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光学》初创期持续提升影响力的办刊策略

2018-10-19李自乐李耀彪王惟彪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光学科技期刊编辑部

■李自乐 李耀彪 张 莹 王惟彪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光学》编辑部,吉林省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30033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相关会议上提到要重视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科技期刊是记载和传播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对促进科学技术进步起着重要作用,无疑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国内众多期刊都进行了转型或更名。黄雅意等[1]详细介绍了《应用数学和力学》(中、英文版)分刊后,中文版在失去EI、SCI等数据库收录资格的情况下,通过宣传推广、提升编委参与度、提高外审专家审稿质量、出版专刊、注重人才培养等措施,使中文刊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孙德华[2]从适应形势需要找准定位、创新合作方式、严把编审质量、突出行业特色、扩大对外影响等方面探讨了《水运科技信息》更名为《交通科技》的发展历程,并提出创建行业品牌期刊的目标。邱芬等[3]等分析了综合性大学学报英文版面临的困境和向专业刊转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向专业刊转型更名后在学科方向定位、国际化办刊、组织国际化编委、国际化评审及吸纳国际化稿源方面的卓有成效的举措。

上述研究均立足于期刊本身,所提的发展思路和策略并不全面。本研究以《中国光学》为例,多角度、全方位介绍了其自转型更名至被EI、ESCI数据库收录的办刊实践,旨在与广大期刊同行进行交流,以期能为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光学》从文摘类期刊转型为学术期刊,在没有知名数据库收录、经费缺乏、稿源匮乏的情况下,借助内外部环境优势,积极寻找资助,吸纳优质稿源,借助数字出版和新媒体技术扩大宣传推广范围,树立品牌形象,创建精品期刊。短短几年时间即被EI、ESCI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收录。在我国现行评价和考核体系及国家资助项目都向英文SCI收录期刊倾斜的情况下,《中国光学》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能为更多谋求发展的中文科技期刊提供参考。

1 《中国光学》创办背景

《中国光学》一直秉承“为科研服务、为读者办刊”的理念,它的每一次重要转变都代表了那个时代科技工作者的需求,是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缩影。1985年,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科技工作者对国外技术有相当大的需求,但当时计算机尚未普及,查阅国外文献不方便,《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光学》前身)就此创刊,其以文摘形式报道国内外光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每期报道近千篇文献。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文摘类检索刊物不再能满足科研人员对信息完整性的需求,2008年年底,《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更名为《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正式成为学术刊物[4]。为了突出期刊特色,创建品牌期刊,2011年,《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更名为《中国光学》,开始了打造精品期刊的历程。

期刊要想发展需要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初创期的《中国光学》面临着经费紧张的问题。虽然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给予了期刊编辑部很大的支持,负责全部人员的工资,提供办公所需的场所及设施,每年还给予一定的办刊经费。但这些对于想要谋求更好发展的《中国光学》而言,还远远不够。《中国光学》是双月刊,在没有成为科技核心期刊之前,该刊的来稿量有限,年均发文量一直保持在100篇左右,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文章为约稿,这些约稿文章都不收版面费。此外,为了宣传期刊,编辑部组织参加了一系列学术会议,制作宣传材料,免费赠阅期刊等,因此经费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2011年,《中国光学》申请成为了中国光学学会会刊,变为由长春光机所和中国光学学会联合主办,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期刊。这样,《中国光学》可以从主、协办单位中获得一定支持,从而顺利开展约稿组稿、期刊宣传、编辑能力提升及数字化建设等工作[5]。

为了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国家有关部委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期刊发展的项目,《中国光学》抓住机遇,积极申请各种项目。2011年编辑部执行主编李耀彪博士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择优支持。2014—2016年,《中国光学》连续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科技期刊排行榜”(三等);2015年和2017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2016年获得“第三届吉林省新闻出版优秀集体奖”。

