提高军事课课程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不断加强领导和增加投入,把国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按照建设要求科学规划和组织实施,才能使国家实行国防教育的意志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推动学校国防教育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具体措施中,学校应首先改革国防教育隶属关系模糊、分工不明等问题,规范部门的机构设置和部门的分工职能。
1.2高校国防教育的教育教学要做到精准定性、符合要求,找准国防教育目标。
在提高对国防教育重要性认识的前提下,国防教育的定性问题便成了第一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决定了国防教育的目标和措施、方法和体系等要素的建立,还是检验国防教育建设效果的核心标准。根据目前各个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看,在国防教育定位问题和随后而来的军事课课程功能的确立上,应确立“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观,即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首先是全民国防教育的一部分,学校的国防教育课程和措施应属于大众化国防教育的一种,通过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其次,国防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是新形势下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纠正大学生的心理和行动偏差,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渠道,所以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必然是一项普及化素质教育的过程。再次,普通高校通过国防教育尤其是军训和军事理论专业知识学习,为学生增加一定的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知识,为国家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服务,因此,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又具有专业化技能和知识教育的性质。
因此,在教师培训、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体现出“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观;尤其是在授课中,将普及化军事知识讲解和专业的军事理论技能教育结合起来,将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泛授课与针对少数感兴趣、有特长、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结合起来。
1.3高校国防教育要制定完善的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规范管理过程。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毕竟有其特殊性,相对专业课程教育或其他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但在当前经济社会现实和国际背景下,仅仅依靠高校的“自觉”进行高质量的国防教育尚有难度,上级管理部门的介入和指导是规范国防教育的一个必要环节。
在明确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定性的基础上,建立国防教育的各级各类管理制度、完善的课程标准,严格考核程序和内容,才能整体把握国防教育的方向和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质量。首先,根据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具体情况看,应重点制定各个高校军事教师准入标准并严格执行,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稳固点,同时注重军事课教师培养培训。军事教师是实现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军事教师队伍是保证军事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使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保证军事课课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基于对当前形势和高校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高校应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建设工作,设置专门机构,优先保障经费,改善教育条件,配置教学资源,为教育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以条件保障为支撑点,保障高校国防教育顺利开展。再次,以考核评价为攻坚点,推进国防教育取得实效。国防教育应进行相应的考核工作,既考核教师,又考核学生。将军事课成绩与学籍管理和素质评价挂钩,从而为学生积极参与军事技能训练和理论课学习提供目标动力。学校各部门应全方位参与国防教育的监督检查,目标考核和过程监督双管齐下,提出相应的奖惩依据办法,有效提升教师积极性,有力推动国防教育取得实效。
1.4高校国防教育的重点是要规范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军事课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要体现普遍性和灵活性。国防教育有自身的特色和教学规律。在普遍性上,教研室要深入研究和不断加强全国统一的军事理论课课程的建设。在灵活性上,要根据教师知识背景和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点开设具有特色的国防类选修课。各高校都有对国防感兴趣的学生,能为他们在军事理论课课堂之外提供一个学习军事知识、进行知识交流的地方,更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以课程体系为着力点,推进军事课教学内涵发展。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对于整个国防教育建设工作具有基础性、导向性的影响,直接制约国防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资源的配列组合,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重点研究和科学设计。
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各校有具体的经验和办法,各位教师有自己的研究心得和体会,但无论如何,国防教育终归要体现实效性和达到标准的完成度,实现这些目标,军事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效果的“综合化”是核心内容。
依据当前高校具体情况,遵循指向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高校可以设计一个以军事理论课程为主体、以军事类公共选修课程和国防教育系列讲座为补充、以学生国防社团教育活动和国防教育网络平台为拓展的“1+2+2”立体军事课课程体系,最终实现军事课课程建设“六要素”的目标基准,鸡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管理规范、师资队伍精干、条件保障全面、运行机制健全、教学效果明显。
