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节放歌》作品分析
2018-10-19黎小龙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云南曲靖655000
黎小龙(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0)
一、创作背景及作品简介
花山节也称“采花节”“跳花”等,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南部、云南东南部等地。是由杨顺风作词,陈勇作曲的一首苗族风格声乐作品,个人认为,此作品是写给云南永善县的马楠山一带,描写当地的风土人情。花山节每年的举行时间一般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到十五,其节日的规模盛大,人数过万。文山、马关、河口、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也会参加。
《花山节放歌》这首艺术歌曲,是根据苗族的“花山节”所创作出的一首民族风格尤为浓郁的声乐作品。作者运用苗族音乐的衬词“哦”“荣”作为整首作品的引入,同时,“哦”“荣”具有苗族“地方性”标志。
二、歌词简析
从歌词上讲,第一句歌词“哦荣荣荣、哦荣荣荣、啊荣罗荣罗”的出现描写了山花的风景和山寨的美景,从而给人以触景生情的美好视觉,将山寨与自然景色相联系,来突出苗族人民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第二句歌词用芦笙、唢呐、锣鼓等具有苗族特色的乐器来描绘花山节的景象,更能体现出本作品的苗族韵味十分浓郁。表达作者不但喜爱苗族的风土人情,更喜爱苗族的歌舞和乐器。通过对特有乐器的描写,来突出青年阿哥、阿妹对他们自己本土音乐的痴迷和依恋;第三句歌词采用苗族人民共庆丰收时所饮用的羊角酒作为铺垫,将苗族人民勤劳、善良的一面展现出来,让人们感受到丰收时的喜悦。
虽然作品只有短短的三句歌词构成,但作曲者在其中加入了苗族的衬词,和歌词的重复,使得整首作为尤为完整,同时让人们听后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旋律不断回荡在脑海里。
三、曲式结构及钢琴伴奏分析
其次, 从曲式结构上讲,此作品为没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的引入部分是由弱起的四分音符构成,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倚音来描述当地人们对花山节的热爱和过节时的欢乐、喜悦之情。从钢琴伴奏上讲,作曲者以强拍位的全音符柱式琶音作为全曲的引入,在旋律长音持续时,伴奏采用填充的方式,来模仿旋律中的倚音,描绘山林间的一种回声。这种用伴奏来描写旋律的回声反复出现一次,更加体现了苗族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见谱例1)。
谱例1:
前奏部分10-19小节,两小节为一个动机,采用切分和八分均分的节奏型来描写青年男女轻盈的舞步和欢快的心情。旋律部分的八度和弦以及此起彼伏的旋律走向,给人以大自然鸟语花香的感觉冲击。在前奏进入时,速度由原来的自由慢速转为小快板,从慢速自由自在、载歌载舞的视觉景象转化为活灵活现、舞步轻盈的新鲜之感,从而体现出苗族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旋律进入的第一部分从20-42小节,是典型的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一、二句为呼应关系,伴奏中的跳音与均分的十六分音符有着相互对比而又不失联系的写作手法,突出苗族人民歌唱时的欢快与优美舞姿的完美结合;三、四句采用了一、二句主题材料的片段,同时加入了新的材料来烘托第一部分的艺术氛围和用歌唱来模仿唢呐、锣鼓的韵味,此部分结束在c宫调式的徵音上(见谱例2)。
谱例2:
第二部分从43-61小节,由降B调式的羽音引入,同时与第一部分的结束音相同,显得调式过度自然、流畅。此部分同样为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调式调性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见谱例3)。
谱例3:
一、二句运用“啊”“欧”的衬词,旋律线条有所宽放。 三、四句旋律线条紧缩,与一、二句形成对比,伴奏织体由一、二句的分解和弦、琶音式的伴奏转化为欢快的八分均分、跳音的节奏型,使得整个第二部分旋律伴奏更加丰富,主题材料更具有色彩性。
此部分结束在g羽调式上。全曲的结束句从62-67小节,以一个独立乐句作为结束句,使得整首作品更加完整,同时将演唱者和伴奏者的情绪和现场的氛围推向顶峰,以最后一声“嗨”的呐喊结束全曲。
四、结语
本人认为,无论从作曲创作的写作手法上,还是从苗族民歌的风格韵味上,此首男声独唱作品都值得人们去学习和研究。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学习,更深入的了解到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色,尤其是苗族的音乐风格特色。曲作者通过短短的几句歌词,将苗族的风土人情、花山节时的景象呈现的淋漓尽致。参考文献:
[1]陈勇艺术歌曲精选《心灵居住的地方》,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7
[2]陈勇 李娟著《和声学基础教程》修订版,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1
[3]张兴荣著《云南原生态民族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