2 树立品牌特色,做精品期刊

《中国光学》转型更名之初,即以打造中国光学精品期刊为目标。明确定位后,编辑部首先重新组建了编委会,在原有编委会的基础上,邀请28位青年学者担任青年编委。这些青年编委工作在科研一线,都是本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或青年骨干,他们熟悉科研动向,能很好地把握前沿热点,而且愿意参与期刊工作,为期刊发展助力。编委会成员确定后,组织召开了编委会,会上制定了期刊长、短期发展目标,并对期刊发展进行了全盘规划。

2.1 约稿组稿,双管齐下

优质稿源是期刊发展的基本保证[6]。《中国光学》编辑部主要通过约请高质量论文及严格的审稿把关两方面获取优质稿源,确保期刊学术质量。

2.1.1 充分利用自有资源

在转型的最初几年(2008—2011年),《中国光学》由于创刊时间短,加上没有被知名数据库收录,故来稿量较少,优质稿件更是稀缺。面对这种情况,编辑部没有“等、靠、要”,而是积极想办法。期刊主办单位长春光机所被称为“中国光学的摇篮”,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产出,主办单位职工考核、评职、申请项目、报奖等都需要发表论文,此外,单位里学生毕业同样需要发表论文。但是,无论是评职、考核,还是学生毕业,都要求期刊有一定资质。面对这种情况,编辑部主动找主办单位领导沟通,希望对给《中国光学》投稿的职工和学生给予一定政策支持,比如,考核时对发表在《中国光学》上的文章乘以一定比例计算分值。编辑部还充分利用兄弟期刊的稿源优势,吸纳优质论文。长春光机所共有4种中文期刊,其中,《光学 精密工程》和《发光学报》为EI收录期刊,《液晶与显示》为中文核心期刊。这三本期刊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本领域的知名期刊,具有固定的作者、读者群,稿源也都比较充足,但期刊刊载量有限,一些不能及时发表但质量较高的论文会在征求作者意见后推荐到《中国光学》发表。

此外,编辑部还充分利用长春光机所的学生资源吸纳优质稿件。长春光机所有在读硕、博士研究生共1000余人,他们大部分来自985/211重点大学,具有很好的基础,学生评奖、评优、毕业都需要发表文章,很多学生毕业后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有的选择出国深造,大多都继续从事与光学相关的科研工作,工作后同样有发表文章的需求。编辑部通过举办讲座,招募会议志愿者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建立了很好的联系。长春光机所一些学生毕业后有发表文章的需求时,仍会选择《中国光学》。

主办单位的政策支持、人才优势及兄弟期刊的帮助使得《中国光学》渡过了创刊初期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2.1.2 多种方式争取优质稿源

编委是刊物的灵魂与代表[7],是期刊品牌形成的有力保障[8]。编辑部在约稿方面充分发挥编委的能动性,鼓励编委为期刊投稿、荐稿。近两年已发表青年编委撰写的高水平文章20余篇,这些文章集中报道了光学热点前沿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态势,被引频次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对推动期刊的快速发展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年办刊实践证实,采用专栏、专刊的形式集中报道某一热点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邀请该领域领军人物撰写导读,可以快速提升期刊的影响力。2013—2014年,《中国光学》出版了“空间光学与机电技术研讨会”专刊;2017年,邀请两位太赫兹领域青年领军人才作为当期主编出版了“太赫兹成像技术”专刊,两位当期主编依靠自身的学术资源,组织了来自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10余篇优质稿件。专刊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很大反响,下载量已达3060次,单篇下载量最高为578次(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统计时间截至2018年4月23日,下同)。2017年第5期邀请北京理工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王涌天、邹炳锁和《中国光学》青年编委钟海政教授共同作为当期客座主编组织了“北京理工大学青年学者专刊”。该期文章发表仅半年时间,目前总下载量已突破1000次。

此外,编辑部还积极参加相关领域的国际级、国家级学术会议,走访高校及科研院所,主动结识本领域科学家。除了上述几种途径,编辑部也和学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成为中国光学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的10余个会议及论坛的合作期刊,每年都能通过这种途径吸纳很多优质稿源,扩大期刊的影响范围。

