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阳民俗体育“虾子起拱”的历史嬗变与价值

2018-10-19唐海欧周争蔚廖玉美

城市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虾子益阳民俗文化

唐海欧,周争蔚,廖玉美



益阳民俗体育“虾子起拱”的历史嬗变与价值

唐海欧,周争蔚,廖玉美

(湖南城市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益阳413000)

民俗体育是连接历史与现代的纽带,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益阳民俗体育“虾子起拱”具备祭祀性、地域性、群体性、亲和性、传承性、娱乐性等文化特性;具有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旅游表演、教育教化、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价值。应该促进这一民俗体育活动释放新的活力,使其在服务全民健身、推动益阳民俗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等方面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虾子起拱”;地域性;旅游表演价值;教育教化价值

民俗体育是以民俗活动和体育运动的表现形式规范民众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文化活动,也是传承民族文化最具生命力和能动性的手段和方式。它是一种集体性、模式性、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这种文化属性,兼有物质与精神,它既非单纯强调身体,亦非突出精神,而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的价值观特性。[1]益阳民俗体育“虾子起拱”又称虾舞或耍虾子,是在传统农耕渔猎文明的孕育下发展起来的活动,是益阳独具特色且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虽然“虾子起拱”在2009年已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遗憾的是,这一民俗体育活动无论是从民俗文化艺术或是体育的角度,其深层价值都未得到深入研究和挖掘。因此,对该民俗体育项目进行田野考察和研究,深入研究这一民俗体育文化遗产的历史嬗变、文化特征,阐述“虾子起拱”所蕴涵的价值,对于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虾子起拱”的历史发展

“虾子起拱”,源于资水流域,南洞庭之滨的益阳市赫山区及资阳区。赫山区,原名益阳县,自秦置县,位于湘中偏北、洞庭湖西南和资水尾闾,境内风光秀美,物产富饶,素称“鱼米之乡”。同时益阳又是全国著名的竹乡,竹子遍生山野和水边,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不可替代地孕育了“虾子起拱”这一民俗体育活动。与“舞虾”有关的最早文字记载,可追溯至汉代。《汉书·礼乐志》中有记载,哀帝时乐府人员中,有“常从象人四人”,颜师古引孟康注曰:“象人若今戏虾鱼师子者”。古书记载的“戏虾”与现在益阳俗称的“耍虾子”其义相近。《益阳县志》中记载,“虾子起拱”在清代中晚期已在益阳所辖资江两岸地域广为盛行,一般在重大传统节日以及大型活动庆典中表演,它不仅是一种独具洞庭湖水乡特色和益阳竹乡特色的民间杂耍形式,还是一种融健身、娱乐、祈福、观赏等功能为一体的民俗体育项目;是益阳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相关资料介绍,“虾子起拱”的起源与一个传说有关:在传统的农耕文明时期,耕种、捕鱼捞虾是益阳人重要的生产生活方式,相传有一天河中忽然来了一只水妖,为了驱走水妖,人们用手工制作的虾子,模仿虾子在水中游弋的各种动作以祭祀祈福,最终驱走了水妖。此后百姓常用虾子祈福生活,在休闲时娱乐杂耍,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民俗体育活动。

现在“虾子起拱”表演中的虾子体型一般是长达几十米的大虾子(见图1)。据老艺人介绍,最初益阳“虾子起拱”体型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硕大,这是在经历了数百年演变和发展的结果。在晚清年间,益阳黄泥湖和大码头、大水坪分属二堡和三堡,隔江相望,同时在资江河里捕鱼捞虾作业,两岸的村民每年在正月都分别进行“虾子起拱”表演。后来两岸逐渐互相攀比,谁制作的虾子体积大,预示来年谁就能够收获更多的鱼虾,因此,若是今年你超过了我,明年我就想方设法超过你,这样虾子体积越做越大,发展成了如今几十米长的巨虾。

图1 虾子起拱

二、“虾子起拱”的文化特性

(一)祭祀性

舞虾起源于劳动人民的独特生活和劳作,这里的渔业资源丰富,人们除了耕种,便是捕鱼捞虾。虾不仅给予人们生活的美味,还带来生活的无限乐趣,因此人们也崇拜虾,视虾子为迎春祈福的吉祥之物,在祈福祭祀时模仿虾之形态举而舞之。用虾兵虾将求助龙王接触旱象,降福民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特别是元宵佳节,耍虾子是闹元宵的主角,胜于龙狮杂耍。民间更有“元宵不闹,年成不好”一说,耍虾表演颇受欢迎。

