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质阅读vs数字阅读,你更倾心哪种方式?

2018-10-18王晓东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电子书纸质书店

王晓东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全国各个城市电脑里,一个场景屡见不鲜:许多人手里捧着手机、平板之类的移动终端刷朋友圈、读电子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变得“行色匆匆”了。

那么,生活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我们,是否还需要纸质阅读呢?

媒体热议

“华夏经纬网”(2018.5.18) 华东师范大学日前发布的“2018新时代上海大学生阅读指数报告”显示,84.3%的大学生将手机阅读作为最主要的阅读方式,而社交媒体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数字阅读的主流:排名前三的大学生社交阅读平台分别是微信,占比68.8%;微博,占比56.7%;知乎,占比48.0%。

“内蒙古晨报”(2018.5.2) 《2017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人均阅读图书数量大幅提升,其中电子书达到10.1本;中国接近4亿的数字阅读用户形成了152亿元的市场规模。数字阅读用户年龄的分布较往年更加分散,向全年龄段拓展。数字阅读市场环境日益规范,内容质量不断提升,数字阅读日渐成为文化传播新方式、助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能。

《2017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数据同时显示,用户愿意为电子书付费的意愿从2016年的60.3%上升到2017年的63.8%。其中,2017年愿意为单本电子书支付的平均金额为13.6元,相较于2016年的8.9元增长了52.8%。

“新浪网”(2018.4.27) “实体书店一定不会消亡,但必定不会以传统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未来的书店应该是让你更有品质地去消遣的一个空间。如今都得到了印证。纸质书也一样。大家可以发现,碎片化的信息整理,不會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反而变得越来越笨,因为你会因此渐渐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阅读的本质不是让你仅仅去获取信息,而是通过别人的思想来激发你的思想,最后搭建完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唐宁书店创始人 鲁宁馨)

主持人语

主持人:相信每位同学都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我国当代文学家曹文轩先生在他有关阅读与写作的讲座中告诉大家:读书要读有文脉的书。同学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的形成阶段,此时,更应该选择那些能给自己做精神底子的书,这些书包含了大善、大美、大智等积极向上的对同学们有启发作用的内容。读这些书,大家可以将书里的好词、好句、好段等抄写到笔记本上,但这就在潜移默化中规范了你的写作习惯,这样的书当然称得上是有文脉的书。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阅读”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横空出世,大多数人选择了这种方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方便,不需要跑到书店就可以遍览全书。但也有人认为,拿着冰冷的手机看书一点儿感觉都没有,而那种品着香茗,在一盏灯的陪伴下读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中学的几位同学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他们心中最佳的阅读方式。

各抒己见

刘怡彤: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数字阅读正慢慢地取代纸质阅读。但我认为,新媒体时代仍需要纸质阅读。

首先,纸质阅读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翻书时,倾听那清脆的纸页声,看着那精美的图书装帧、设计,闻着那散发出来的油墨清香,会让我们沉浸其中。那种真实感、立体感是电子书所没有的。

其次,纸质书可以随意做阅读感悟和心得批注,而电子书却不行;且长时间看电子书,对眼睛可是一点儿好处都没有。更何况,即使像大名鼎鼎的亚马逊阅读器,在中国各大书店里也无人问津,甚至在某些小书店里都没有上架,这不正有力地说明了国内喜欢纸质阅读的人更多吗?

卞舜熠:我同意刘怡彤同学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阅读虽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但在新媒体时代,我们仍需要纸质阅读。

与纸质阅读相比,数字阅读固然方便。一部手机可以包罗万象,随心畅读,而且获取信息更快;但纸质书可以随意翻阅,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读书气质。电子书呢,虽然携带方便,让读者大饱眼福,可是会受到用电的限制;而且时间长了,会影响视力。中国书市上的多数经典作品或最新作品皆为纸质版本;而阅读那些内容深刻、有思想性的书籍时,读者也依旧会首选纸质图书。就连知名图书策划人金丽红也说:“深阅读、重阅读必定是归于纸媒的。”

顾涛:以上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但也不能否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阅读正以资源丰富、轻便环保等特点逐步代替纸质阅读。

就便携性而言,电子书早就将纸质阅读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比如,你在进行纸质阅读时,手里可能需要捧着一本厚重的书或拿着一张报纸;而数字阅读需要的仅仅是一部手机,甚至是一块手表就能进行。

更何况,纸质阅读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碰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章时,你读懂也罢,读不懂也罢,对此只能望文兴叹。但在进行数字阅读时,遇到不会的字词还可以查工具书,并了解一些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相关信息。

吴其峻:没错,纸质阅读能达到的效果,数字阅读同样能达到,甚至是超越。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而不是载体,但载体的质量也影响着阅读的品质,不是吗?纸质书籍由纸制成,耗材不环保,而且容易破损、丢失,纸张质量也参差不齐,容易泛黄或发绿。可数字阅读非但没有这些缺点,而且内容不易丢失,可联网,阅读背景、光暗程度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调整。

大家或许不知道,人一生中所读的书所用的纸张,不知道要砍掉多少树,对环境造成多大的破坏;反观数字阅读,就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果还有人坚持说,纸质阅读是一种文化情结,不能抛弃。那么我问你,为了这虚无缥缈的文化情结而去伤害宝贵的环境,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主持人:大家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在新媒体时代,数字阅读往往是碎片化、快餐式、随意性的,属于浅阅读,但纸质阅读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培养对纸质图书的阅读兴趣,发现并重视纸质阅读的价值,是每个人都应当有的文化自觉。

著名作家王蒙说过:“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享受和生活态度,不仅仅是指数字阅读,同样也包括纸质阅读。

只要阅读不死,纸质图书就永远不会消亡。

猜你喜欢

电子书纸质书店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最美书店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
在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