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机共振基本理论介绍

2018-10-19刘廷银刘岩赵双江中国人民解放军65589部队

数码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共振布朗信噪比

刘廷银 刘岩 赵双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65589部队

1 引言

随机共振理论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其研究深度和影响范围都极为深远。通常认为随机共振系统需要有三个要素:随机共振的输入驱动信号、非线性的随机共振系统和相匹配的噪声。随机共振按照稳态数量不同,可分为单稳态随机共振、双稳态随机共振,以及多稳态随机共振。其中研究较为成熟的是单稳态随机共振和双稳态随机共振,而双稳态随机共振与通信信号中的0,1二值可以较好地适配,因此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因为多稳态系统的研究难度较大,所以应用较为有限。

经典的随机共振理论主要讨论的是双稳态随机共振模型,其中包含的主要理论有:驻留时间的分布特性、随机共振的响应过程、特征值研究、绝热消去理论等。

2 两个动力学方程

2.1 朗之万运动方程

朗之万运动方程讨论的是忽略重力条件下的布朗粒子。假设该粒子的质量为m,当该粒子在流体中运动时,主要分析两方面的作用力:(1)若布朗粒子的运动速度为v,运动会导致其受到周围分子的无序碰撞。该碰撞总体上作用结果为阻止布朗粒子的前进运动。可以定义这部分阻力为-av,该阻力将随着布朗粒子的宏观运动而持续;(2)从微观角度考虑,当布朗粒子受到无序碰撞时,碰撞力用F(t)表示,F(t)不随粒子的运动状态而改变。综合阻力-av和碰撞力F(t)两方面,可以得到粒子的运动方程如下:

该方程描述了布朗粒子的运动情况。因为布朗粒子受到的无序碰撞力的随机性,粒子的运动方程为随机过程。

对公式(1)进行整理,方程两端同时除以m后可得[112]:

式(2)通常被称为线性朗之万运动方程,其中的r为阻尼系数,即单位质量的加速度。n(t)为布朗粒子受到无序碰撞所产生的随机噪声。

在(2)式的基础上,增加外场力f(t)对布朗粒子的作用,并将速度变量v一般化为x,(2)式可被写为:

当f(t)为非线性的外场力时,(4)被称为非线性朗之万方程。后续的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将基于非线性朗之万方程建立[113]。

2.2 福克-普朗克方程

非线性朗之万方程(4)中包含有随机项n(t)。因此当对(4)所描述的粒子运动状态进行研究时,通常讨论的是运动轨迹的各阶矩。非线性方程中相关变量的矩计算难度大,很难精确获取其统计特性。为此需要讨论相关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函数。由于非线性因素,(4)式中的变量x具有时变性,其概率分布函数也具有时变性。令变量x,在时间t的概率分布函数为ρ(x,t)。可以从朗之万方程推导出概率分布函数ρ(x,t)的方程[114]。

当系统中包含高斯白噪声时,可推导出概率分布函数ρ(x,t)的福克-普朗克方程:

当系统中包含的噪声是加性高斯白噪声时,(5)简化为:

3 双稳态随机共振基本原理

3.1 动力学原理

双稳态随机共振属于非线性朗之万方程描述的一种特例,其对应的外场力为[115]

其中 称为势函数,a和b是两个重要参数,满足 , ,其直接决定了双稳态随机共振的过程及发生条件。当从统计平均的意义上约去零均值的噪声n(t)时,非线性的朗之万方程改写为

公式(8)描述了一维双稳态系统的动力学过程。从(8)可明显看出 是粒子运动的决定性因素。(8)式描述的系统的稳定点和不稳定点均可以通过求解 的极值点获得。极大值对应于不稳定点,极小值对应于稳定点。为求取极值点,对 求导可得:

(9)的三个极值点为:

图 1 双稳态随机共振的势函数图

如图1所示是双稳态随机共振的势函数示意图,当一个粒子在这个势函数中运动时,假设初始时刻粒子在x=0点,当受到一个微弱的扰动时,粒子极易偏离不稳定点x=0,落入到稳定点。若扰动力使其偏移量Δx>0,则粒子倾向于落入到稳定点2,即x=若扰动力使其偏移量Δx<0,则粒子倾向于落入到稳定点1,即;若粒子处于稳定点1,当受到的力导致位移Δx<0,则随着Δx幅度增大,其阻力呈几何级数增大。从而最终使得粒子稳定在稳定点1附近。稳定点2同理。

3.2 双稳态随机共振

在应用于通信信号处理时,处理的对象通常可以假设为信号与噪声的叠加的结果。这与随机共振系统的输入相吻合,具体如下示意图:

图 2 信号处理系统过程图

令通信信号为s(t),信道的加性噪声为n(t)。传统的信号处理系统就是如何降低噪声n(t),从而使得输出x(t)尽可能与信号s(t)逼近。

图 3 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的过程图

从图3可知,随机共振系统的输入输出与信号处理系统相同,因此二者可以相互统一。令n(t)表示系统的随机力,s(t)表示系统的驱动力,此时图3的随机共振系统可写为[116]:

(11)

通信信号通常需要利用载波进行调制,因此往往以正弦函数的形式出现:

其中f_0表示信号载频,A(t)表示基带信号。将(12)代入(11)式可得:

3.4 随机共振的性能度量

当信号经过随机共振系统后,如何评价输出的信号是个关键问题。通信中对于信号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参量是信噪比。在随机共振过程中,噪声的能量逐步被削弱,并转化为信号的能量。从而最终信号的能量增强,输出的信噪比远高于输入信噪比。利用信噪比评价随机共振进行信号处理的性能较为合适。信噪比计算公式为:

其中S(w)表示信号的功率谱函数,N(w)表示加性噪声的平均功率谱函数。(50)式中的极限求积分的过程较为复杂。当考虑到具体信号形式时,(50)式将进一步简化。假设输入为正弦信号,即,此时定义信噪比为:

其中 表示噪声功率,求取方法是在频率 附近功率的平均值;同样地, 为信号在频率 附近功率的平均值。令系统输出信号的离散傅氏变换序列为,(k=0,1,……,L-1):

按照随机共振的绝热消去理论,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的输出信号的信噪比为: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随机共振的相关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随机共振现象的动力学原理、随机共振的物理概念、随机共振过程的测度及相关参数等内容。

猜你喜欢

共振布朗信噪比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钟磬共振 大写开怀——张宜的人物画
基于经验分布函数快速收敛的信噪比估计器
Legendary British Climber Joe Brown乔·布朗
自跟踪接收机互相关法性能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数据链信噪比估计算法
你好,我是布朗熊
你好,我是布朗熊
丹·布朗主要作品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