2.2 严把自由来稿质量关

《中国光学》的每篇来稿都要经过编辑初审及专家审稿,以对稿件的学术质量严格把关。对于每篇来稿,编辑都会先进行学术查重,初步审查文章内容和格式,对文章进行初步判断,对于内容单薄、创新性不足、格式混乱、语言不通、未通过学术查重的文章直接退稿,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专家的审稿压力。

审稿质量是保证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为了保证专家的审稿质量,编辑部制定了明确的审稿要求,如审稿意见需要包括对文章创新性或应用意义、实验是否充足、文字语言叙述、参考文献、学术道德的评价,此外,还要求审稿专家给出具体充分的意见。编辑部每年都会根据专家的审稿情况评选出优秀审稿专家,并邮寄礼品及证书。为了更好地调动审稿专家的积极性,编辑部还建立了优秀审稿专家微信群。《中国光学》的审稿工作得到作者的普遍好评,很多作者反馈,专家给出的意见对其今后科研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一些《中国光学》的退稿文章,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后发表在其他知名EI收录期刊。

2.3 深入细致地处理稿件

编辑部不否认“文责自负”的出版原则,但更注重编辑的科学性[9]。《中国光学》的编辑都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秉承科学严谨的编校态度,对每篇来稿的文字、公式和图表都经过认真核对。《中国光学》的很多文章作者是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其没有很深厚的写作功底,也没有丰富的写作经验,所以编辑在校对稿件时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同一个符号在文中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文图不符,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在图中未体现,或者所指内容不对应;使用已经弃用的符号;专业术语的缩写错误等。遇到这些问题,编辑们都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与作者沟通解决。为了确定一些英文专有名词的写法,编辑会通过查阅作者所引相关文献进行确认。《中国光学》的编辑工作也得到了专家及作者的广泛认可。

3 建立多条渠道,扩大期刊影响

科技期刊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传播科学研究成果,而科技期刊能被一些知名数据库收录,必然会提升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在《中国光学》创刊初期,编辑部就主动和各大知名数据库沟通,了解他们的选刊要求,定期寄送纸版刊物,发送电子版数据。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光学》就被国内几个重要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等)收录,并与中国光学期刊网建立合作关系;2012年被全球最大的文摘数据库之一——Scopus数据库收录;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此外,还有一些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了《中国光学》,如美国EI Compendex数据库、美国ESCI数据库、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等。

借助期刊资源优势,积极推荐期刊发表的优秀论文也是宣传期刊的一种有效手段。论文一旦在重量级论文评选活动中入选,编辑部会给予作者一定奖励。从而形成“利用期刊平台推荐优质文章,文章入选后进一步宣传推广期刊”的良性循环。经过编辑部的努力,《中国光学》刊载的多篇论文荣获“大珩杯”中国光学期刊优秀论文(2013)、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力论文(2016年和2017年),多篇文章被评为“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发表的文章获得国家级奖项,增加了作者在《中国光学》上发文的自信心,也使他们对期刊有认同感。此外,编辑部每年还会根据文章发表以来的被引频次、下载数量等指标评选出年度优秀论文,在期刊网站首页进行宣传,并给予作者一定奖励。

4 利用数字出版,及时高效传播论文

期刊传播的有效性是由传播途径决定的,它决定了读者是否可以快捷方便地获得论文[10]。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成本高、送达慢、传播范围小的纸质传播方式逐渐被网络传播所替代。《中国光学》较早开始采用计算机排版,2009年引进了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Journal X采编系统,拥有进行数字出版的良好基础。

期刊网站是网络化时代宣传、展示期刊的重要窗口[11]。编辑部有效利用自建网站(http://www.chineseoptics.net.cn)及时发布期刊相关信息。比如在《中国光学》被EI和ESCI收录后,编辑部第一时间在长春光机所网站、期刊自建网站上发布相关报道,及时在网站显著位置挂上EI的logo,制作了喜报的浮动窗口,修改了网站中期刊介绍内容。同时,将写给作者、审稿专家、编委等的邮件模板也一并修改。此外,还将收录消息及时通知各大合作媒体,并借助新媒体技术,在微信公众号和各个微信群广而告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中国光学》的来稿量就翻了两番。

