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笔做成大产业
2018-10-19邓胜利
邓胜利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毛笔居四宝之首。
中国毛笔的发源地在哪里?多个地方争论已久。
河南省项城市孙店镇汝阳刘村,以盛产汝阳刘毛笔而闻名于世,超过50%的村民都从事过或正在从事毛笔的产销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妙笔之乡”。
当河南省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制笔大师、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好勤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毛笔展现在笔者面前时,仿佛打开了一扇中国传统文化血脉延续的大门,曼妙奇特,别有洞天。
刘好勤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汝阳刘”毛笔第66代传人,将“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不断发扬光大。
“我们公司生产的汝阳刘毛笔供不应求,年产值近亿元,已经成为全国最大毛笔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毛笔行业唯一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刘好勤自豪地说。
据介绍,“汝阳刘”毛笔素有“历史第一笔、文化第一笔、皇家第一笔、书家第一笔”的称号。毛笔由秦朝大将蒙恬发明,后经其帐下文书、亲密随从、“汝阳刘”先人刘寅传承下来。自秦代开始,“汝阳刘”毛笔传入皇宫,成为宫廷御笔。
刘好勤告诉笔者,传统制笔分挂毛、齐毛、垫毛、切毛、梳毛、清毛、装杆、择笔等工艺流程,而“汝阳刘”毛笔则由128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尖、圆、齐、健”四大特点。
为适应市场需求,近年来,当地政府帮助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上狠下了一番功夫,每年都要安排工人到浙江湖州、江西等地学习先进制笔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还邀请国内知名书画家试笔并指出不足。通过市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汝阳刘村的毛笔产业解决了经费、销路等问题,毛笔生意越做越大。如今,汝阳刘毛笔已经成为周口市一张金字文化名片。
探访汝阳刘村,夏日里的村庄安宁、平静,很多农户趁着农闲制笔。与别的村子不同,今年的春联依稀可见,汝阳刘村很多农户家贴的对联都是自己所写。
“家家户户都会做毛笔,所以这里的人们也擅长写毛笔字。”孙店镇党委书记徐启华说。
在村口,笔者遇到了一位老伯,上前问他“你会做毛笔吗?”
老伯回答:“能不会吗?十几岁就开始做笔,做了50多年了。”
沿着村路往前走,推门走进一户农家,只见客厅里摆放着做毛笔的材料和工具。户主杨玉枝说:“儿子、媳妇还有我们老两口都会做毛笔,全家一年做毛笔的收入有六七万元,比种地强。”
刘好勤介绍说,现在村子里有3757人,从事毛笔生产的有1000多人,年产值达2亿元。如今,毛笔产业已经成为汝阳刘村村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一个企业带动全村农户。汝阳刘村村民生产的毛笔不愁销路,因为有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收购并统一销售。
项城市文化局副局长秦涛说:“这几年,村里毛笔业做强做大离不开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等毛笔生产企业的带动。”
刘好勤说,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成立以来,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毛笔企业在资金、技术和销售上给予农户扶持。通过“四统一”,即统一原材料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销售,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他说,他们正在筹建汝阳刘文化创意产业园,准备在毛笔的收藏价值、使用价值上下功夫,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用途的生产、销售体系。
汝阳刘村以盛产毛笔闻名于世,是名副其实的“妙笔之乡”。
毛笔生产过程
如今的汝阳刘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以刘好勤等为代表的汝阳刘人的不懈努力下,已发展为集毛笔生产、销售、研发、收藏、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礼品企业,年产各类毛笔330万支,规格品种达120多个,连年荣获省优、部优、国优产品称号,并漂洋过海,出口到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成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的国礼和具有中原重要文化特色的纪念品,并被相关单位珍藏。
近年来,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毛笔生产基地,在全国制笔行业,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汝阳刘毛笔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河南省名牌产品、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产品等荣誉,制笔传人刘好勤被文化部授予“中国制笔大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