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农业,引领中国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方向

2018-10-19卞瑞鹤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19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发展

本刊全媒体记者 卞瑞鹤

农业,从远古走来,伴随着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一直走向未来。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经济、社会、科技的任何变革,不断使农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不断使农业产生新的瓶颈和解放。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已取得巨大成就,但针对资源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等压力,积极发展“中医农业”,融贯古今、中西合璧、探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的理论创新和现实选择。

河南又称中原,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医药发源地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有重要作用,在河南实施中医农业将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与生态农业一脉相承

“中医农业”,就是将中医原理、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融合创新,优势互补。换言之,“中医农业”是五千年的农耕史和五千年的中医发展史跨界融合。

尽管中医原理及方法在中国农业上的应用很早,但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比较依赖化学农业,忽略了中医原理、方法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相关研究与实践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和经验,比如,用遗传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方法提高药用植物营养液的药效。

一般认为,生态农业具有四大特点: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和持续性。而中医农业具有三大特点:系统性,即着重农业生态系统以及生物体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综合性,即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复合效应;整体性,即作用范围是整个的、全部的,强调覆盖所有生产单元和种养循环链。因此,生态农业和中医农业,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原理上是相通的,方法上是可借鉴的,技术上是可共享的。

中医农业理论与实践学术报告会现场

“中医农业”可以在农用药物、饲料和肥料三个领域广泛应用。狭义的“中医农药”,是指利用中医的原理和方法,用动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元素,支撑农药、兽药。

中科院原副院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曾说,用中草药和微生物来做农药、兽药,中科院的专家一直在努力。现在,化学药剂的使用给很多地方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其实,这也给中医药农药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中原大地涌动中医农业热潮

9月19日,中医农业理论与实践学术报告会在河南省农科院举行。国际中医农业联盟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章力建,国际中医农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科院老科协副会长王道龙等,为在场的近百名嘉宾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河南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张玉亭指出,河南省农科院不断在充分学习和落实国家“三农”领域的相关政策,解决全省“三农”问题的需要,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范、科技服务和农民素质培养等工作,充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医农业理论与实践学术报告会”暨章力建院长的学术报告,将有助于科研人员、农业领域企业洞悉最新农业发展方向,把握跨界创新融合,同时也将为河南省的农业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章力建、王道龙的报告以“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为主题。中医农业就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中医农业的应运而生,不仅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有突出作用,而且能有效地改善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和质量,加大中医原理和方法在农业上的应用,将五千年的中医文明化作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使中医农业成为我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在报告会后的研讨会上,有关专家表示:‘中医农业’农产品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发挥积极、重要作用,能用国内生产的高品质农产品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用技术壁垒手段减少国外农产品进口,让中原大地涌动中医农业热潮。”

为中医农业作出创新贡献

在研讨会上,河南意可达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意可达公司”)现身说法。在中医农业方面,该公司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其研究开发的酵素菌肥效果显著,为中医农业生产实践作出了创新性贡献。

“为了加快农业生态创新转型发展,意可达公司在专家的指导下,把中医理念运用于农业生产,利用残次果品、尾菜和具有药性的原生态作物秸秆、茄果和餐余垃圾,通过配伍和调制,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成功开发了液态酵素菌肥产品,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产品在瓜果、蔬菜、小麦上的使用,实现了增肥、减药、增产、增效、提质的重大成效。”研讨会上,意可达公司董事长王春莲开心地说。

意可达公司是河南一家专注于微生物农业和绿色产品研发、生产、推广、销售的现代农业企业,旨在遵循生态、循环、绿色、高效的理念,运用微生物酵素菌肥技术,引领区域性农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据介绍,该公司已经建立农业示范试验基地2.3万亩,旗下有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农户7000多户,年产优质小麦1380万公斤,加工的优质面粉比普通面粉价格高出30%~50%。特别是酵素菌肥在瓜果、蔬菜和小麦上的应用,其效果引人注目。

“现在我国,特别是河南农业,都处在转轨变型的重要时期,处在由数量型为主转变为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处在由大水大肥大播量的粗放农业向精细农业、精准农业转变的阶段,处在由过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瓜不香、果不甜、菜无味、粮食不好吃向生态农业、安全农业、生物农业、有机农业转换的时期。”王春莲说,目前,意可达公司把中医理念运用于农业生产,成功研发了酵素菌肥,对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努力,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新路,为乡村振兴加油助力。

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章力建(前排左一)作学术报告。

迎来发展机遇

放眼世界农业发展历程,农业大体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当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四个阶段,当前正处在从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生态农业基本理念和时间空间、产业链条、技术创新等不同维度的不断融合,生态农业将会形成更多机制模式和理论方法。

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是当前政府部门、科学界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农业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产生“1+1>2”的效应。中医农业的具体应用,能够实现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控,改善产地环境,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是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路径。

目前的资料和信息表明,“中医农业”有这些优良特色:增加产量;无污染,并能消除其他来源污染;色、香、味俱全;具有各种利于健康的功能;延长保鲜期。

“中医农业得到越来越多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与支持;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和单位正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相关工作,目前,已经聚集了一批‘中医农业’优秀实践者和优良产品,越来越多的高级科学家也要求参加研发工作。”章力建说,“要用中医技术方法,发展中医农业,走中国特色的中医农业之路,使中医农业成为‘一带一路’的精彩品牌。”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