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劳动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8-10-18吴菊

文理导航 2018年2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吴菊

摘要:劳动技术课是小学课程中具有实践性的一门学科,此门课集合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开发学生大脑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劳动与技术的课程中提到,学生本身是学习此門课的主人,他们不仅要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又要亲自进行技术的探究。

关键词:劳动技术、培养、创新能力

《技术初步小木工》是小学劳动技术课中某一单元的主题内容,它分有三个方面:第一,木工技术的基础知识;第二,模仿制作;第三,自主设计实践。各个方面都是遵循制作好一件作品、进行一项任务、产出一样作品、进行一项自主设计实践等这样的顺序来开展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理解、创新、创造。本文将讲述劳动技术课中的某一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以此分析如何在劳动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课程简介

《木蜻蜓》选自科教版《劳动技术实践活动》,该教材是小学某一单元中的一课。木蜻蜓在我国古代就有记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大多为古代儿童玩耍的飞行器具。在本课程中,主要采用桐木为原料,以此来制作木蜻蜓。

2. 教学过程

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用视频为大家展示现代飞机在空中飞行时的场景,利用飞机飞行过程中留下的轨迹,飞机的酷炫姿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视频演示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到飞机的螺旋桨与木蜻蜓的“螺旋桨”有相同之处,从而激发出学生对制作木蜻蜓的兴趣,当学生对于制作木蜻蜓的欲望十分强烈之时,就让学生把材料拿到手中,根据老师的讲解、演示操作,自己亲自动手制作木蜻蜓,这样一来,兴致蓬勃的学生们就能够很快速地做好自己的木蜻蜓。等到所有学生做好自己的木蜻蜓后,老师就可以将学生带去操场进行试飞。伴着学生们在操场上欢乐的试飞,老师随之提出试飞的评比要求:飞行最稳、姿态最优美、时间最长的人获得试飞比赛的胜利。

比赛开始后,前几个学生的试飞效果并不好,木蜻蜓飞出去就掉或者不稳,等所有的学生都比赛完之后,仅有几名学生的木蜻蜓可以稍微飞行的平稳一些,导致了其他学生都唉声叹气。于是不服气的学生开始在背后纷纷讨论,到底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导致木蜻蜓不能平稳的飞行?接着有的学生会去找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给予学生简单的指点,最后,老师拿出自己较为标准的木蜻蜓给学生们看,让学生观察老师的木蜻蜓上的螺旋桨与他们的有何不同之处。不一会儿,学生便看出了自己螺旋桨上的问题所在,有的螺旋桨两边厚度不均匀,导致飞行时木蜻蜓往重的一侧掉;有的螺旋桨的重心偏了,导致飞行时不平稳等。于是,学生们根据自己螺旋桨的问题,进行重新制作或者修改,修改完之后再进行试飞,不断地重复实践,开始出现有的学生试飞成功,木蜻蜓可以平稳、轻巧的飞行,接着就有陆陆续续的学生试飞成功,学生们都因为自己内心的成就感而露出喜悦的笑容。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获得了体验,他们在实践、讨论、分析等过程中学会了辨识比对,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是这堂课开展的目的所在。

3. 教学意义

寻求原因是小孩子的天性,正所谓学而后思,思而后疑,疑而后做,这正是设计教学方案的主体思想。它集中表达出了杜威实用主义的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让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遭遇困境,从而提出问题,寻求解决,再独立思考、探索,得到一种或多种解决方案,然后实施验证自己的方案是否可行,通过这样的途径让学生们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就使得了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思维能力,这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这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到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中,势必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教学探究

教学活动过程的合理安排,为教学能够有效地开展奠定了基础。教学开展的“有效”体现在老师进行完教学之后,学生能够得到具体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木蜻蜓的开门见山式教学,包括直接切入教学主题,进行实践制作、试飞改进,互相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几个部分。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储备需要循序渐进的积累,而实践能力的形成则需要不断地动手练习。即使现在学生们能设计做出的东西局限于自己所想象中的作品,但早在他们独立制作作品时就已经萌发出了创新思维的嫩芽。实践操作的有效指导,能使教学的质量大大提高。著名教授余文森说过一句话;“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是:低、小、多、快。即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快速、简单地学会制作木蜻蜓的技术,老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好大量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打好洞的螺旋桨,降低他们制作的难度;螺旋桨的材料很多,方便他们不断的进行制作;螺旋桨的打磨不需要太多力气,即使学生力气小也能完成;操作简单,学生可以快速完成制作。这四点具备了余文森教授所说的低、小、多、快,四点策略,可以让学生们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学习、体验、锻炼。

结语:学生能够在劳动技术课中学会制作是很关键的一部分,能制作成功才能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同时,也要给予适宜的难度,让他们能自主探究、思考、创新,然后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解决困难,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如忠.如何在劳动与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书育人,2014(13):44.

[2] 齐中伟. 自主学习在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中的尝试[J]. 高考(综合版). 2015(12)

[3] 张文英. 劳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J]. 新课程(小学). 2015(01)

[4] 孙燕. 劳动技术课教学点滴[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0(11)

[5] 刘巍. 教给学生学习劳动技术课的方法[J]. 黑龙江教育. 1996(Z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