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018-10-19欧阳卫
欧阳卫
(南雄市珠玑中心小学,广东 南雄 512400)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的不同,会带来能力上的巨大差异。大量研究表明,智力超常与低能儿童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儿童的思维品质,需要通过后期适当的培养才能得以提高。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是一项重要和长期的工作。下面,笔者就如何将其具体落实到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谈些体会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个人一生的任何阶段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过程合乎逻辑规律,具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是解答数学题的关键所在。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力求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例1修一条长5 000米的公路,已经修了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
在审题中,要求学生掌握对题目所表述事件的开始、发展和结果有总体了解,从而弄清这道题要解决什么问题。
根据画出的线段图,教师可要求学生口述分析过程:从题意知道修了是针对公路的全长说的,所以要把公路的全长看作“1”;要求解还剩下多长没有修,就应先求出剩下的长度占全长多少,根据题目条件知修了那么剩下的应该占全长的(1-由此可以求出5 000米的是多少。
在教学中要经常进行这类训练,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思考问题就会更积极,条理更清晰,层次更分明,不再机械地套用解题模式,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质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是指智力活动,特别是思维的正确而迅速的特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就是学生思考问题的速度快,在转瞬之间能将该想到的内容思考完毕,而且思考问题要做到合情合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快速思考能力,使学生能迅速地接触问题的本质,寻找到最佳解题方法,解题速度不仅要快,而且要灵活。
例2挖一条长800米、宽3米、深2米的水渠,原计划15天挖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挖可以提前几天挖完?
一般的解题方法是先求出水渠的体积,再求出原计划每天挖土多少立方米;然后再求出实际每天挖土多少立方米,用水渠的体积除以实际的工作效率,求出实际需要的天数;最后求出提前几天完成。
这道题若用不同的方法求解,就显得更快捷、简单了。例如:先求出实际工作效率是原计划的几分之几?接着转换为实际工作时间比原计划少用几分之几,就能求出提前几天完成。即15×[1-1÷(1+)]=3(天)。
上面的例2说明,教师若能注意正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不按常规思路思考,舍弃多余的思维过程,尽量压缩中间环节,使思维简化;就能在教学中有效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灵活运用知识的程度和智慧的正迁移能力,列式解答是总结审题和分析数量关系的结果。学生需借助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深刻理解数量关系,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和基本关系、运算顺序等基本知识,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角度寻求各种解答方法,从而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
例3一批零件,已经加工了60%,正好是120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在学生理解用方程解法的基础上,笔者用线段图启发、诱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学生的解题思路有以下几种:
(1)120个正好占60%,1个占百分之几?100%是多少个?
100%÷(60%÷120)=200(个)。
(2)60%是120个,1%是多少个?100%是多少个?
120÷60%×100%=200(个)。
(3)100%是60%的几倍?100%是多少个?
120×(100%÷60%)=200(个)。
在讲授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在最后的巩固训练题中,笔者以一题多问的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4提出问题并列式:修一条路120千米,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______________?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提出了下列问题和算式。
教师及时汇总集中,让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问题:
(1)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2)为什么乘数都是120?(3)为什么所乘的数又都不相同?
这些不同的思路、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解法,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使之能根据条件和问题灵活地转换思路和方法。对同一问题采用多种解法求解,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多解择优,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可以有效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能独立思考,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的羁绊和思维定式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新颖性成分的智力品质,给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和别出心裁的好解法。课堂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培养思维独创性的很好的平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思维独创性发展的条件和活动,为学生打造一片自由发挥、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细心呵护、精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让他们成为富有创造思维和精神的创新人才。笔者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题目,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努力探索,求新求佳。
例5挖一条长400米的水渠,前4天挖了全长的照这样计算,挖完这条水渠还要多少天?
学生采用一般的解题思路。即“剩下的米数÷每天挖的米数=还剩的水渠需要的天数”。
笔者启发学生:还有没有更巧妙的解法?学生经过思考,给出另一解法:“4天挖完全长的,那么挖完这条水渠共要4×5=20(天)”;另一位学生补充说:“4天挖完全长的挖完水渠的天数是4÷=20(天),但已经挖了4天,所以只要再挖20-4=16(天)”;这时第三位学生提出:“这题说的是工作量、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的关系问题,工作量是‘已挖了)。工作效率是÷4=,所以要求的天数是=16(天)”。
对学生的这几种解法,笔者及时予以评价,进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创新解题的乐趣和运用直觉思维解题的优点,既简单又明了,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数学思维的重要品质,它是在主体思维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稳定的,因而在其形成和发展时期具有可培养性。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加强课堂训练以及方法渗透。
此外,思维的多向性和思维的批判性也是两个重要的思维品质,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及思维的准确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使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当学生已经“学会”了之后,就应该力求解题速度“快”,力求用最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