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型企业库存控制理论简述

2018-10-19李天宇

智富时代 2018年9期
关键词:运输管理

李天宇

【摘 要】本文从库存控制的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增强系统准确性、改进订购策略、改善运输方式等多种手段从源头到末端全方面的对生产型企业的库存控制方式方法进行介绍和探讨,注重解决基本面问题,避免复杂低效的理论,力图为企业降低库存资金占用,提高原料库存周转速度供基本知识、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库存控制;订购策略;库存成本;运输管理

一、背景与目的

原料库存是企业稳定持续生产的保障,在企业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供应环节中因为环节繁多难免会需要额外的时间,所以为了避免潜在的风险导致缺货停线,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原材料库存。如果企业对于库存控制的力度不够、制度不够健全或是采用的管理方式方法不够科学高效,就会降低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占用。同时较高的库存水平对于库房管理也是一项挑战,会增加企业的库房管理成本,降低生产运行效率。因此库存控制方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运作效率。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避免给生产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必须不断研究和改进库存控制理论,在安全与经济效益之间达到平衡,并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控制,来减少淘汰品、换代产品相关原料的积压和报废金额。

二、库存管理的理论发展

在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在研究世界财富分配问题时曾提出帕雷托定律,又简称二八定律。将这个理论套用在库存管理方面即为ABC分类法。ABC管理法的优点是明显的,这种方法把“重要的少数”与“不重要的多数”区别开来,使企业将工作重点放在管理重要的少数库存品上。

19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库存管理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通过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使得企业的生产计划与市场销售信息充分共享,提供了简便全面的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运输与调度、配送管理方式方法,让采购、生产、运输、财务等各部门间能够更好的协同工作。减少信息不对称性,改善信息交流方式和速度。提供了強大的库存管理数据和手段。

可见企业的库存管理理论和手段在随时代不断的进步发展,与时俱进的库存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柔性、提高物流运营效率,获取行业间更大的经济优势。

三、库存管理方式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系统库存准确性

原料订购及缺货预警均建立在系统库存数值之上,缺乏稳定的库存数据,就不能放心的进行后续的库存控制工作。因此需要库房人员、生产线共同分析原料正常情况下各工位的库存值范围。针对系统数据上有疑点的原料,进行分析、盘点,提前解决不稳定因素。针对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调整工作流程,同时通过平衡各个使用位置的库存、监督旧料报废、清理错误系统订单、建立循环盘点制度等行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此外还应设立专员、专组对于企业系统中存在系统性错误、逻辑错误、信息输出错误等问题进行分析,设立流程,同IT部门分析解决。系统的可靠性提高才能够放心的把大部分原料的自动订货交由系统进行,由系统根据准确的信息做出及时响应,控制库存。

(二)加强原料订购管理,完善订购计划

1、利用ABC分类法改进原料订购和管理策略

ABC分析的应用,在储存管理中比较容易地取得以下成效:第一,压缩了总库存量;第二,解放了被占压的资金;第三,使库存结构合理化;第四,节约了管理力量。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和力量到A类-总数中的少数部分,将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当然忽视B类和C类也是危险的。

通过对库房原料进行分析,首先排除一部分不适用ABC分类的特殊件,例如归属危险品、原料质量不稳定、原料上线前需要先耗时进行加工处理、原料供应商产能问题严重等等,对于这些原料需要进行特殊管理,不能简单的分类。在剩余的原料中,品类数量低于5%的A原料往往占用库存金额的50%以上,需要集中精力严格控制。品类数量低于15%的B件往往占用库存金额的30%左右,而另外80%的C类原料只占用整体库存金额的20%左右。由此制定计划,调整系统参数,对于A类原料进行重点控制,其数量虽少但是对于整体库存天数的影响巨大,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原料通过ABC分类法进行分类之后,由于关注程度和处理流程的不同,其状况往往会随时间不断的产生变化。需要定期根据原料最新的状态调整策略,才能最大化的体现ABC分类法的功效。

2、研究设定原料控制相关参数

系统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大前提下,会根据相关参数调整订购数量、时间、频率,通过调整相关参数能够优化订货批量、消除潜在库存风险并提高系统稳定性。

为了降低库存水平,以下几个参数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原料单次最小订货数量

这个数值会影响原料的订购灵活性,数值过大的情况下单次就会订购到厂数天的原料量,但数值过小又会增加送货频次,增加运输成本,需要针对原料和供应商的不同情况,为每个原料设置最佳的单次最小订购数量。如果供应商距离较远、供货运输时间长的零件使用较大的最小订货量来降低订购和运输成本。对于地理位置近的供应商,或是有极强反应能力的供应商,可缩小单次订货量,利用供货频率快的优势来加快周转速度,降低库存天数。

(2)原料安全库存调整

一味的降低库存数量会导致缺货风险的增加,为了规避风险,需要灵活利用了安全库存的概念,即设置一个最低库存量。安全库存数的设置主要考虑原料的几个潜在风险:质量风险、产能风险、管理风险、损耗风险。质量风险考察了原料历史中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产能风险则评估了供应商的产能、平稳供货历史,管理风险检查了原料是否属于易丢件,损耗风险跟工废量息息相关。通过综合考虑四项风险因素,为潜在风险原料设置科学的安全库存来规避风险,不仅保证了原料的安全性,还控制了数量过高的安全库存。

(三)改善运输管理与运输方式

1、调整送货优先级

多数的物流送货流程中,为了降低运输成本,运输商往往会平衡运力和企业收货能力提前送货。这部分由运输商自行调整增加的送货行为往往属于拖管状态,一些生产需求优先级低的原料有可能被安排先送进厂,特别是这其中包含有价值高的原料,收货后会极大的增加整体库存金额。

为控制这种情况,要在一个供货周期内对于预计到厂的原料进行运输排序,根据原料价值、当前库存天数来设置优先级,延后高价值低风险原料的送货时间,从而降低库存天数。

2、增加原料运输方式

企业的原料库存需要至少支持一个运输周期。因此缩短运输周期也能够明显的改善高库存的状况。企业若是采用单一的原料运输方式,特别是对于供应商较远的原料往往送货周期很长。需要将海运、火车运输、空运、陆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增加原料到货频次。在增加运输方式灵活性、多样性的同时又能够多一种控制库存数量的手段。

四、总结

一个企业若想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和旺盛的竞争力,就应当注重库存管理,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在成本与安全性之间做出权衡。

通过以上对北京奔驰库存管理中的库存准确性、系统稳定性、运输方式、订货流程进行理论分析并联系实际应用进行改进,不仅大幅提高了原料库存管理的安全性,在经济效益上也有着巨大的收获。库存管理方式在改进过程中会有不少涉及流程设计的环节,也为今后进一步严格的库存控制方式打下基础,继续为生产型企业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运输管理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探析
对专用线、专用铁路运输安全防控的研究
技术视角下省域运输管理集成研究
浅析我国道路运输管理保障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