期刊网站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可实现期刊内容的数字化,包括印刷版内容的数字化[8]。针对期刊内容,《中国光学》网站设置了“当期目录”“最新录用”“特别推荐”“前沿动态”“过刊浏览”等栏目。考虑到纸刊的传播力有限及成本问题,《中国光学》纸刊没有采用彩色印刷,但每期文章定稿后会制作彩色电子版,第一时间上传到网站“当期目录”栏目,实现全文的免费开放阅读。此外,为了方便读者在手机客户端阅读文章,2017年开始委托北京超星公司制作文章的HTML格式文件,并将其定向推送给数据库中的科研人员。在“最新录用”栏目中读者可以查阅到最新录用文章的摘要等基本信息,“特别推荐”栏目旨在推广热点和重点文章,“前沿动态”栏目用于发布领域前沿动态。另外,编辑部还将文章按栏目进行分类,置于“文章分类列表”和“综述文章目录”中。从而使读者可以方便地查到本领域的系列文章,增加被引用的可能。截至2018年4月20日,《中国光学》网站访问次数达397418次,单篇下载量最高为7741次。

中国知网是国内数字出版重要平台之一,《中国光学》与中国知网联系密切,是第一批与中国知网确定进行中英双语对照网络版发行合作的期刊。目前,在中国知网的网站上,《中国光学》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章已被引用239次,该篇文章发表于2011年,相当于每年被引30余次,可见,中国知网在宣传推广中文科技期刊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光学期刊网是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光学网站,《中国光学》在中国光学网上的下载数据虽不多,但浏览次数很可观,这足以证明还是有很多光学同行通过中国光学期刊网来关注《中国光学》。

当然,要使期刊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需要借助国内外各大知名数据库。编辑部与收录《中国光学》的各大数据库保持密切联系,每期定稿后,及时寄送纸刊及电子版期刊。通过这些数据库,大大增加了论文的浏览量和下载量,从而增加了论文被广泛引用的可能性。

图1 3种期刊2013—2016年总被引频次对比图

5 期刊评价指标增长迅速

过去几年,《中国光学》的影响力逐年攀升,在物理学类和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类两个学科中连续4年位居第1。为了更好地分析期刊发展趋势,根据2014—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的数据[12-15],给出了《中国光学》《中国激光》和《光学学报》3种期刊2013—2016年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及他引率的趋势(图1~3)。可以看出,《中国光学》除2016年影响因子略降外,其他几年影响因子和他引率均呈良好发展态势,与光学类老牌EI收录期刊相比,影响因子和他引率也占有一定优势。但总被引频次较其他两种期刊相差较悬殊,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光学》创刊时间短,载文量有限。今后,《中国光学》还需要刊登更多的优质文章,并且加强宣传推广。

图2 3种期刊2013—2016年影响因子对比图

图3 3种期刊2013—2016年他引率对比图

Scopus数据库是全球最大的文摘数据库,国际上使用SCImago Journal & Country Rank(SJR)评估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表1统计了2012—2016年《中国光学》SJR 影响因子、所在分区及所属学科国内外排名[16]。由表1可以看到,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光学》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已从最初的Q4区升至Q1区,SJR影响因子和学科排名大幅提升。

表1 Scopus SJR发布的《中国光学》主要指标(2012—2016年)

鉴于期刊在国内外知名数据库的优异表现,《中国光学》编辑部于2015年年底正式向EI总部提出了收录申请,经过一年多的酝酿,终于在2017年9月成功被EI数据库收录;1个月以后,编辑部又收到了ESCI收录的消息。这证明了《中国光学》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是正确的,也极大地增加了《中国光学》进入更多知名数据库的信心。

6 结语

《中国光学》的办刊经验说明,在新创刊或转型时,要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编委专家、提升编委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审稿专家的积极性、加强编辑能力建设。另外,针对热门研究课题组织专刊、专栏能显著提升期刊影响力。在保证期刊质量的前提下,借助数字出版、新媒体等工具,通过举办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来宣传推广期刊,可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影响力,从而形成期刊品牌。

猜你喜欢

光学科技期刊编辑部
滑轮组的装配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光学遥感压缩成像技术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