(二)地域性

“虾子起拱”是在益阳特殊的农耕渔猎文明的孕育下起源和发展起来的,与洞庭水乡关系密切,同时益阳又是全国著名的竹乡,竹子遍生山野水边,这种独特的区域位置和地理环境,这些水和竹,鱼和虾,农人和渔民,孕育出了“虾子起拱”这一民俗体育,无不体现益阳的民俗风情。除此之外,不论是“虾子起拱”表演的道具规模,还是参演人数都是本地以及其他地方的民俗体育项目难以比拟的,地域特性尤为突出。

(三)群体性

“虾子起拱”是一项群体特性极强的民俗体育活动,一次“虾子起拱”表演,虾体长度多在30米以上,最长达到了70多米,是一种群体性民俗体育活动,在表演时通常需要40-70人同时分工协作才能完成。“虾子起拱”参与人数众多,观者如潮,规模宏大,具有鲜明的群体性特征。

(四)亲和性

民俗体育都是在传统的农耕文化熏陶下衍生和发展起来的,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刻地反映了当地浓厚的民俗文化和久远的地域传统。民俗体育也是生活化的,它是依托于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所传承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文化。[2]长期以来农耕文明背景下多以耕织、渔猎、采樵作为生活的基本内容,而这些活动都具有松散性和独立性,人们需要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社会事项,于是民俗活动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人类在社会群体生活中生存和繁衍必不可少的形式。维护群体生活需要各种社会制度,但维系这种制度,还需要各种文化手段,两者的有机结合,民俗才得以有效传承,为人类社会服务。[3]“虾子起拱”具有很强的亲和性,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滋养而得以发展。在参与“虾子起拱”表演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群体的凝聚力,而且可以增强这个区域内的民众对民俗文化以及大自然的亲密感,折射出传统农耕渔猎生活的淳厚与朴素,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五)传承性

一种民俗体育发生和发展与当时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性特点,表现为民俗体育文化在空间上的扩大与传播,时间上的延续与继承,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虾子起拱”来源于传统农耕渔猎生活实践,是对传统农耕渔猎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传承、创新、发展。

(六)娱乐性

民俗体育之所以够流传至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是源于民俗体育有着极强的娱乐性与趣味性。趣味性是民俗体育活动的生命力,而娱乐性是吸引人们开展民俗体育活动不竭的动力所在。“虾子起拱”活动内容丰富生动,形式活泼多样,集锻炼、休闲、娱乐、趣味于一体,尤其娱乐与趣味性极为突出,在进行“虾子起拱”表演时,无论表演者还是观赏者都尽享其乐。

三、“虾子起拱”的价值

(一)强身健体价值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但身体活动水平不足,造成营养过剩,原来在城市中出现较多的“富贵病”也开始向农村蔓延,民众的身体健康状况呈现出下降趋势。

“虾子起拱”表演在满足民众观赏需要的同时,对参与“虾子起拱”的表演者具有一定的健身价值。一次“虾子起拱”表演的虾体制作需要多达七八百斤甚至上千斤的楠竹作为素材,其中需两三根百余斤的大楠竹剖开作虾体框架,三根长约15米左右的黄杆竹作虾子触须,另外还需几根粗大木料和一定重量的铁丝用于捆扎固定以及上百米糊布。上千斤的重量以及几十米长的虾体,要在表演时栩栩如生地模仿虾子起拱的形态,绝非易事。表演者如没有较好的体能、力量、协调性、方向感、灵巧性,要在走、跑、跳、转、舞等动作元素中做到灵活转换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虾子起拱”长期的训练和表演能够活动身体,强健筋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休闲娱乐价值

“虾子起拱”集湖乡民间杂耍和打击乐于一体,娱乐功能较突出,在闲时节庆进行表演,可增添节日喜庆与祥和。人们在民俗体育活动中自由抒发情感,发掘潜在的心理能量,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享受生活的乐趣。虽然“虾子起拱”在产生之初是为了祈福吉祥,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娱乐性的特征便逐渐凸显出来。

