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省级贫困村青山富民的生动实践

2018-10-19杨秋意实习生杨松营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19期
关键词:家村贫困村村民

本刊全媒体记者 杨秋意 实习生 杨松营

“现在我们老两口还可以照顾自己,儿女也孝顺,我们村要建成美丽乡村了,当贫困户耻辱,不能给国家添麻烦。”2018年9月9日,河南省登封市唐庄镇西北山区的省级贫困村——范家村的一部分村民来到村委会主动脱贫,84岁的李小末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养山护山建美丽乡村

2007年,在外事业有成的范战标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看着被滥砍树木、滥挖石头造成的裸露山体,很是心疼,一上任就实施“三禁”(禁采、禁伐、禁牧)政策,并提出为子孙后代要保护青山绿水、禁止滥砍乱伐,依托自身优势发展旅游业的目标。

封山后,许多村民没有了挣钱的门路,随之而来的是村民们的抱怨声与不合作。为了号召村民彻底摆脱这种以采石和伐木取得收入的方式,范战标首先做通了村主任范翠云的思想工作。之后,范翠云说服家人主动关闭了自家的几个石坑和石锯厂。谈起一年损失几十万元,范翠云不觉得吃亏,自己的行为促使其他村干部也开始带头行动。于是,在党员干部带动下,范家村的村民们自觉遵守禁采、禁伐和禁牧政策。“三禁”政策从根本上保护了山区的生态资源,也造就了范家村具备开发山村旅游景点的基础条件。

2014年,村里开始着手推进旅游建设,邀请湖南大学规划设计学院的专家来考察后确定了打造以“山村老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康养型田园综合体,融合了当地的特色环境和石窑资源,全力打造山间体验游项目,结合村里的农耕生产,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目前,该村在建的宋家大院和小吃一条街,以及规划的范家大院、民俗住宿等项目都由村民参与完成,这也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

“现已修建完工的玻璃吊桥、溶洞、栈道等项目将在今年全国扶贫日期间向游客开放,仍然在建的还有宋家大院、小吃一条街。”范战标胸有成竹地说。

精准扶贫促全民脱贫

当年封山之后,大多数年轻人选择了外出务工。如今村里的旅游项目启动,给村民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一些村民去工地上干活儿,每天都能挣100多元。外出打工的青年人也陆陆续续回到村中,就地转化为经营户,开设小饭馆、小商铺、农家乐。一些主动脱贫的村民告诉记者,“在工地一天可以挣150元左右,一家三口人的生活没问题了。”

同时,村里又把群众原来拥有的1436亩土地进行退耕还林,种植了核桃、金银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经济作物为乡亲们增添了收益,生态得到了修复,每家每户还可以领取相应的生态补偿金。

为了早日脱掉贫困村的帽子,村里坚持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和全体村民大会。立足村情,帮助群众了解党的政策,同时帮助村干部了解村民的想法,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作为省级贫困村,该村现在共有220户689人,未脱贫4户共11人。2009年该村借助扶贫搬迁政策,基本实现了全村整体搬迁,村里的群众陆续搬到了唐庄镇上的新社区,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舒适生活,搬迁后也解决了群众的生活问题和就业问题。

然而,在搬迁之初,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很多人都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搬迁后留守村里的也大多是老年人。范翠云告诉记者:“第一批搬迁的时候,大家都不愿下来,导致新社区的房子都住不满。到了后面两批,大家争着要下来。”

2014年,旅游扶贫规划开始后,村里每年都会组织村民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开阔视野,群众保守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担任支部书记十几年来,范战标不仅没有领过工资,而且还拿出自己的积蓄用于村里的发展,他感受最深的是,村民由原来的不理解和抵触到越来越接纳他,愿意跟随他的脚步走。

登封市唐庄镇范家村门楼

范战标说:“我们村还成立了帮扶中心,解决乡亲的实际困难,现在已支付出去100多万元了。村里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都会有8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奖励。”这一举措,极大地降低了辍学率,也为村“两委”培养了一批后备人才力量。该村近年来每年都举办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本村的大学生把在外的见识讲给大家听,并结合本村发展实际提出自己的设想,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发展。目前,在范家村的村干部队伍中,已有3名大学生村干部。

整合资源实现共同富裕

范家村位于半山腰的旅游栈道

那么,五大合作社是如何让村民盈利的呢?根据合作社规定,全村农民的承包地全部入股,集体机动地即为集体股。每亩地每年的保底分红为500元。入股后的土地交由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享受保底分红;不交给合作社,继续由农民自己耕种的,不享受保底分红,当年交给合作社即可享受保底分红。到年底,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收益扣除日常工作经费,以及已支付的保底分红后,其余全部分给农民。

劳务合作社主要为农户提供免费登记、免费培训、免费中介等帮助,既解决了农民就业又增加了合作社收入,年终还可进行二次分红。房屋股份合作社是以农户移民搬迁后的房屋作价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社将这些房屋交由范家村旅游投资公司统一运营,用于发展乡村旅游,公司取得收入后分红给房屋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再分红给农户。资产股份合作社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农户以现金入股,组建投资性的范家村置业股份合作社。其向村旅游投资公司投资入股,或直接从事旅游设施、旅游地产的开发建设、出让、出租等,取得收入后按股分红。

范家门外村的合作社正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其实践价值对推动范家村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党建+,让贫瘠的小山村变了大模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原始古朴、自然生态、民风淳朴的山村老家即将拥抱游人回家。

一、一个好带头人带出一个好党支部,以党建促各项工作的开展。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都牺牲小家为大家,充分发扬了党员先进模范作用。

二、生态发展促农民增收。随着“山村老家”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开发,服务业、旅游业等快速发展,农副产品附加值大大增加;服务业需求大,劳动力充分就业,三产融合发展,地方经济迅速发展,直接带动周边居民收入快速增加。

三、促进劳动力回乡自主创业。山村老家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将带动当地特色产品的热销,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热情提高,利用资金优势及经营意识,可迅速在本地创业,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促进居民收入增加。

四、以生态发展促村庄永久脱贫。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形成以旅游业为核心,不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合作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会有更多的村民将其生产、生活纳入整体旅游区的发展之中,从而实现广泛的脱贫致富。

五、整合资源,加强村集体经济建设。通过“三变改革、五大合作”,组建五个合作社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集体资产产权、土地、劳力、房屋、资金等五大生产要素分别整合起来,使村民手中的有限资源得到很好发挥,使村里发展驶上快车道。

猜你喜欢

家村贫困村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那片盛开的“金银花”——从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看“带头人”的重要性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