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两利,基于太极推演下的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建设刍议
2018-10-19庞君美
庞君美
质量重于泰山,这似乎已经是组织公认的真理,然而当遇到紧迫的生产周期时,质量工作往往又被束之高阁!我们能否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兼顾效率,甚至实现质量和效率的互利共生呢?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这个太极图里,效率和质量这对阴阳冲突是我们推演解决的诉求焦点。
一、定位精准,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建模诉求
以产品实现全过程为中枢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无论是体系还是产品,评判质量好坏合格与否的依据是统一一致的,即“标准”。判定质量是否合格的标准来自于国家、行业、企业、顾客四个层面对于产品的要求;所以识别、判定、定位不同的要求和标准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也是组织实现产品战略,定鼎中原宏图伟略的关键研究课题。
《鹖冠子》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寻北斗指航,唯有北极紫微星岿然不动于中天,犹若帝王居中而号令四方。故以定位为首要任务的组织产品质量战略的首要任务是从东西南北、古往今来的纷繁干扰中逆阴阳太极而动、据斗指向,经七逆五返三至一,方能寻视紫微,定位中天,问鼎中原。“中国道商知识体系”的创始人李海波先生在《道商学》(2017,第182页)里精彩阐述了企业战略布局“铸鼎安炉”的“道商丹法战略七定图”,即“定性、定态、定尚、定量、定点、定法、定阶”,该项法则为我们探讨策划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或产品实现标准要求制定提供了模型指导。
道商丹法战略七定图
定性:组织应首要明白要我要提供什么产品,明晰该产品所属的行业,应遵循的行业标准和行业法规;
定态:组织应明晰我所拥有的人才资源、设备资源、物料资源、生产环境资源、工艺技术资源、资金规模的状况,清晰把控自身所能支配和调控的资源能力;
定尚:组织在定性和定态的基础上需制定明确的产品质量战略,畅想产品在行业中的理想地位,制定产品的最高品质追求;
定量:也即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制定出实现产品质量战略的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将实现产品质量战略的经营思想予以文件化,成为组织行动的指导思想和行为指南;将产品质量战略的行动步骤予以量化,成为可以测评的目标;
定点:对于组织的产品质量战略而言,最高管理者需在定量的基础上,清晰的明晓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须经历的或者重点把控的几个关键因素。这几个关键因素包括:“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人员能力要求、关键技术工艺要求、关键设备要求、关键生产环境要求、关键物料要求”;
定法:对于如何实现产品的质量战略,组织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然而由于行业的不同,组织需依据行业的要求和一般质量管理的规则选择合适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具,比如ISO、AS、GJB等;
定阶:将企业的产品质量战略和企业的产品质量目标分解为具有现实意义的阶段目标,识别、判断、确认当前所处的阶段,开始正式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建设或产品实现的标准/要求制定阶段。
二、适宜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阴阳调和的中枢诉
质量是产品品质满足要求的程度,满足的程度与产品的品质及其价值在常态下程正比关系;一旦组织制定了产品质量战略、策划了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开始了产品质量的运营管理阶段。组织所选用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所选用的产品质量标准是否有效;所识别的产品战略阶段与所选用的产品质量标准是否适宜,是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能否为组织创造质量和效益的最迫切、最核心诉求。
(一)质量标准要求与产品质量运行的五种阴阳推演
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营过程中,质量标准的显性要求和产品质量运行的隐性状态之间在太极推演下常常呈现出以下五种现实状态:
分离状态。即质量标准的显性要求只是组织公开展示给公众、监管部门、审查部门的表层体相,在这种一本正经符合要求的表层阳光下是企业产品质量实际运行的另一套不为人知的内部规则。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的业态里,众多中小企业在追逐资本利润、市场环境困顿、生存艰难的大背景挤兑下,实际运行呈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实际运营的脱离,没有质量控制、不达标准要求是企业最灿烂的本质,被阳光遮住的是隐藏在质量背后的安全隐患,这种状况犹如画皮般惊悚。
冲突状态。当企业的生存空间向好的方向转化时,企业开始尝试按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运营时,组织利润追逐的冲动开始与兼顾质量安全的底线相碰撞。利润追逐的效率兽性与崇尚安全底线的质量人性在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里产生激烈的冲突和对立。这种冲突和对立或来自于高质量标准与利润追逐欲望的低底线的极端不匹配;或来自于质量标准的粗糙简陋与现实生产复杂性的极端不适应;或来自于朴素质量安全意识的懵懂难以驾驭组织现实生产中的事无巨细挑战;或来自于缺乏质量工具或资源的赤手空拳难以招架组织现实生产生存的恶劣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存在带给组织的是无尽的痛苦与焦灼。