2.高校国防教育必须以教育实施效果的实效化为建设目标
所谓高校国防教育效果的实效综合化,是指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根据国防教育的目标和教育教学规律,将国防教育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德育相结合,采取多种途径,拓展教育的内涵和作用,使得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效果和影响体现多样化功能。
2.1高校国防教育实施效果的主要目标是感染和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行。
国防教育从其自身的教育规律看,有着辐射性和感染性的特点。课堂教学是国防教育建设的核心重点,我们也不应忽略其他教育手段和技術的应用。结合全国各高校多年国防教育实践看,除了课堂教学外,专家讲座、时政报告、参观访问仍旧是比较有效的教育手段。这样的教学手段,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能使得高校教育资源,尤其是专家资源得到有效流通和优化配置。多样的教育方式和地点,使得大学生产生不同的情绪感染、影响他们的思考方式、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使得他们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之际,有比较可靠的榜样标准予以借鉴。
在传统教育教学之外,应用新型教学方法,是实现国防教育和军事课教学效果“综合化”的重要措施。当代大学生是在基于信息化的互联网网络环境中成长的,网络和自媒体已经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发挥个性空间。在新形势下,学校应把教学资源网络化建设列为国防建设尤其是军事课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高校应有意识地组织军事课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利用互联网为军事教学资源的丰富和整合提供广阔空间,构建军事课教学资源库和国防教育网络平台,从单纯地将课本知识转换成多媒体课件的单一形式上升为更为丰富的人机对话,多渠道沟通,多媒体学习,体现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不断拓宽军事课教学途径,探索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国防教育内容和形式。通过教育教学手段的丰富化,增强军事课教学的辐射力和感染力,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具体的教学效果。这种交互,使得学校教育影响网络环境,使网络环境多一些“正能量”。
在军事理论课教法方面,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军事理论教学的知识传授和德育功能结合,根据学生的军事知识基础、所学专业、性格特点及教材目的、要求、内容等的不同,因人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辅之以军事理论课程之外的其他教学和指导,共同增强综合化的教学效果,全方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2.2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效果还体现在完成历史和国家赋予的特殊任务和使命。
依托地方高校,培养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后备兵员满足军队的兵源需求,是各国行之有效、广泛采用的国家政策。高校的国防教育,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目前我国军队已经有相当部分兵员直接来自地方高校,这些军人在部队中从事极为重要的技术工作或其他工作。在这些青年学生进行身份转换、适应工作岗位的过程中,在地方高校进行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课学习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内容,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综合考虑国防教育实效,提高国防教育质量尤其是加强军事专业知识教学,提高大学生国防素养,对现代国家国防有着重要意义,这是高校国防教育的特殊任务和目标。
2.3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要融会贯通和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产生影响。
国防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在目标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很大的影响,依托国防教育和军事课程建设校园文化是值得探究的。国防教育应当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国防教育和军事课程的优势。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行为,国防教育和军事课程在感染力和影响力上有其他教育不具备的优势,资源丰富、可选案例多、可供学习和模仿的英雄模型生动。因此,以国防教育为切入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高校应将大学生国防教育当做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国防教育中融通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国防教育内容和精神;同时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在大学生中广泛推行国防教育,两者有机融合,是高校国防教育效果“综合化”的又一体现。具体来说,高校可依托学校军事课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计划,有步骤、有条理地营造学习国防知识、了解国防历史的氛围,使广大学生在知识和品行上均得到受益。
综上,高校应深刻认识时代背景和历史使命的变化,对学校的国防教育进行梳理和检查,明确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将国防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落实国家政策,完善规章制度,设立相应机构,配备优秀教师,丰富教育内容,以国防教育的“规范化”为导向和教育效果的“综合化”为目标引领学校国防教育实践,为学校国防教育和军事课课程建设的正规有序、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文戌,兰书臣.国防教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2]张红.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及其有效途径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7(7).
[3]吴温暖.高等学校国防教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4]胡金波,张政文.军事理论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