“虾子起拱”在筹备、训练过程中,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达到动作协调一致才能流畅表演。对于参与的表演者而言,大家长时间聚在一起不断团结协作、沟通交流,不仅体味了民俗文化生活化所带来的愉悦,还深深感悟群体的聚集感和归属感、认同感,享受在成功表演之后受人赞许和尊重的自豪感,满足参与者文化娱乐和沟通情感的需求。观赏者则无不被规模如此宏大的“虾子起拱”表演所震撼和折服,切身感受到民俗体育的无限魅力,流连忘返,啧啧称赞。

(三)旅游表演价值

民俗体育既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种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它带着传统的印记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代表了一种朴素和纯真,在现代旅游文化中凸显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是现代社会体育旅游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虾子起拱”民俗体育是益阳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它在区域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虾子起拱”在一些祭祀祈福、重大欢庆节日是不可或缺的节目内容,在以往的元宵节、益阳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式、湖南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见图2)等节庆活动中均有精彩表演。这使得外界在观赏精彩表演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益阳民俗体育文化的了解。益阳充分挖掘“虾子起拱”民俗体育文化的旅游价值,将自然旅游与特色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力,也为民俗体育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2 湖南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虾子起拱”表演

(四)教化教育价值

民俗体育文化在民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教育与教化的独特价值。[4]民俗体育活动要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首先应是在适应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说,“虾子起拱”是一种民俗文化认同的载体,对于规范集体行为和教育教化有一定的价值。教育功能是民俗体育文化现象的一项重要功能,它能维护和增强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规范人们的行为,并且能使活动群体对所属文化产生归属感,对共同活动的群体有特殊的认同感和依附性,即自己与族群之间具有文化上的依附性。“虾子起拱”在活动准备、训练和表演等过程中,有相应的活动规程仪式,表演者通过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与团结协作来完成“虾子起拱”的表演,体现了儒学伦理本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教化参与者的思想和行为。

(五)文化传承价值

民俗体育人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承、演变。“虾子起拱”民俗体育亦是一种传统农耕渔猎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也是益阳闲暇娱乐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人们大众情感与精神最深层的期许与渴望,在生生不息地传递过程中,变成了一个地区、一个族群最恒久、稳定的共同记忆。因此“虾子起拱”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传播和弘扬优秀地方民俗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益阳民俗体育“虾子起拱”在特殊的渔猎文明和地域环境的孕育下起源和发展起来,随着农耕渔猎环境向现代社会的变迁,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大力度对“虾子起拱”这一民俗体育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虾子起拱”的保护和传承,还有利于促进益阳地区民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增强外界对益阳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关注与了解。应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一民俗体育进行挖掘、开发与整合,促进“虾子起拱”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以满足人们日益断增长的休闲、娱乐、健身、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为健康益阳助推新活力,也为当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提供新引擎。

[1] 刘旻航, 李储涛, 赵壮壮. 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规律研究[J]. 体育科学, 2012, 32(6): 85-89.

[2] 于景发. 对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困境及解决对策的思考[J]. 理论观察, 2012(5): 68-69.

[3] 张正民. 广元凤舟的历史嬗变与人文价值——一项民俗体育活动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6(10): 30-32.

[4] 胡飞燕, 李叶茂, 沈钰翔. 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价值释析——以江苏省溱潼会船为例[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6, 32(6): 89-91.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Value Research of Yiyang Folk Sports Named as“Shrimp Arch”

TANG Haiou, ZHOU Zhengwei, LIAO Yume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Folk sports are the links between history and modern times, and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eeting people's growing cultural need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this paper comb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hrimp arch" in Yiyang folk sports, it expound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hrimp arch": sacrificial, regional, group, affinity, inheritance and entertainment, and it probes into its deep value in five aspects: physical fitness,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tourism performance, education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order to make this folk sports activities release new vitality,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service of national fitness, it is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Yiyang folk sports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value.

Yiyang; shrimp arching; historical evolution; value

2018-06-01

益阳市2016年度社会科学立项项目(2016YS30)

唐海欧(1980-),男,湖南郴州人,讲师,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人文、体育伦理研究;周争蔚(1965-),男,湖南长沙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民族体育理论研究;廖玉美(1982-),女,湖南益阳人,讲师,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研究

G 85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8.04.016

2096-059X(2018)04–0092–04

(责任编校:贺常颖)

猜你喜欢

虾子益阳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基于“益阳消阴”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浅析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疏肝益阳胶囊治疗精液液化异常的临床观察
颜新元·中国画《益阳地花鼓·拖板凳》
话说虾子种种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虾子借眼睛
虾子朝天小辣椒的记忆
钓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