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心理训练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

2018-10-18曲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心理课中小学

曲崴

〔摘要〕团体心理训练作为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有效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将这项辅导技术应用于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也收到一定成效。本文结合区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谈几点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团体心理训练;心理课;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7-0030-02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团体心理训练也称为团体心理行为训练,是一种应用心理学基本原理,借助体验式培训作为媒介手段的一种心理行为训练方式。近几年来,团体心理训练作为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有效形式,由于其活動性、趣味性、竞技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和青睐。

团体心理训练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主要指教师应用心理学理论和原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或团体活动中通过行为训练的方式,有目的地设计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感悟、分享、交流,从而表达情感、释放压力,促进人际沟通、自我成长,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善其不良行为,最终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及身心健康发展。我在指导区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引领中小学心理教师将这项心理辅导技术应用于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收到一定成效。

一、团体心理训练在班级心理课中的应用

1.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合作一直是心理课的重要选题,从低年级段的合作意识的激发到中年级段合作方法的获得,再到高年级段合作过程中问题的处理等,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一直是心理课堂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心理课上,我们尝试应用团体心理训练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我们设计的学期初第一节心理课便是组建团队,叫作“我行我秀”。首先,用报数、抽签或各种游戏的方式将全班学生随机分成几个团队,每个团队穿上不同颜色的队服;然后,调动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队长、取队名、编口号、唱队歌、设计队旗、集体摆造型等活动;最后,轮流上前进行团队展示。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了角色意识,积极参与到团队设计和展示中,获得了归属感和成就感,更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2.树立规则意识,训练学习能力

班级小团队建立起来之后,以团队竞赛的形式引入竞争机制,在提升合作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同时,逐渐开始树立规则意识。我们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强调游戏规则,并将对学生注意力、反应力等各种学习能力的训练融入活动中。

例如,我们在一节心理课中运用了“能量传输”这个活动,团队成员轮流接力,每人手拿一个短凹槽,连接成一条短轨道,每名队员在球经过之后迅速跑到排尾继续按要求接球,直到把球运送到远处的桶中。在活动前,教师反复强调规则的重要意义及注意事项,要求团队中有任何一名成员违反规则必须全体从头开始。活动过程中团队间互相监督和计时,制造紧张的比赛气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活动后分享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活动过程中遵守规则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小组分享后全班再分享交流。此外,教师还采用录像回放的形式,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同伴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和表扬遵守规则、集中注意力的学生,强化良好的行为,树立积极正向的榜样,进而达成本节课的活动目标。

3.促进人际互动,提升沟通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互动性,课堂上注重师生和生生的互动,而团体心理训练正是在全员参与活动过程中有效地实现了这种人际互动,活动后的分享过程中又有效促进了人际沟通。

例如,我们在一节心理课中运用了“你说我画”这个活动。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信息画出组合图形,第一轮活动过程中不能提问,也不能交流,要求独立完成。第二轮过程中可以随时提问,互相可以简单交流,学生展示两次画的结果并分享感受。在活动中,学生表示充分感受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反思日常学习生活中人际沟通方面遇到的问题,总结有效的沟通方法,潜移默化地达成了教育目的。在随后的几节课上又运用了一些团训活动,进一步创设有利于人际互动的情景和氛围,让学生在一系列主题团训活动中不断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二、团体心理训练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活动目标设置合理

团体心理训练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在设计任何一个活动之前首先要明确活动目标。活动目标的设置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每个年龄段可能出现的成长问题;二是要结合班级学生当下的实际烦恼和困惑,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一次活动的目标切忌过大过多,应“小而精”,聚焦学生的核心问题,目标具体而明确。此外,同一活动由于不同班级学生的问题需求不同应设置不同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活动内涵,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合理设置目标。

2.活动内容围绕目标

一次团训活动的目标确定好之后,活动内容的安排就要紧紧围绕目标。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典型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程度,学生对活动内容的接受性和感兴趣的程度会影响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度,而只有理解了活动内容并投入地参与其中,才能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活动数量安排上,一次课切忌过多,否则只会让学生忙于活动,一节课下来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学生很疲劳却没有深刻的体验,体验不深刻也就很难有所感悟。一节团训课下来,场面是很热闹,但是收获不多。

3分享问题导向目标

一次团训活动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评价标准就是学生的感悟是否深刻。团训活动分享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要想学生能有所感悟并能分享出来,一是活动内容设计合理,另一个就是分享问题设置恰当。实践中发现,在分享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生成性的问题,教师把握不好则会偏离主题。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设置上一定要紧紧导向目标,围绕目标设计问题,提出的每个问题都要“小而精”,明确而聚焦,切忌“大而空”,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谈感受。对生成的问题要注意“避重就轻”,弱化“无关问题”,强化“目标问题”,并及时捕捉学生分享中的“闪光点”,适当地点拨、提炼和归纳。

注:本文系大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团体心理训练在小学心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ND201604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勇.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弛,田宝伟,郑日昌.团体心理训练[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3]张海燕.团体心理训练实用手册[M].北京:格致出版社.2016.

[4]裴利华.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8):527-530.

[5]刘海薇.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在小学生挫折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2(10):158.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大连,116001)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心理课中小学
浅谈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心理课上的应用
同课异构
心理课片段教学技巧探索
教师的自我暴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于光影中休整心灵在故事中解读人生
如何构建真实有效的心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