短期有效状态。在激烈的冲突状态下,熬过成长阵痛期的组织开始在标准与现实间妥协,这种妥协的最显著特征是企业开始在生产交付压力小、生产压力低的情况下讲质量标准,而在面临交付压力和生存困境时讲效率。质量标准体系的有效运行只是短期的受控状态,这种有效运行只是组织在恶劣的生存空间下努力撑起的一把雨伞,并为产品质量体系的稳定有效运行提供一脉契机。
适宜状态。在质量标准体系短期有效状态下,若企业能够逐步解决上述造成体系内部冲突的各种因素,不断的调和“产品质量标准”与“产品生产现实”的各种阴阳冲突,使得原本针尖对锋芒的不可调和逐步转化为凸凹互补一致的符合性。最终组织在实际的产品质量体系运营中几乎完全与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吻合,产品实际生产能够按照质量标准要求运行;质量标准要求也能够真切的贯彻到产品实际生产中,组织的标准要求与实际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达到了统一和兼顾,组织的生存空间得到了空前的拓展,生存能力极大增强。
收益状态。在组织受益于质量标准的适宜状态时,这种持续稳定的适宜性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了长足的“生存稳定性”和“抗击诱惑与冲突的能力”,从而使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有了自我修复能力和自我改进成长能力,可以应对内外环境的冲击,从而使得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效率得到长期稳定的收益。
(二)质量标准要求与产品质量运行的现实诉求焦点
在质量标准要求与产品质量运行的五种推演状态下,组织面临各种不同的现实困境与诉求。这种困境诉求集中体现为企业追逐效率与兼顾质量的阴阳互生、互冲、互融、互利、互害转化;又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要求的不适应、不适宜造成。“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于是从传统道家的人天秩序理念下寻找回应这种现实焦灼的矛盾诉求是我们的又一项艰巨任务。
三、阴阳两利,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建设的诉求回应
在质量管理体系阴阳推演的五种模式下,造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适宜、非有效的主要问题就构成了我们的治理方略,为此,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中需做好以下几个工作,才能达到效率与质量微妙玄通的互生互利共赢局面,使适宜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发光发热,为组织创造效益!
(一)“微”,质量标准管理工作的精益化之路
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立产品质量标准时需要在微上下功夫。首先,破解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混沌认识与朴素意识,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是由无数子过程、子系统构成的体系性工作;其次,对每一个过程建立明确的标准要求;第三,将每一个标准要求按照对质量影响的轻重、大小的程度不同予以设置不同的控制类型和方法;第四,针对不同程度的标准类型设置不同的偏离接受范围;第五,针对过程制定行为控制规范以明质量运行纲纪;
(二)“妙”,质量标准运营工作的迂回之道
由于太极阴阳的矛盾特性使得人类的历史总是呈现螺旋上升。质量管理的最大难点在于质量标准与组织实际运行的难以匹配调和。与其放任质量标准在现实面前失效失控,不如在满足必要标准要求前提下,调整降低标准/目标以实现标准的有效控制,使得组织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良性企业文化,使得产品质量的一切行为模式与组织文化最终凝聚成敬畏遵守质量标准的圭臬潜在意识,让一切行动都从隐态的个体行为升华为显态的集体阳光行动,从而使得组织充满正气。也使貌似短期失守的质量标准从可见的长期获得稳定的尊重遵守!
(三)“玄”,质量与效益的交融互生
当遵守标准,确保质量的意识融入到组织的行为中时,产品的质量品质特性与企业的效率开始呈现交融互生性。这种交融互生集中反应在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里,呈现标准与执行、缺陷与改进、漏洞与措施、争论与合作的多维度共目标的扶摇上升,使得“组织有足够的能力、定力去抗拒内外部环境的效益诱惑以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而稳定可靠的质量为组织赢得更加适宜的外部环境资源与健康发展的内部环境效率,使得效率和质量开始围绕效益中枢协同上升”,质量意识的提高使得组织内部人力能力得到提升、设备得到更新换代、物料受到强有力控制、工艺得到改进,从而使得组织产品质量战略逐步实现,市场效益好转。
(四)“通”,沟通阴阳的行为意识规范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当企业的质量与效益呈现交融互生、扶摇直上的良性互动时,组织内呈现出一个具有“同一愿景、同一目标、同一意识、同一行为规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组织质量文化生态,这既是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之初的愿景起点,同时又是质量管理体系经实际运营锤炼达到的核心目标,此时,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真正有效适宜的,且达到了一个高品质的层次,真正为组织的发展壮大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