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陶艺中的新形态与新语境
2018-10-19高敏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高敏(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如今,全球化的进程以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席卷而来,人与人之间的建构与空间不停地转换,当代陶艺也以各种视觉艺术形式不断参与到空间的构建当中,在技术不再是唯一的前提下,由于材料的介入产生的新观念,最终形成了新的陶瓷视觉语汇。挖掘材料新的属性及其表现形式,丰富陶艺语言,使得陶艺的空间展示方式、视觉的多样性、新样式不断产生。同时,这种多样性对陶艺家有所启迪,使艺术的探索精神不断向前推进与践行。
在尊重陶瓷材料特质的前提下,当代陶艺对形式表现的可能性探求,同时对当代人文精神诉求的表达,陶瓷新的视觉形态所形成的新语境显示着陶艺形态建设的进步,显示着陶艺家对陶艺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深化。从历史上讲,陶瓷材料承载了深厚的历史使命,从中映透出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这种精神的背后有深厚的文化做积淀,相互映衬着,折射出材料与视觉的审美意义。陶瓷材料的宽泛性联系了人、自然、社会三大领域,而其他材料对于当代陶瓷的介入,其形成的视觉新形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陶瓷表现空间的延伸,而且更有利于陶瓷更好融入当代艺术之中成为国际语言。
在当今社会,我们无法回避电视、网络、电影、数码影像等科技含量更高的技术形式进入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中来,并将其作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媒介,以构成当代艺术的图像资源和结构因素。
周啸虎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最早尝试将雕塑观念与动画和影像相结合的艺术家之一,他有过雕塑、油画和艺术设计的专业背景,并将这些媒介手段都综合运用在自己的创作当中,反映了一个以技术规则和媒体作为尖端的宣传和公共影响力的世界。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具有戏剧特点的陶土动画装置系列,这些作品均取材于新闻事件或者虚构的故事。“玩偶”是他的艺术图式中常常出现的符号,通过“玩偶”角色的变换结合录像和装置等多种新媒体艺术语言显现出细琐生活中超现实的舞台效果。
《海公子》是《聊斋志异》里卷二第十篇故事,讲述了一个书生在荒岛与蛇精和幻化成蛇精的娼妓的诡异故事。耿雪花了近一年时间,用陶瓷艺术制作出了电影《海公子》。而部电影的价值不在于用陶瓷作品拍摄了一个古典的志怪故事,而在于耿雪将陶瓷作为一种语言如何在《海公子》中发挥了这种语言的特质。《海公子》借助更为多元的媒介手段打开了一个新的创作空间,去呈现这种材质的可能性。
艺术家蔡国强的作品则提供了陶瓷材料综合运用的另一种可能性,经拼接、撒火药、埋引线、点燃等步骤,四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仿佛是一场视听实验。面对每幅作品,蔡国强运用的火药和引爆方式均不同。如他预料,《春》经引燃后,并未产生紧蹙的火团或飞溅的火光,它是一簇火苗,微弱地、矜持地沿着引线摩擦着陶瓷。然而,作品《夏》被引爆时,伴随一声巨响,眼看一簇火焰稍纵即逝,一团灰色烟雾却已直冲而上,弥漫展厅,爆破产生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瞬时性更具有刺激的艺术享受。作品“随性”地使用了不同于以往的材料,经过火药爆破后出现的抽象的、氤氲的视觉效果。
以上例子的探索,无疑为当代陶艺在材料突破上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思维,为陶艺的发展打开了多种可能性。面对着时代的更迭及多元化的发展,陶瓷艺术的实践者们不再固守经典,发挥新思想的包容性,在表现手段上不再拘泥于陶瓷材料及艺术的惯性思而是解构其关键性要素,对陶瓷材料(泥料、水分、釉料)、成型手法、烧制过程等方面重新理解,解构之再组合,并介入其他材料,使得紧跟时代文化的脉络。
在此同时,我们无法回避以更高的技术形式进行艺术实验,我们所要面对的是要用更加宽泛的媒介重叠,将陶瓷与其他媒体性能及材料的开发综合到一起,用多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当下感受和生存体验。
[1]《外国当代陶艺经典》 白明 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
[2]《作品与展场 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巫鸿 著 岭南美术出版社
[3]《500 CERAMIC SCULPTURES:Contemporary Practice,Singular Works》 (《500件陶瓷雕塑:当代实践,非凡作品》) LARK BOOKS A Division of Sterling Publishing Co.,Inc. New York/London
[4]《重要的不是艺术》 栗宪庭 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
[5]《现代艺术哲学》【美】H.G.布洛克 著 滕守尧 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6]《当代社会与文化艺术》【英】博尼斯.马丁 著 李中泽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7]《艺术形态的审美人类学阐释》 王朝元 主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